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庭对大学生就业观的影响分析5页

家庭对大学生就业观的影响分析5页

家庭对大学生就业观的影响分析
就业是每个大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抉择,大学生的就业走向又与家庭社会稳定、高校人才培养、国家可持续发展都息息相关。

高等教育的扩招,使得大学毕业生数量激增,而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劳动市场不完善,劳动岗位需求总量变化不大,结构失衡,大学生就业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在择业过程中,就业观对大学生的就业具有导向作用,左右着择业行为,正确的择业观无疑将指导大学生对职业正确的评价,找准自身定位,作出正确抉择。

而家庭直接对大学生就业观的形成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以家长为主体的社会资本的就业观念对毕业生及时充分就业有着密切联系。

[1]
一、家庭对大学生就业力的影响力分析
大学生就业观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大学生价值观在择业活动中集中地深层地反映,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大学生的就业观是在多方面影响因素复杂交织过程中不断变化发展而形成的。

这其中,既有来自主观的个性、兴趣、能力、自我认识等因素,也有来自客观的就业政策、经济利益、社会舆论、家庭影响等因素。

在其形成过程中,家庭环境的熏陶潜移默化融入到大学生自身的价值观系统中,家庭成员对职业的评价认识对大学生就业会产生相当深远的影响。

中国社会文化传统的特殊性决定了家庭对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地位。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个人对家庭、集体利益的服从,重视人际关系和权力等级,社会关系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会资本是无形的,家庭及其关系网络是它的载体,以家庭为核心载体的社会资本带代代延续,并在广
度和深度上不断地扩展。

[2]家庭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扩展信息渠道,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供可靠的经济支持,降低失业。

在毕业求职过程,家庭作为大学生的后盾,家庭关系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信息渠道,家长的价值取向参与到学生职业选择的过程中,家庭经济因素直接影响了就业结果,大学生就业不再是个人的决策,而是整个家庭的集体决策。

二、家庭就业观念调查分析
针对大学生就业观与家庭影响的关联性,笔者对已就业的大学生从父母受教育水平、职业、家庭教育消费投资、父母对工作类型期望、工作待遇期望、工作地点期望、就业信息渠道和大学生本人的择业观与就业去向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家庭在大学生职业定向和选择的过程中所起到的影响。

调查共发放问卷126份,收回有效问卷118份。

结果显示:19.5%的同学认为家庭全面了解自己,70.3%的同学认为家庭大体了解;28.8%的同学选择家庭亲戚是就业信息来源主渠道;44.1%的同学认为由于地域影响,农村籍学生就业状况不如城市籍大学生;15.3%的同学认为家庭背景和社会资源是其就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49.2%的同学认为家庭经济实力或社会资源不佳会对子女就业长生很大消极影响,41.5%同学认为会产生一般消极影响;55.9%同学认为家庭经济实力决定能否出国留学,67.8%同学认为家庭背景对考公务员存在影响,82.2%同学认为家庭能提供创业资金和人脉资源,统计93%的家庭参与了大学生就业的选择。

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普遍认为家庭的观念和经济对自身求职有重要作用。

而在父母对工作类型期望、工作待遇期望、工作地点期望调查中数据
显示:63.6%家庭期望孩子在城市工作,34.8%家庭期望孩子在东南沿海工作,41.5%的家庭期望孩子在事业单位工作,21.2%家庭期望孩子考公务员,12.8%家庭期望孩子考研,7.6%家庭期望孩子创业,33.1%家庭期望工作报酬在2500元以上,31.3%家庭期望工作报酬在1800元-2500元,33.1%家庭期望孩子工作报酬在1200元-1800元,37.3家庭对孩子就业考虑以专业为主,24.6%家庭对孩子就业考虑以工作薪酬为主,15.2%家庭对孩子就业考虑以兴趣为主。

从中可以看出家长的就业观还存在误区:①择业目标期望值很高,希望得到高薪水、高层次的工作。

②就业地域向往大中城市、沿海城市,回避偏远地区、欠发达地区。

③就业单位倾向事业单位、公务员,忽视创业、非公有制企业、私营企业等。

在对就业政策的了解方面,30.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很了解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50.8%的大学生了解一部分,18.7%的大学生基本不知道;14.4%的家庭很了解大学生就业政策,47.5%的家庭只了解一部分,37.3%的家庭基本不知道,1.8%的家庭完全不知道。

这说明一方面政府对就业政策的宣传力度和执行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也说明大学生及其家庭了解政策主观能动性的欠缺。

宏观调控政策对就业观念和就业结果的影响作用显示,7.6%大学生认为有很大影响,66.9%大学生认为一般影响,23.7%的大学生认为影响很小,就政府就业调控政策,66.1%调查者认为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覆盖率较差,执行力度不够。

三、家庭促进大学生树立科学正确就业观建议
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仅靠家庭的力量是不够
的,但家庭的关注,家长修正提高自身就业观念,可以创造出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良好微观环境,提高大学生的有效就业。

(1)国家应加强宏观就业政策调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施有利保障措施,保证合理的收入分配公平,逐步消除就业性别歧视、专业歧视、户籍歧视等现象,建设就业市场基础性工作,完善就业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拓宽就业渠道。

[3]并积极宣传,减少大学生及家长在职业选择方面的顾虑担忧。

(2)毕业生家长应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对就业形成一种良好的思维方式,主动收集社会就业信息,全面认识和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摆脱传统观念束缚,把基层和国家经济发展、政治形势、就业政策导向、行业发展前景、职业性质、岗位要求与大学生主观愿望有机地统一起来,给毕业生以科学的指导。

(3)尊重大学生的兴趣,给予自主选择的空间,让其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和职业。

社会学研究表明,自主选择与自己兴趣、爱好、能力相符职业的劳动者,其劳动生产率比不符合要求的劳动者要高40%。

在就业问题上本着兴趣是原动力的原则,在照顾所学专业的同时把兴趣作为择业的参考坐标,拓宽就业视野,进而缓解结业压力。

[4] (4)帮助大学生正确对知识、能力、个性、特长进行分析,有效把握自我,同时考虑社会的需要,分析孩子的差距,主动完善,给予子女正确定位,给予自主选择的空间,及时调整择业期望值。

鼓励大学生课余时间积极社会实践,适应社会环境,提升自身生存能力,为择业预热。

(5)抛弃盲目呵护、过度溺爱,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状和环
境的发展,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愿望与现实、竞争和风险的关系。

鼓励大学生主动出击,积极参与,杜绝消极等待思想,对择业挫折有思想准备,择业失败,及时分析原因,调整心态,不断努力,针对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孩子,要求他们树立正确的心理观念,要考自己人格和实力才华竞争工作。

(6)树立创业和再就业思想。

社会转型,经济转轨时期,劳动力市场也是不断变化发展,就业结构不断调整,人才流动也会逐渐增加,供需矛盾突出,暂时性事业是不可避免的,打破一步到位、从一而终的就业观,树立不断流动的择业观念。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3条:
1、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

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乃万世传家之宝训也。

2、积德为产业,强胜于美宅良田。

3、能付出爱心就是福,能消除烦恼就是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