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电话基础知识
9
软交换与传统PSTN交换比较
设备结构 提供业务
PSTN交换
软交换
业务与控制分离、控制与连接分
同一台设备完成全部功能
离,不同功能由不同部件实现, 各部件间接口协议具有统一标
准
话音、传真
话音、传真、可视电话、可视彩 铃、视频会议、统一通讯等
接入协议
内部协议、V5协议
开放协议:H248、H323、SIP、 MGCP……
193网厦门设置一部长途交换局TS193与国内38个城市相连,提供移动 网长途业务,固网长途业务已经不在193网承载。
193网厦门设置一部SSP193局(华为CC08),提供193过网业务。
(193网络目前逐步退网,业务已经开始转移至DC2/GW1和DC2/GW2)
14
厦门交换网络结构
两个市话局——哈曼尼市话局LS1(中兴ZXJ10)主要覆盖 湖里区和岛外,宏业市话局LS2(华为C&C08)主要覆盖思 明区,提供PSTN业务。
固定电话基础知识
1
电话起源
目前,大家公认的电话发明人是贝尔,他是在1876年2月 14日在美国专利局申请电话专利权的。
1875年6月2日,在一次试验中,他把金属片连接在电磁开 关上,由于金属片因声音而振动,在其相连的电磁开关线圈中感 生了电流,声音奇妙地变成了电流,传给对方。
美国贝尔发明电话以来,随着社会需求的日益增长和科技水 平的不断提高,电话交换技术处于迅速的变革和发展之中。其历 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人工交换 机电交换 电子交换
放体系架构
App Server
SS7 信令网
T
软交换
D M
中继
分组核心网
媒体网关
信令 网关
T D M 中继 媒体网关
接入媒体网关
综合 接入设备
6
软交换与传统PSTN交换比较
PSTN
呼叫控制
T
POTS
交换
D
M
业务管理 呼叫控制 分组交换网
边缘接入
7
NGN与软交换
1.业务平面 包含应用服务器、开放式可编程应用接口(API)和业务创建环境。 2.控制平面 主要由媒体网关控制器(MGC)组成,业界通常将其称为“软交换机”。 3.交换平面 由IP路由器/ATM交换机组成。 4.接入平面 包括媒体网关(MGW)、信令网关(SGW)和媒体服务器(MS)。
自动
布线逻辑
机电纵横接线 器
模拟话音
模拟程控交换机
自动
存储程序
空分电子接线 器
模拟话音
数字程控交换机
自动
存储程序
时分/空分电子 接线器
模拟话音 非话音数据
4
NGN与软交换
所谓下一代网是一个定义极其松散的术语,泛指一个不同于目前一代的, 以数据为中心的融合网络。NGN的出现与发展不是革命,而是演进。
国际
DC1
DC1
长
DC1
DC1
途 网
DC1
DC
DC
2
2
D
D
本
L
L
地
网
A省
B省
长途两级网的等级结构 11
SoftX 3000 软交换
互联网
IAD系列 IPPBX
12
厦门交换网络结构
骨干长途软交换
福州DC1
其他运营商 关口局
省内软交换
TS193 5ESS
SSP193 C&C08
贝尔关口局 DC2/GW1
华为关口局 DC2/GW2
IP前置机 C&C08
宏业市话局 C&C08
哈曼尼市话局 ZXJ10
接入网
IAD/AG
13
厦门交换网络结构
DC2/GW1(S1240)、 DC2/GW2(华为CC08) ,做为PSTN骨干 长途网与福州DC1相连;做为关口局和各个运营商互联。此外,两个关 口长途合一局还分别与国内骨干软交换的A、B平面分别相连,共同承载 长途业务。
从业务上看,应支持话音和视频业务及多媒体业务;
从网络上看,在垂直方向应包括业务和传送层,在水平方向应覆盖核 心网和边缘网。
------《电信网技术》
广义NGN 指下一代融合网,泛指不同于目前一代,大量采用新技术,以
IP为中心,同时支持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的融合网络
5
NGN与软交换
狭义NGN 指以软交换为控制层,兼容语音网、数据网、视频网三网的开
IP前置机所主要接入少量接入网设备和专线数字中继,用户 接入业务逐步并入LS1、LS2。
本地接入网主要采用华为接入网进行用户接入,同时还采用 了中兴的远端模块、综合接入网。
业务承载方式 电路交换
分组交换网(目前基本上是IP网)
10
电信网的等级结构
我国电话网的等级结构已由原来的五级结构逐步演变为三级结构。
其中长途电话二级组网结构,DC1为国内一级长途交换中心,通常设置 在省会城市,DC2为国内二级长途交换中心,通常设置在地级市。
本地网一般为市话局与汇接局星形组网,在网络规模较小时不设汇接局, 市话局间组成网状网。
1965年美国贝尔生产了世界上第一台商用存储程序控制的电子交换机(No.1 ESS)
3
PSTN交换机类型及其主要特点
交换机类型 磁石交换机 供电制交换机
步进制交换机
接续方式 人工 人工
自动
控制方式 铃流
环路电流
接线器 塞绳 塞绳
拨号脉冲
升降和旋转部 件
交换信息 模拟话音 模拟话音
模拟话音
纵横制交换机
8
软交换技术的优点
1.软交换技术可以降低处理业务(特别是数据业务)的 成本。
2.软交换技术具有优异的提供新业务的能力。
3.软交换技术具有良好的互操作性,有利于向IP网无缝 演进。
4.软交换技术具有开放的结构。软交换技术可将软件与 智能以及硬件、传送与交换层划分开来,故可不必依 赖于个别制造商,从而为多厂商竞争基于软交换解决 方案的下一代网络所需软硬件等提供开放的环境。2电话来自换技术的发展人工交换:
1878年就出现了供电制交换机,它是借助话务员进行话务接续。 随后又出现了磁石 交换机,用手摇发电机产生铃流电流代替供电制环路电流。
机电交换:
1893年步进制交换机问世:用户通过话机拨号脉冲直接控制步进接续器做升降和旋转 动作,从而自动完成用户间的接续。 1938年发明了纵横制交换机 , 由继电器控制的纵横接线阵列代替步进接线器。直到 20世纪90年代,我国不少地区的公用电话通信网仍主要使用纵横制交换机。
电子交换
布线逻辑控制:通过布线方式实现交换机的逻辑控制功能,仍使用机电接线器接 续,仅将控制部分更新成电子器件,因此称它为布控半电子式交换机
存储程序控制:是将用户的信息和交换机的控制、维护管理等功能预先编成程序, 存储到计算机的存储器内。当交换机工作时,控制部分自动监测用户的状态变化 和所拨号码,并根据要求执行程序,从而完成各种交换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