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养猪场生物安全的综合措施

养猪场生物安全的综合措施

誅卫生防疫
生物安全是指能以某些方式减少新病原体进入猪场的各种措施,以及能避免这些病原体在猪场中持久存在的所有措施。

我国许多养猪生产者常常对生物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主要是因为不能充分理解猪群疾病发生的原理、传播的途径和疾病防制的原则。

规模化猪场必须实施非常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才能有效预防疾病的传入并最大限度降低猪场内的病原微生物,从而能提高猪群的整体健康水平最终得以体现在经济效益的增加上。

即便猪场已经有了多种流行性传染病,也需要采用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以稳定猪群的健康和防止新的疾病传入。

1传染病在养猪场的传播途径
传染病在养猪场内的传播是与病猪直接接触,通过病猪的精液、粪便、尿、唾液或脱落的皮屑间接传播,通过运输工具运猪车、拉下水车、饲料车及粪便车的机械性散播,通过机器设备、物品、衣物靴子等散播,通过场内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兽医选种人员等直接或间接传播,通过鸟类、鼠类、苍蝇、犬猫及野猪等野生动物的活动进行传播,通过空气、饲料和饮水进行传播。

2生物安全措施
控制传染病的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疾病的有效手段,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控制主要从环境、人员、采购、污物、隔离措施、卫生措施几个方面进行有效、合理的控制。

猪场四周应有良好排水沟,以保持猪舍地下水位低,地面干燥;猪场应远离村庄和其他养猪场,猪场周围须有围墙,防止其他兽类进入场内,猪场生活区外的入口处,安置消毒池,每天或间隔1天换消毒液,供进出场人员车辆消毒;每次出售猪后,对外来车辆人员行走过的地方,必须进行全面清洗消毒;每栋猪舍门口,特别是产房,保育猪舍门口同样必须安置消毒槽,每天或间隔1天换消毒液,进入者需将鞋底消毒。

对猪舍内的设备,特别是与猪直接接触的用具例如料槽及水槽,必须每天清洗。

堆积粪便处,每2个月撒石灰粉1次。

传染病传入猪场的危险途径是造访者。

众所周知,人员可成为猪传染病的机械性携带者。

因此要严格控制来访者,原则是越少越好,杜绝无关人员入场,更不允许来访者在不采取任何预防措施的情况下进入生产区。

应该要求来访者穿上猪场提供的胶靴、衣服并戴上口罩。

入口处应设置消毒设备,如脚浴,以供随时应用。

另外,氯、碘和碱可有效地杀灭各种病原。

全进全出措施能够较好的隔绝传染病的传播,专业户猪场饲养的母猪很难做到全进全出,但仔猪、保育猪必须采用全进全出;尽量避免从外面引种,母猪尽量自己培育少量公猪,引种必须经过严格检疫,月内注射好各种疫苗,并确定没有疾病才可进入生产区。

猪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垫料废物,猪的粪便、尿液必须实行无害化处理。

另外,猪舍每天要做好通风清扫等卫生工作,用具等每天做好清洗工作。

新猪购入时,应先进行隔离检疫,度过隔离期后,再放进猪舍,并将此措施设为规章制度。

消毒是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杀灭病原微生物,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传播和蔓延,消毒是养猪防病最主要最有效的措施。

猪的嗅觉和味觉都较发达,仔猪的皮肤又娇嫩,猪场选择的消毒剂要求无毒、无刺激性、无异味、无腐蚀性,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又要对引起猪烈性传染病的病毒有效。

消毒剂种类非常多,质量不同,使用后的效果差别较大,养猪业目前没有检测消毒效果的设备,很难评定消毒的实际效果。

尽量选择普遍使用的消毒剂,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以保证消毒的实际效果。

乳猪刚出生时没有免疫力和抗病力,所以仔猪早期非常容易从隐性感染的母猪身上感染疾病。

早期感染的许多疾病可以影响和左右仔猪的一生,当母源抗体逐渐消失,给仔猪注射的疫苗未产生抗体的时候,仔猪最容易得病,所以临产前母猪体表和产房的消毒最重要。

3结语
猪病是养猪生产中无可争议的重要限制因素。

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比疾病治疗重要的多。

猪场的所有工作人员共同具有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

实施良好的饲养管理和免疫程序可显著改善猪场健康状况降低疾病发病率。

但若要达到最佳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和最大限度降低病原量,以期最终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则必须采用合理有效的综合生物安全措施。

养猪场生物安全的综合措施
朱元举(黑龙江省克山县种猪场161600)
觼訐託訝
养殖技术顾问2012.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