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施工场地控制测量习题及答案

建筑施工场地控制测量习题及答案

建筑施工场地的控制测量1.建筑场地平面控制网的形式有那几种?它们各适用哪些场合? (2)2.建筑基线、建筑方格网如何测设? (2)3.在测设三点“一”字形的建筑基线时,为什么基线点不应少于三个?当三点不在一条直线上时,为什么横向调整量是相同的? (5)4.施工高程控制网应如何布设? (5)5.如图,已知施工坐标原点O的测图坐标为xo=187.500m,y0=112.500,m,建筑基线点Ⅱ的施工坐标为AⅡ=135.000m,BⅡ=100.000m,设两坐标系轴线间的夹角α=16º00′00″,试计算Ⅱ点的测图坐标值。

(6)6.如图,假定“一”字形建筑基线Ⅰ′、Ⅱ′、Ⅲ′三点已测设在地面上,经检测∠Ⅰ′Ⅱ′Ⅲ′=179º59′30″,a=100m,b=150m,试求调整值δ,并说明如何调整才能使三点成一直线。

(7)7.如图,测设出直角∠BOD′后,用经纬仪精确地检测其角值为89º59′30″,并知OD′=150m,问D′点在D′O的垂直方向上改动多少距离才能使∠BOD为90º (8)1.建筑场地平面控制网的形式有那几种?它们各适用哪些场合?施工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平面控制网常采用三角网、导线网、建筑基线或建筑方格网。

高程控制网采用水准网。

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根据总平面图和施工地区的地形条件确定。

(1)当厂区地势起伏较大,通视条件较好时,采用三角网的形式扩展原有控制网;(2)对于地形平坦而通视又比较困难的地区,例如扩建或改建工程的工业场地,则采用导线网;(3)对于建筑物多为矩形且布置比较规则和密集的工业场地,可以将施工控制网布置成规则的矩形格网,即建筑方格网;(4)对于地面平坦而又简单的小型施工场地,常布置一条或几条建筑基线。

总之,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形式应与设计总平面图的布局相一致。

2.建筑基线、建筑方格网如何测设?(一)建筑基线设计施工场地范围不大时,可在场地上布置一条或几条建筑基线,作为施工场地的控制,这种基线称为“建筑基线”。

建筑基线的布设形式,应根据建筑物的分布、施工场地地形等因素来确定。

常用的布设形式有三点"一"字形、三点"L"形、四点"T"形、五点"十"字形,如图所示。

(1)建筑基线尽可能靠近拟建的主要建筑物。

并与它们的轴线平行,尽可能与施工场地的建筑红线相联系。

(2)在城市建筑工地,场地面积较小时,可用建筑红线作为现场控制。

(3)基线点不得少于3个。

(4)基线点的位置选在通视良好和不易被破坏的地方,为能长期留存,要埋设永久的混凝土桩。

(二)建筑基线测设1.根据建筑红线测试建筑基线如图;在城市建设区,建筑用地的边界由城市规划部门在现场直接标定,ⅠⅡ\ⅡⅢ通常是正交的直线,称为“建筑红线”。

(1)根据建筑红线用平行推移法测试建筑基线OA、OB 。

(2)安置经纬仪与O点,观测∠AOB是否等于90º,其不符值不应超过±20"。

(3)量OA、OB距离是否等于设计长度,其不符值不应大于1/10000。

若超差,应检查推平行时的测设数据,若误差在许可范围内,则适当调整A、B点的位置。

2.根据附近已有控制点测设建筑基线如图:A、B为已知控制点,Ⅰ、Ⅱ、Ⅲ为选定(已知)建筑基线上的点,(1)根据“测设点位的方法”直角坐标法、角度交会法、距离交会法等,依据已知控制点和待定点的坐标关系反算出测设数据β1、S1、β2、S2、β3、S3。

(2)用经纬仪和钢尺按极坐标法测设Ⅰ、Ⅱ、Ⅲ点。

(3)校核由于误差,测设的基线点不在一条直线上,如下图Ⅰ′、Ⅱ′、Ⅲ′.1)在Ⅱ′点出安置经纬仪,精确地检测出∠Ⅰ′、Ⅱ′、Ⅲ′。

若此角与180º之差超过±15",则应对点位进行调整。

调整时,应将Ⅰ′、Ⅱ′、Ⅲ′点沿与基线垂直的方向各移动相同的调整值δ。

δ=ab(90º−∠Ⅰ′、Ⅱ′、Ⅲ′)"1"式中:δ-----各点的调整值a、b------ⅠⅡ、ⅡⅢ的长度2)调整Ⅰ、Ⅱ、Ⅲ点之间的距离。

先用钢尺检查ⅠⅡ及ⅡⅢ间的距离。

3)若丈量长度与设计长度之差的相对误差大于1/20000,则以Ⅱ点为准,按设计长度调整Ⅰ、Ⅲ两点。

以上两次调整应反复进行,直至误差在允许范围内为止。

(三)建筑方格网设计(1)建筑方格网的布设应根据总平面图上各种已建和待建的建筑物、道路及各种管线的布置情况,结合现场的地形条件来确定。

建筑方格网的轴线与建筑物轴线平行或垂直。

控制点接近于测设对象,特别是测设精度要求较高的对象。

(2)控制点位于测角、测距比较方便的地方,埋设标桩的高度与场地的设计标高不要相差太多。

(3)方格网边长一般为100-500m,密度根据实际需要。

方格网交角严格成90º。

控制点应便于保存,尽量避免土石方的影响。

(4)当场地面积较大时,常分两级布设,首级可采用"十"字形、"口"字形、或"田"字形,然后再加密方格网。

建筑方格网适用于按矩形布置的建筑群或大型建筑场地。

(5)尽量将高程控制点与平面控制点埋设在同一块标石上。

(四)建筑方格网测设1.主轴线放样如图;MN、CD为建筑方格网的主轴线,它是建筑方格网的扩展基础。

A、B、O点是主轴线的主位点,即主点,其坐标已知。

当施工坐标系与国际测量坐标系不一致时,在施工方格网测设前,应把主点的施工坐标换成测量坐标,以便求得测设数据。

(1)根据“测设点位的方法”直角坐标法、角度交会法、距离交会法等,依据已知控制点和待定点的坐标关系反算出相关测设数据。

(2)∠AOB与180º之差应在±5",(3)将经纬仪安置在O点,瞄准A点,分别向左、右转90º,测设另一主轴线COD。

(4)用混凝土桩在地上定出其概略位置C’和D’,(5)精确测出∠AOC′和∠AOD′,分别算出它们与90º之差ε1和ε2,并计算出调整值l1和l2,l=L ε"ρ"L----为OC’或OD’的长度ε-----单位为(秒)(6)将C’沿垂直于OC’方向移动l1距离得C点,将D’沿垂直于OD’方向移动l2距离得D点,点位改正后,应检查两主轴线的交角及主点间的距离,均应在规定限差之内。

2.方格网的放样(1)分别在主轴线端点安置经纬仪,均以O点为起始方向,分别向左、向右精密测出90º,这样,就形成“田”字形方格网点。

(2)校核在方格网上安置经纬仪,测量其角值是否为90º,并测量各相邻间的距离,看其是否与设计边长相等,误差均应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此后,再以基本方格网点为基础,加密方格网中其余各点。

3.在测设三点“一”字形的建筑基线时,为什么基线点不应少于三个?当三点不在一条直线上时,为什么横向调整量是相同的?为便于复查建筑物基线是否有变动,基线点不得少于3个。

只有三点沿与基线垂直的方向移动相等的距离,才能使三个点位于同一直线上。

4.施工高程控制网应如何布设?(1)施工高程控制网必须与国家高程控制网相联系,以便建立统一的高程系统,并在整个施工区域内建立可靠的水准点。

(2)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其精度要求为1-3mm以内,一般设置三等水准,精度要求为3-5mm以内,使用最多的为四等水准。

水准点为2-3个。

(3)进行等级水准测量时,应严格按国家水准测量规范执行。

5.如图,已知施工坐标原点O的测图坐标为x o=187.500m,y0=112.500,m,建筑基线点Ⅱ的施工坐标为A=135.000m,ⅡB=100.000m,设两坐标系轴线间的夹角α=16º00′00″,Ⅱ试计算Ⅱ点的测图坐标值。

据x=x O+AⅡcosα−BⅡsinαⅡy=y O+AⅡsinα−BⅡcosαⅡ则:x=187.500+135.000×cos16º00'00"−100.000×sin16º00'00"Ⅱy=112.500+135.000×sin16º00'00"−100.000×cos16º00'00"Ⅱx=187.500+129.77−27.564=289.706mⅡy=112.500+37.211−96.126=53.585Ⅱ经CAD绘图验证,计算结果正确!6.如图,假定“一”字形建筑基线Ⅰ′、Ⅱ′、Ⅲ′三点已测设在地面上,经检测∠Ⅰ′Ⅱ′Ⅲ′=179º59′30″,a=100m,b=150m,试求调整值δ,并说明如何调整才能使三点成一直线。

据δ=ab(90º−∠Ⅰ′、Ⅱ′、Ⅲ′)"1"则δ=100×150(90º−∠179º59′30″)"1=15000250(90−89º59′45″)″1206265"=60×5″1206265=1.45mm将Ⅰ′、Ⅱ′、Ⅲ′点沿与基线垂直的方向各移动相同的调整值δ=1.45mm。

7.如图,测设出直角∠BOD′后,用经纬仪精确地检测其角值为89º59′30″,并知OD′=150m,问D′点在D′O的垂直方向上改动多少距离才能使∠BOD为90º据l=Lε"ρ则:l=Lε"ρ"=150×90º−89º59′30″206265=150×30″206265″=0.022mD′点在D′O的垂直方向上改动0.22m距离,能使∠BOD为90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