幼儿意外伤害预防及处理作为幼儿园的老师,应有较高的安全意识和对潜在事故的预见性,关注幼儿生活的每一细小的环节,若发现危险苗头,应及时加以处理,并能掌握初步的对紧急事故的急救处理。
一、意外事故的分类(一)一般事故(二)责任事故(三)重大责任事故(一)一般事故在托幼机构中,由于儿童缺乏自身保护能力或客观因素和条件所限制等原因而发生的擦伤、划伤、骨折、跌伤、脱臼、吞入异物等属于一般外伤事故。
托幼机构中发生的事故大多数是此类事故,应引起保教人员充分重视,尽量防止外伤事故的发生。
(二)责任事故凡由于保教人员责任心不强、照顾儿童不细心、擅离岗位、不执行安全制度或园所内其他规章制度而发生的服错药、食物中毒、颅骨骨折、烧(烫)伤、被冒领、走失、被遗忘在空房间、从高处坠落、触电、溺水等事故,经积极采取措施未造成重大伤害的,为责任事故。
(三)重大责任事故导致儿童死亡、伤残、重要组织器官损伤或使儿童产生严重痛苦的事故,为重大责任事故。
这类事故发生例数较少,但性质严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杜绝事故发生。
二、意外事故预防措施(一)预防外伤1 、老师应懂得只有提高儿童的自身保护能力,才能减少儿童发生难以预料的意外事故的可能。
教育儿童不互相打闹,对中大班儿童要让他们知道身体各部位最宝贵的是眼睛、鼻子、内脏(心和肝)等,一定要注意保护;对小年龄的儿童要照顾好,少数孩子有咬人、抓人的习惯,要多组织游戏,使注意力集中在游戏上,逐渐改正不良行为习惯。
2、教育儿童不玩、不带体积小、锐利、危险的玩具及物品入园,如珠子、扣子、别针、硬币、钉子等,以免其塞入耳、鼻、放入口中;班级物品老师(托小班老师尤其注意)要妥善管理好,如小刀、剪子、图钉等应放在幼儿取不到的地方。
入园时、午睡时老师要检查口袋、书包,发现危险品后没收或交给家长。
3、易燃、易爆的物品如打火机、鞭炮等,不能玩,严禁带到幼儿园里,要谨防产生火灾及炸伤幼儿脸、手等部位.4、教育儿童上下楼梯时、站在大型玩具上时,不要互相打闹、推拉,以免摔伤。
5、教育幼儿坐在椅子上,不要向后仰或前倾以防摔伤后脑勺或摔伤下巴、嘴唇的事故。
6、教育儿童吃饭时要注意力集中,细嚼慢咽,不含着筷子或小勺走动。
7、老师要对儿童细心照顾观察,动作轻柔8、儿童关节、韧带、骨骼尚未发育完善,需要老师轻拉、轻抱,避免脱臼或骨折。
9、教室、卫生间地面要保持干燥,拖地要放在幼儿户外活动、午睡、离园时进行,以防幼儿滑倒、跌伤。
10、儿童游戏和生活设施等要经常检修,如有损坏应及时修理。
(二)预防烧(烫)伤1.热水壶要放在水杯架上面,热水、热汤一定要等温度适宜时再递给孩子,温度适宜的标准:水滴到手背上不烫,大约50度。
要保证打到水杯里、碗里的汤、水孩子拿到就能喝。
2、不要将热锅放在地上。
3、老师不要带幼儿去厨房打开水、打饭。
(三)预防化学中毒1、幼儿有带药时,必须由家长对所带药物进行登记,注明药品的名称、服用剂量、什么时间服用,并签名。
如果所带药物超过两种,要求家长把药物放在纸盒或塑料袋里,以防和其他幼儿药物混淆。
2、幼儿药物放在班级药箱里,药箱要放在幼儿拿不到的地方,由保育老师妥善保管,避免误服中毒。
3、服药前要仔细核对幼儿姓名、药名、服用剂量,喂药后负责喂药的老师要在药品登记本上注明服药时间并且签名。
4、内服药与外用药分别存放。
5、幼儿带药至多带早、午两顿药;当天未用完药品幼儿离园时及时交还给家长。
药品标签不清楚老师一定要打电话问清楚。
6、班级的消毒药品如84消毒液、来苏水等,灭蚊剂一定要放在高处的储物柜里,严禁出现在洗手间、卫生间,由保育老师负责管理。
•对幼儿所带药物的要求:(1)幼儿带入园的药物,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几点:A、药物制造批文;B、药物产品批号;C、药物有效期。
(2)如果是从医院看病带回的散装药物,用医院专用的药袋,可以不具备以上三点要求,但只带当天两顿药( 3)如带药为青霉素、头孢类消炎药,第一次服药一定是在家里服用过没问题,才可拿到园里,以免发生过敏反应;(四)预防异物吸入1、严禁幼儿带果冻入园:近年来果冻导致儿童窒息死亡的报道很多, 原因果冻因为没有固定形态,很容易布满儿童的喉咙、气管、支气管等部位,从而影响气体交换,进而引发窒息,抢救起来成功率非常低。
2、教育幼儿不要把豆类、瓜子、纸团等物塞入耳、鼻里。
3、不要让小年龄儿童玩玻璃球、小串珠、小纽扣、小塑料珠等玩具,发现后要没收,以免误吸、误服。
4、儿童哭泣时、剧烈咳嗽时不要吃东西,以免异物吸入气管。
5、幼儿午睡时老师不要离开房间,要巡视,注意要点:幼儿手里有无拿危险物品;纠正幼儿睡姿,不能趴着睡觉,要平躺或右侧卧位,以防幼儿猝死综合征发生;被子不能盖着幼儿口、鼻,以防引起窒息;孩子哭闹或咳嗽特别厉害时,不要强行让孩子躺下睡觉,以防呕吐后引起窒息。
(五)、预防儿童走失、冒领、丢失1、教育儿童不离开集体,外出时老师要及时清点人数,以防幼儿走失;2、幼儿离园时要把幼儿交到家长手里,陌生人来接时要问清姓名及与儿童关系,并由老师用自己手机打给家长确认;长期代接的要与家长签订协议.(六)、预防食物中毒1采购员要买经过检验后屠宰的肉类,生肉不要在常温中放置时间过长,要及时烹制。
2.生熟食物分别有对应的容器、刀、案板3.炊事员应养成做饭前洗手的习惯,若患有痢疾、伤寒、肺结核、化脓性皮肤病(包括生疮、长疖子)等疾病时,应及时治疗,并调离炊事工作4.做饭菜要有计划,做到现做现吃,不剩饭菜5.买来的鱼虾要注意冷藏或冷冻,烹调前要用大量清水冲洗,这样不仅能除掉大部分嗜盐菌,而且能抑制细菌生长6.采购员买食品前一定仔细检查生产日期7.不要买发芽的土豆,已发芽变绿的土豆,不要食用8.扁豆一定要充分加热后再吃,以完全破坏扁豆毒素9.打好的豆浆常温下不要放置时间过久,不要重复加热饮用,以防发生食物中毒10.教育儿童不随地捡东西吃三、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一)、跌倒蹭破皮肤的处理幼儿奔跑、跳跃时不慎跌倒,很容易蹭破膝盖、胳膊肘,尤其是穿衣较少的夏季,更为常见。
蹭破皮肤后应先观察幼儿伤口的深浅,若伤口较浅仅仅蹭破了表皮,只需将伤口处的泥沙清理干净即可。
如果伤口较深有出血,应该用自来水或生理盐水清洁伤口,并用酒精消毒伤口,处理后无须包扎。
若伤势较严重,需去医院治疗。
(二)、剪刀、小刀等文具的划伤与切伤的处理幼儿在使用剪刀、小刀等文具或触摸纸边、草叶和打碎的玻璃器具、陶器时,都可能会发生手被划破的事故。
具体处理办法是:用干净的纱布按压伤口止血,止血后,在伤口周围用75%的酒精由里向外消毒,敷上消毒纱布,用绷带包扎。
如果是玻璃器皿扎伤,应先用清水清理伤口,用镊子清除碎玻璃片,消毒后进行包扎。
(三)、扎刺的处理幼儿园周围的物品并非十分光滑,如带刺的花草、本棍、竹棍等。
竹刺、木刺扎入皮肤后,有时有一部分露出皮肤,有刺痛感,应立即取出。
具体处理办法是:先将伤口用自来水或生理盐水清洗,然后,用消毒过的针或镊子顺着刺的方向把刺全部挑、拔出来,不应有残留,并挤出淤血,随后再用酒精消毒伤口。
如果刺扎在了指甲里或难以拔除,应送医院处理。
(四)、挤伤的处理幼儿的手指若被门、抽屉挤伤,给幼儿造成痛苦,严重时,可出现指甲脱落的现象,应及时发现并处理。
具体办法是:若无破损,可用水冲洗,进行冷敷,以便减轻痛苦;疼痛难忍时,可将受伤的手指高举过心脏,缓解痛苦。
若有出血,应消毒、包扎、冷敷。
若指甲掀开或脱落,应立即去医院。
(五)、扭伤的处理孩子扭伤后,立即停止活动,让孩子做下或平躺休息;将扭伤部位的衣服或鞋带松解;24小时内用凉毛巾或冰袋冷敷伤处15-30分钟,冷敷3-6次以减少局部出血和肿胀;24小时后改为热敷,加速血液循环;这两者切不可颠倒,否则会加剧炎性渗出,导致剧烈肿胀,而且不易恢复。
注意不可用力按摩揉搓,以免加重损伤或造成骨折。
(六)、烧烫伤的处理烧烫伤紧急处理的五个基本步骤是冲、脱、泡、盖、送。
当烧烫伤发生后,首先要将烧烫伤部位置于自来水下轻轻冲洗,或浸于冷水中,时间以受伤部位不再感到疼痛为止,无法冲洗或浸泡的部位则可以用冷敷。
其实“烧伤急救时冷水是最佳的外用药,大面积烫伤可直接用冷水冲洗,小面积烫伤可用冷水浸泡,这样可以快速降低皮肤表面温度。
这种方法的作用主要是缓解疼痛和减轻皮肤损伤的深度,并且及时、适宜的处理,能使烧烫伤部位愈合较快,瘢痕也比较轻。
如果受伤部位有衣服、鞋袜等,在疼痛减轻之后再小心除去,对于衣物与受伤部位有粘连的,不可硬脱,要用剪刀将衣物剪开,然后用消毒纱布或辅料盖住受伤处并加以包扎。
冷水浸泡不宜过久。
冷水浸泡持续20分钟以上,一般可减轻疼痛。
用干净床单或布覆盖烫伤创面。
不要自行涂抹有色的外用药物,以免影响医师对创面深浅的判断,也容易引起感染。
并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迅速将患者送往医院。
在处理烧烫伤时需要注意的问题:(1)烧烫伤后不要立即冰敷。
因为低温也会对皮肤造成伤害,而烧烫伤后受损的皮肤已经失去表皮的保护,若直接冰敷会造成冻伤。
(2)水疱不要弄破。
为了避免感染,伤口处的水疱最好不要自行挑破或在伤口处吹气,小的水疱可以自行吸收,大的水疱最好到医院处理。
(3)不要乱涂任何药品和油膏。
烧烫伤后有人会涂抹酱油、食油、牙膏、或者外用的药膏,这是非常错误的。
因为涂抹这些东西会让热能继续包覆在皮肤上伤害皮肤,更严重的后果是影响医生对烧烫伤深度的观察和判断,给诊治造成困难。
(4)不可揉搓伤口。
烧烫伤后千万不要揉搓和挤压受伤处,也不要急于用毛巾擦拭,以免表皮剥脱。
(5)重度烧烫伤患者不可立即饮用大量水。
孩子在受到严重的烧烫伤后,常会感觉浑身发热、口渴,想喝水。
如果在短时间内喝下大量的白开水,有可能因饮水过多引发脑水肿或肺水肿等并发症,从而导致生命危险。
可以适当的喝些淡盐水。
(七)、鼻腔异物幼儿处于好奇,常把豆子、小珠子、纽扣、橡皮等较小的物品塞入鼻中,这不仅会影响呼吸,还会引起鼻腔炎症,甚至引起气管异物。
因此教师应仔细观察,及时取出异物。
具体的方法是:深吸一口气,用手堵住无异物的一侧鼻子,用力擤鼻,异物即可排出。
若异物未取出,切不可擅自用镊子夹取圆形异物,否则会将异物捅向鼻子深处,甚至落入气管,危及生命。
未排出异物应马上去医院处理。
(八)、眼内异物幼儿眼异物最为多见的是小沙粒、小飞虫等人眼。
异物人眼后,可附在睑结膜的表面,进入睑结膜囊内,也有的则嵌在角膜上。
对于不同的情况,应采用不同的方法。
具体的方法是:让幼儿轻轻闭上眼睛,切不可揉搓眼睛,以免损伤角膜。
教师清洁双手后,方可为幼儿处理。
沙粒附在眼结膜表面时,可用干净柔软的手绢或棉签,轻轻拭去。
若嵌入眼睑结膜囊内,则需要翻开眼皮方能拭去。
翻上眼皮的方法是:让幼儿向下看,用拇指和食指捏住他的眼皮,轻向上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