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模式初探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模式初探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有效课堂教学是教学的生命,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不仅能推动新课程的实施与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辈子自学的能力” [1] 。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也是人文学科,修订版小语“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主体的实际活动,指导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有效课堂教学是教学的生命,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不仅能推动新课程的实施与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我作为一线教师,在滚爬摸打中历经酸甜苦辣,也经历了彷徨、困惑,享受着、也收获着。

最后悟出:寻求到一种务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教为学服务,一切为了学生,才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出发点与归宿。

就“小学语文”这一块来讲,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我个人认为构建有效课堂,重点应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上,包括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

现结合我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小学语文课文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前预习一一自主+合作探究一一汇报展示――拓展提升――自我回顾。

一、课前预习(重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自主学习是实现语文教学根本性目的的重要途径,使学生成为学习、生活的主人。

我把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学生要有教之前的自主学习,也要有教之中的自主学习,教之后的自主学习,做到学中有教,教中有学。

我在新课教学之前,都要求学生预习,并明确预习的要求:(1)熟读课文,勾画出带生字的词语和课文中的重点词,自学生字(在生字表上写出拼音、音序、部首、组两个词),并联系上下文或工具书理解重点词;
(联系“字词”要求,课课训练,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


(2)抓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本的思想感情,思考课后思考练习题或“阅读链接语”中提出的问题,并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或勾画、批注在书上;(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学会自己阅读)(3)摘录好词佳句;(积累语言,为习作提供素材)
(4)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学会质疑)
例:我在教学《学会看病》一课时的“课前预习”设计
(课前完成,课堂展示)
1、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通。

家长对我的朗读评价对自己的朗
读评价
2、我会读这些词语。

我会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

打蔫儿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艰涩忐忑不安
毫无疑义来日方长聊胜于无磨炼谴责拖沓瞬间
3、默读课文,我会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讲的是母亲发现?v ?w,准备照例?v ?w。

后来改变了主意,让儿子?v ?w。

儿子独自去医院后,母亲内心却饱受煎熬。

母亲用这种方式锻炼了儿子?v ?w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4、我会质疑。

让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就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课堂教学中,我检查预习情况,并通过点拨、引导、交流,让孩子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我充分利用教材上的每一篇课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把语文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

二、自主+合作探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选择自己新欢的语
段,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相互交流。

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围绕阅读提示进行品读研讨,形成相互补充的见解。

把这些对问题的分析记录在课文语段中的空白处或者课堂笔记上。

学生能够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自觉运用学法熟读精思,主动研讨,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品评文章语言的精妙、结构的完美,并主动积累语言。

授人以渔,交给孩子们品读课文的方法:读(课文)一- 画(句子)一一批(感悟)一一说(交流展示)一一拓(想开去)。

讨论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是思想和信息的交流,能最大限度地活跃学习气氛,调动群体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往往在自我表现中得以增强。

讨论的形式可以是全班,也可以是小组或同桌;讨
论的内容可以是老师的设问,也可以是学生的质疑。

我十分重视“集体开窍反应”,注意指导学生的思路和表达方法,处理好独立思考和听取别人
发言的联系,以读为本,精讲善问,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注意启发和激励,让大多数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以读促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汇报展示
小组汇报,教师点拨。

展示合作探究的成果,分析课文语段的精妙之处。

各小组把自己对喜欢的语段合作探究的成果由代表向师生展示汇报,小组其他成员给以必要的补充,师生认真倾听,学生提出质疑或者更完美的意见,老师把握全局,或肯定,或补充,或纠正,或启发。

当所有小组汇报完毕,真正意义上体现了整体班级的大的合作探究学习体系。

各个小组把自己对喜欢的语段探究分析成果分别展现给其他同学,这种整体合作学习模式把一篇较为复杂的课文化整为零化难为易。

课堂上要让学生充分思考,要有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互动中发展学生的语言,发展思维,增长智慧,只要教师放手给机会,给时间,学生一定会让老师一次次惊喜,好课就应把“彩” 出在学生身上。

让学生在“听中学” 、“做中学”、“想中学”、“议中学”、“演中学”。

这就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在交流中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使学生处于主动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关注的是每一位学生,关注的是学生的一切,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做中学”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表演能力、合作能力;“想中学”增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议中学”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答能力,“演中学”锻炼了学生的
胆量,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

这些能力的提高是潜移默化的。

四、拓展提升
结合本班学生实际,进行拓展训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灵活掌握技巧与方法。

有资料表明,学生语言的积累50% 来自课外。

可见,课外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广阔空间。

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推荐读物;引导学生参与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读书、读报、视听或参观、访问、调查、做实验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如我在教学《女娲补天》一课时,就进行了以下的拓展:
(一)在我们现在生活中就有“女
娲”。

请看
1、在汶川大地震中,第一时间赶到灾区一线救助百姓的志愿者们。

2、当流感病毒肆虐的时候,白衣天使不怕被传染的危险,坚持在医疗第一线。

3、人民的保护神解放军战士不畏艰险救助人民。

(守护
和平、抗震救灾、洪灾等)
4、此外还有环保组织,和平组织等都是为人民幸福而奉献着,他们都是“当代女娲” !
(二)感兴趣的话,咱们也可以写一篇神话故事呢!
(三)推荐书目:
《宝莲灯》《西游记》《哪吒》《后羿射日》、《嫦娥奔月》、
《精卫填海》、《牛郎织女》等。

这一环节目的是运用语文,把语文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学以致用,真正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五、自我回顾包括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也包括对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的评价。

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主动领悟语言文字的规律,并主动完善已有的认知结构。

教师要启发学生主动整理学习新内容的规律和方法,为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迁移打好基础。

现代教学以人的发展为终极目标与最高原则,呼唤学习者主体性的张扬,创造性能量的释放。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创造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方法。

总而言之,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强调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方法,加强师生合作教学,使课堂教学变为开放的、双向的、多渠道的、立体的信息传递和交换的过程。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学习、善于学习,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从而实现了教学有价值、教学有效果、教学有效率和教学有魅力的目标。

用叶圣陶先生的话来讲,就是“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辈子自学的能力”①。

我将朝着这一目标,在“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行” !
参考文献
[1]出自《叶圣陶集》第11 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