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初中物理 (2)实验一声音的三要素 (3)实验二水凝固与冰熔化 (7)实验三红光外侧的热效应 (9)实验四凸透镜的会聚作用 (11)实验五气泡的运动规律 (13)实验六探测物体的运动速度 (14)实验七探测物体的质量 (16)实验八研究固体分子间的引力 (19)实验九空气分子间的作用力 (21)实验十研究弹簧测力计 (23)实验十一摩擦力 (24)实验十二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作用力 (26)实验十三钉板实验 (28)实验十四马德堡半球实验 (30)实验十五浮力定律 (32)实验十六二力平衡的条件 (34)实验十七杠杆的平衡条件 (36)实验十八滑轮及滑轮组的研究 (38)实验十九物体吸热的研究 (40)实验二十传热快慢的探究 (42)实验二十一热辐射研究 (44)实验二十二摩擦做功实验 (46)实验二十三电阻的串并联电路 (48)实验二十四原电池实验 (50)实验二十五人体发电 (52)实验二十六电阻定律 (54)实验二十七玻璃导电 (58)实验二十八欧姆定律 (60)实验二十九伏安法测电阻 (62)实验三十焦耳定律 (65)实验三十一电磁铁实验 (67)实验三十二匀强磁场研究 (69)实验三十三电磁感应现象 (71)实验三十四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73)实验三十五单匝线圈实验 (75)实验三十六太阳能电池 (77)初中物理实验一声音的三要素实验目的观察研究琴弦振动发声的特点和规律。
实验原理响度、音调和音色组成声音的三要素。
声音的响度强弱与振源的振幅有关,声音的音调高低与振源的频率有关,声音的音色与振源的材料结构有关。
实验器材计算机,数据采集器,数据线,声音传感器,力传感器,声音的三要素实验器等。
实验装置图图1-1 实验装置图实验步骤1、按照实验装置图搭建好实验装置;2、调整好琴弦松紧度,打开实验系统软件,选择,点击(声音软件)进入实验平台,选择采集时间为5秒,声音传感器量程为30-90dB;3、以其中一根弦为实验对象,将弦枕分别放置在离右端约20、15、10cm处点击,各拨弦一次,待采集结束后观察比较三次拨弦所得图像的频率,然后点击保存实验图像,点击;4、以三根不同材料的弦为实验对象,选择采集时间为5秒,将弦枕放至离右端约15cm处点击分别拨动三根弦,分析三种不同材料的弦振动所得图像的波纹系数,然后点击保存实验图像,点击;5、再以其中一根弦为实验对象选择采集时间为5秒,将弦枕放置在离右端15cm处点击(单通道)分别以三种不同的力道拨弦,采集结束后观察并分析以不同力道拨弦所得图像的振幅,然后点击保存实验图像,点击;6、以细弦为实验对象将力传感器再与采集器相连,重新打开实验系统软件,选择,点击进入实验对力传感器进行校准;7、传感器的校准:①将力传感器水平置于桌面;②点击(校准)按钮弹出对话框,待左下角数值稳定后在“真实值”一栏中输入“0”,点击“校准”“确定”;③最后再次点击“确定”即可。
8、点击新建活页夹选择模板,点击增加线增加“声强--力”坐标关系,选择实验时间1分钟,实验间隔100毫秒,调整旋钮每改变一次紧力拨弦一次同时点击“手动采集”,采集到5个点后点击停止按钮结束实验;9、保存并分析实验图像。
实验结果图1-2 距离不同的弦振动频率图像图1-3 材料不同的弦振动频率图像图1-4 长度不同的细弦振动频率图像图1-5 不同力度下弦的振动图象图1-6 长度相同材料不同的弦振动图像图1-7 材料相同的情况下声强随紧力的变化图像注意事项1、调节琴弦时,应一边慢慢紧,一边轻轻拨,弦线不可太紧;2、实验时,应用食指轻拨琴弦,不可硬拉琴弦,以免损坏琴弦。
实验二水凝固与冰熔化实验目的观察水凝固、冰熔化的现象以及分析其规律。
实验原理水温持续下降后,水会发生凝固现象,冰周围温度持续升高后,冰会发生熔化现象。
实验器材计算机,数据采集器,数据线,温度传感器,水凝固与冰熔化实验器,水槽,冰块,清水,注射器配胶管。
实验装置图图2-1 实验装置图实验步骤1、按实验装置图搭建实验平台,在水槽放入冰块和冷水,通电实验前,利用注射器通过面板上的小孔可向水槽中注水,使水面距离水槽口约5mm至10mm;2、向小瓶子中注入水,装入小瓶子的水不要超过小瓶容积的一半,将温度传感器的探头穿过橡皮塞插入到水中;3、打开实验系统软件,选择,点击进入实验平台,点击快速实验在单坐标系上建立“温度--时间”的坐标关系,设置采集时间“1小时”,采集间隔“500ms”;4、点击开始采集数据,将实验器接通电源,制冰器开始制冰,观察小瓶子中水的物态变化,待小瓶子中的水完全凝固成冰后,切断实验器电源,使其自然升温,观察此过程中水的物态变化和软件上温度数据的变化,待冰完全熔化成水,水的温度回复到初始温度之后,点击停止采集;5、采集完成后结束实验,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图2-2 温度--时间变化曲线从图2-2可以看出,在制冷器的作用下,小瓶子中的水在凝固成冰的过程中,温度持续降低,当温度低于4℃,温度降低的速度变慢。
在小瓶子里的冰自然升温过程中,温度先快速升高,达到0℃时,温度变化速度变慢,当温度为4℃左右时,小瓶子呈现冰水混合状态,待吸热一段时间后,冰完全熔化成水,温度慢慢的回复至室温。
通过本实验可以知道:冰是晶体;现实生活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不一定是0℃。
试一试如果在水槽中加入冰块,对实验效果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实验三红光外侧的热效应实验目的探测红光外侧的热效应并分析其规律。
实验原理红外线具有热效应的特点。
实验器材计算机,数据采集器,快速温度传感器,数据线,红光外侧的热效应实验器,带灯座板射灯。
实验装置图图3-1 实验装置图实验步骤1、按实验装置图搭建实验平台,调节好三棱镜角度以及光屏位置,使色散后的彩色光斑明显;2、将快速温度传感器的探头插入光屏中间缝隙中并固定好,使之恰好位于红外线一侧;3、打开实验系统软件,选择,点击进入实验平台,点击快速实验自动建立“温度--时间”的坐标关系,设置采集时间“5min”,采集间隔“100ms”;4、点击开始采集数据,打开光源,观察温度变化曲线;5、采集完成后点击结束实验,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图3-2 温度与时间变化曲线注意事项1、通电实验前,应将灯头调节水平。
通电实验过程中,不可用手碰触灯头,以免烫伤;2、改变三棱镜、光屏位置,调整色斑为最清晰后,再将温度传感器探头插入光屏后进行测量。
实验四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实验目的观察凸透镜的会聚现象以及分析其规律和作用。
实验原理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将向凸透镜光轴上的焦点会聚。
实验器材计算机,数据采集器,数据线,温度传感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实验器,带灯座板射灯等。
实验装置图图4-1 实验装置图实验步骤1、按实验装置图搭建实验平台,将温度传感器插入光屏上的探头插孔,并旋紧蝶形螺母,调节凸透镜和温度传感器探头在同一水平面上;2、打开实验系统软件,选择,点击进入实验平台,点击快速实验自动建立“温度--时间”的坐标关系,设置采集时间“10min”,采集间隔“100ms”;3、点击开始采集数据;4、采集完成后点击停止按钮结束实验,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图4-2 温度与时间变化曲线从图4-2可以看出,通过凸透镜的会聚作用,温度传感器测得会聚光斑处的温度持续升高。
注意事项1、通电实验前,应将灯头调节水平。
通电实验过程中,不可用手碰触灯头,以免烫伤;2、改变光屏位置,调整光斑为最小后,再将温度传感器探头插入光屏后进行测量。
实验五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目的观察分析水泡在管中的运动规律。
实验原理水泡在管中受力而向上运动。
实验器材计算机,数据采集器,数据线,位移传感器,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器,铁架台,清水,注射器配胶管等。
实验装置图图5-1 实验装置图实验步骤1、按实验装置图搭建实验平台,将20ml注射器活塞向外拉至15ml左右;2、用50ml的注射器往透明管中加水直到水位上升至透明管上边缘3cm处停止注水;3、打开实验系统软件,选择,点击新建实验进入实验平台,点击快速实验在单坐标系上建立“位移--时间”的坐标关系,设置采集时间“1min”,采集间隔“50ms”;4、将滑动板先竖直向上拉起约5cm静止,点击开始按钮,再轻轻推动20ml注射器活塞直到产生一个完整的大气泡,待气泡运动到滑动板底端时拉动滑动板让气泡和滑动板保持一致运动到顶端,点击停止按钮保存并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图5-2 实验结果图从实验结果图可看出,气泡运动为匀速上升。
注意事项1、注射器接入透明管装水后,不漏水;2、拉动滑动板时一定要竖直向,滑动板和气泡运动要保持一致。
实验六探测物体的运动速度实验目的利用光栅板和光电门探测物体的运动速度。
实验原理图6-1 图6-2栅栏板黑条纹间的距离为d ,如图6-1所示。
如果t=t 1时刻挡光开始,对应图中的第1个上升沿,在t=t 2、t=t 3时刻,分别对应第2、第3个上升沿。
1212t t T +=时刻,速度:121d v t t =-;2322t t T +=时刻,速度:232d v t t =-,以此类推得出其他的速度。
实验器材计算机,数据采集器,数据线,光电门传感器,探测物体的运动速度实验器,铁架台等。
实验装置图图6-3 实验装置图实验步骤1、 按照实验装置图搭建好实验装置;2、 打开实验系统软件,选择,点击进入实验平台,点击新建活页夹选择模板;3、 光电门设置:点击弹出光电门设置对话框;选择实验类型为“直线运动”选择被测量物理量为“速度”;最后点击“完成”即可;4、点击左上角显示数据,点击增加线建立“速度--时间”坐标关系,选择合适实验时间和采集间隔;5、将光栅板放置在支架上,点击开始,同时用手拉细线,使光栅板通过光电门;6、得到实验数据后点击停止按钮结束实验。
实验结果图6-4 实验结果图试一试试着改变光栅板支架的角度或拉力的大小等方式来探究物体运动的速度。
实验七探测物体的质量实验目的测量物体的质量。
实验原理用拉式和压式两种方式测量物体的质量,当用压式方式测量时,将物体放上电子称托盘上,当用拉式方式测量时,将物体挂在电子称上。
实验器材计算机,数据采集器,数据线,铁架台,细线,砝码,拉压式电子称。
实验装置图图7-1 拉式电子秤实验装置图图7-2 压式电子秤实验装置图实验步骤(一)作为拉式电子秤使用时1、按照实验装置图7-1搭建好实验装置,打开实验系统软件,选择,点击进入实验平台,点击在单坐标系上建立“质量--时间”的坐标关系,选择合适的实验之间与采集间隔;2、传感器的校准:①将拉压式电子称不挂重物竖直放置,点击弹出校准对话框,选择对应通道;②点击“校准”按钮弹出对话框,待左下角数值稳定后在“真实值”一栏中输入“0”,点击“校准”“确定”;③最后再次点击“确定”即可;3、将物体挂在挂钩上,点击开始按钮,采集数据,直到采集结束点击停止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