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忧伤的质量
朱成玉
看《歌手》,李健在评价迪玛希的时候,说了一句“他的忧伤很有质量”,他说迪玛希的眼睛里有光,有不同于他年龄的故事,那里面有深深的忧伤。
本来是一句调侃,我却听出了不一样的东西。
忧伤也可以有质量吗?
我想是的。
多少美妙的诗和歌都弥漫着忧伤的味道,让人痴迷不已。
把忧伤变成诗,把忧伤变成歌,这都是有质量的忧伤。
而那些沉沦和下坠,都是没有质量的忧伤。
有的忧伤是蒙蒙细雨,淋着每一个人,但我们都知道,这雨终究会停,终究会有一架彩虹,横空出世.把你和新生活连接起来。
这就是有质量的忧伤。
有质量的忧伤,不光带给你美感,更重要的是不能带你坠落到深渊,而应该像一杯茶,虽然弥散着伤感的味道,但绝不沉沦,只是那么静静地与时光对峙,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抚慰?
人们善饮忧伤,不是为了最后解脱的醉,而是那忧伤里,浮着沁人心脾的茶香,那不是沉沦,而是拯救。
我想到川端康成的忧伤,那是不可一世的忧伤,令人心碎到骨子里的忧伤,但因为他最后自尽身亡,所以,我说他的忧伤是没有质量的。
川端康成执着于“美”的追求,自然抒写之哀美、女性抒写之悲美、死亡抒写之幻美,构筑了一个近乎苛刻的唯美文学世界。
而最终的殉美而亡,便是对此的最佳诠释。
如果我的灵魂能与川端康成相遇,我只想问他那临终的眼里看到了什么,世界的哪一部分在绽放,哪一部分在慢慢熄灭。
我想,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在那即将关紧眼帘的刹那,永恒的美还在缓缓流淌……
但也仅此而已。
我不会与他太过寒暄,我回转过身,捻了二两质量上好的忧伤,我要带着,去岁月里浅斟低吟。
我把忧伤看成一种气质。
它可以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可以是对生命的一种敬畏,可以是永无止境的对美的追寻。
阿多尼斯在一首诗中写过:
“但愿我有雪杉的根系,我的脸在忧伤的树皮后面栖息。
”
他看出了一棵树的忧伤,那么,他必然也是忧伤的。
只是,这忧伤是绿色的,是有营养的,他和树的灵魂彼此给予着深深的激励。
所以,他才可以把忧伤豢养在他“孤独的花园”里,有节制地生长着。
忧伤是诗歌的核,那份忧伤是让人浅尝辄止的,而非陷入和沉沦。
可是写诗的人,有多少人把自己埋在自己的罂粟花田里。
特拉克儿、马雅可夫斯基、叶赛宁、茨维塔耶娃、海子、顾城、戈麦……
在诗人的史册上,列着一长串的自杀清单,这是以生命为代价哺养的忧伤,是没有质量的忧伤,是堕落的忧伤。
写了多好的诗又有何益?战胜不了自己的绝望,便不配给别人带来希望。
一个朋友年纪轻轻就已经是特级教师了,可是有一天,忽然辞了职去一个乡村支教,所有人都不解。
她说,因为有一天,她看到了那个乡村的照片,照片上的天空,蓝得让人沉迷;还有那蓝天下孩子的眼睛,那些忧伤的有些绝望的眼神,让她动客。
她说她感知了那些忧伤,她要走进那些忧伤里,她要把那些忧伤里绝望的灰都变成渴望的光。
她只不过是遵从了自己的心而已。
她的拯救,让那一片忧伤变得有了质量。
她在给我的信中,特意关照了我忧伤的特质——
“你看起来那样忧伤,在绚烂的阳光里这多么不合时宜……你可以忧伤,但不能一滑到底……”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开篇用李健对迪玛希调侃式的评价,引出所要探究的人生命题,并以“忧伤也可以有质量吗”引发读者的思考。
B. 川端康成执着于美的追求,用哀美、悲美和幻美构筑了一个近乎苛刻的唯美文学世界,作者对他是非常欣赏的。
C. 本文运用了比喻、比拟、排比等修辞,使得语言形象生动,富有画面感。
同时,综合使用整句和散句,使得文章兼具整齐和错落之美。
D. 文中引用了特级教师支教的事例,说明了有些“没有质量的忧伤”也可以被改变,并启迪人们,不要沉沦于个人的忧伤。
5. 结合全文,概括“有质量的忧伤”的特点。
(5分)
6. 请分析画线句“但愿我有雪杉的根系,我的脸在忧伤的树皮后面栖息”的含义及作用。
(6分)
4. B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这是一道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概括,有语句的品味,有结构作用的分析。
考生应先明确考查的角度,然后有针对性的分析。
B项,“作者对他是非常欣赏的”错误。
第九段说“川端康成执着于‘美’的追求,自然抒写之哀美、女性抒写之悲美、死亡抒写之幻美,构筑了一个近乎苛刻的唯美文学世界”,由此可知,选项中“川端康成执着于美的追求,用哀美、悲美和幻美构筑了一个近乎苛刻的唯美文学世界”这一内容是正确的;第八段说“……但因为他最后自尽身亡,所以,我说他的忧伤是没有质量的”,第十段说“如果我的灵魂能与川端康成相遇,我只想问他那临终的眼里看到了什么,世界的哪一部分在绽放,哪一部分在慢慢熄灭”,从这些内容可知,作者对川端康成
存在质疑,并非是“非常欣赏”,他认为川端康成的忧伤“没有质量”,会让人“沉沦和下坠”。
A项,考查段落的作用,C项,考查文章的语言,D项,考查材料的安排以及文章的主旨,这三项的分析正确。
5. ①予人美感但不让人沉沦绝望的忧伤
②富于气质的忧伤:或悲天悯人,或敬畏生命,或不断寻美
③有疗救作用的忧伤:富于营养,给人(自己,他人)希望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结合全文,概括‘有质量的忧伤’的特点”,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和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首先要到文中圈出与“有质量的忧伤”相关的内容,然后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
第四段“而那些沉沦和下坠,都是没有质量的忧伤”,第六段“有质量的忧伤,不光带给你美感,更重要的是不能带你坠落到深渊”,可见有质量的忧伤给人美感,但不会让人沉沦下坠绝望;第十三段“我把忧伤看成一种气质。
它可以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可以是对生命的一种敬畏,可以是永无止境的对美的追寻”,可见有质量的忧伤是富于气质的,可能是悲天悯人,可能是敬畏生命,也可能是对美永无止境地追寻;如“这忧伤是绿色的,是有营养的,他和树的灵魂彼此给予着深深的激励。
所以,他才可以把忧伤豢养在他“孤独的花园”里,有节制地生长着……她的拯救,让那一片忧伤变得有了质量……她要走进那些忧伤里,她要把那些忧伤里绝望的灰都变成渴望的光”,可见有质量的忧伤具有疗救的作用,它富于营养,给自己、给他人以希望。
考生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6. 含义(1)生命的基础是深厚的,可以给生命以滋养
(2)阿多尼斯和树的灵魂相通,彼此激励
(3)他的忧伤是有节制的,有质量的
作用(1)承上启下,与上文川端康成和下文众多自杀的诗人的忧伤形成对比(2)说明阿多尼斯的忧伤有质量,突出主题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分析画线句‘但愿我有雪杉的根系,我的脸在忧伤的树皮后面栖息’的含义及作用”,本题既考查句子的含义,也考查句子的作用。
理解句子含义,可以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结合文章的语境和句子的特色去品味。
“但愿我有雪杉的根系,我的脸在忧伤的树皮后面栖息”,“根系”是指生命的基础,“雪杉”指生命,生命的基础深厚,可以给生命以滋养;“我的脸”指的是人的思想和灵魂,“在树皮后栖息”是说阿多尼斯的思想与树的灵魂是相通的。
把握了关键词的意思之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如后文说到“他看出了一棵树的忧伤,那么,他必然也是忧伤的。
只是,这忧伤是绿色的,是有营养的,他和树的灵魂彼此给予着深深的激励。
所以,他才可以把忧伤豢养在他‘孤独的花园’里,有节制地生长着”,这就说明他的忧伤是有节制的,是有质量的忧伤。
第二个问题,句子的作用题,这是阿多尼斯的话,他的话中体现出的是有质量的忧伤,这与上文川端康成以及下文众多因忧伤而自杀的诗人形成鲜明的对比,从结构上来看,这句话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位置定位,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同,这是首先要考虑
的。
然后把握句段的基本内容,这是答题的前提和基础,接着就要抓住句段与上下文的联系,这是答题的关键,最后还要把握常见的答题模式。
内容上,写了什么(强调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进一步写出了什么(题旨或作者意图)。
结构上,要根据位置思考,比如本题设题的句子在文章的中间,故可以从承上启下的角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