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技术》电子书常用消毒灭菌方法内容提要:一、概念二、清洁法三、常用物理消毒灭菌技术四、常用化学消毒灭菌技术一、概念清洁:是指去除物品上的污染,使之达到预定用途或进一步处理所需程度的过程。
去除污物的同时可以去除和减少物品表面的微生物,使微生物数量降低到公共卫生规定的安全水平以下。
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过程。
灭菌:是指杀灭或者清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孢和真菌孢子。
凡是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二、清洁法清洁常用于地面、家具、墙壁、医疗护理用品等物体表面的处理,以及物品消毒、灭菌前的处理。
去除污物可增加物品接触的安全性,并使物品在消毒、灭菌过程中能有效地与消毒、灭菌剂接触,防止有机物等理化因素影响消毒、灭菌效果。
三、常用物理消毒灭菌技术物理消毒灭菌是利用物理因素作用于病原体,将之杀灭或清除。
常用的有热力、光照、辐射、微波、过滤除菌等方法。
(一)热力消毒灭菌法热力消毒灭菌法是通过利用热力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核酸、细胞壁和细胞膜,从而导致其死亡。
是应用最早、效果可靠、使用最广泛的消毒灭菌方法。
根据消毒灭菌时相对湿度的高低,热力消毒灭菌法可分干热消毒灭菌法和湿热消毒灭菌法。
干热法有燃烧法、干烤法等,湿热法有煮沸法、高压蒸汽灭菌法、低温蒸汽消毒法、流通蒸汽消毒法等。
由于干热通过空气导热,传热慢而穿透力弱,湿热通过水导热,传热快而穿透力强,且湿热所含的蒸汽释放的潜热能迅速提高被灭菌物品的温度,加之蛋白质在含水量多时比含水量少时凝固所需温度低,故湿热比干热杀菌力强而所需温度较低。
1.燃烧法是一种简单、迅速、彻底的灭菌方法。
(1)适用范围与方法:无保留价值的污染物品可在焚化炉内直接焚毁(如污染的废弃物、病理标本、带脓性分泌物的敷料和纸张、患者尸体等);微生物实验室接种环、某些金属器械、搪瓷类物品可在火焰上烧灼 20s;金属容器内可倒入 95%的乙醇并使分布均匀,然后点火燃烧至熄灭。
(2)注意事项:①锐利刀剪除急用外一般不用此法,以免锋刃变钝。
②注意安全,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燃烧过程中不能添加燃料。
2.干烤法使用特制的电热或红外线烤箱高热烘烤进行灭菌。
(1)所需温度和时间:一般箱温消毒:120~140℃,时间 10~20min,灭菌:160℃时间120min、170℃时间 60min、或 180℃时间 30min 达灭菌效果。
(2)适用范围:适于耐热、不耐湿、蒸汽或气体不能穿透物品的灭菌,如油剂、粉剂、玻璃器皿和金属制品等。
不可用于纤维织物、塑料制品灭菌。
1)待灭菌的物品在干烤前应洗净,以防附着在表面的污物碳化。
2)物品包装体积不应超过10cm×10cm×20cm,油剂、粉剂的厚度不应超过 0.6cm,凡士林纱布条厚度不应超过 1.3cm。
装载时,物品不应与灭菌器内腔底部及四壁接触,高度不应超过灭菌器内腔高度的 2/3,物品间应留有充分的间隙。
3)根据所消毒灭菌的物品性质选择合适的箱温。
灭菌有机物品或纸质包装的物品时,箱温应不超过170℃。
4)消毒中不可开箱,玻璃类物品消毒后待箱内温度下降至40℃以下方可开箱取出。
3.煮沸消毒法煮沸消毒是应用最早,且经济、简便、有效的消毒方法。
(1)使用方法:将待消毒物品完全浸没水中,加热至水沸腾 15min 以上即可达消毒目的。
(2)适用范围:煮沸消毒的杀菌能力较强,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立克次体、螺旋体和病毒,但需数小时才能杀灭芽孢。
适用于耐湿且耐热物品的消毒,如餐饮具、食物、金属、玻璃制品、衣物和被褥等。
(3)注意事项:①煮沸消毒用水及被消毒物品应尽量保持清洁;②被消毒物品应完全浸没于水中,大小相同的碗、盆不能重叠,有轴节的器械将轴节打开,可拆卸物品应充分拆开,空腔导管需先在腔内灌水,不透水的物品应垂直放入,以保证物品各面都与水相接触;③消毒锅装载物品不超过容器容量的 3/4;④玻璃器皿于冷水时放入,橡胶制品水沸后放入;⑤消毒时间从水沸腾时开始计时,中途加入物品需重新计时,海拔每增高 300m 消毒时间需延长 2min;⑥水中若加入碳酸氢钠,配成 1%~2%的浓度,可提高沸点达105℃,增强杀菌作用,且能去污除锈;⑦物品消毒后应及时取出使用或放入无菌容器中,4h 内未使用应再次消毒。
4.压力蒸汽灭菌压力蒸汽灭菌具有作用快速、无残余毒性、灭菌成本相对廉价等优点,是目前使用最广泛、效果最可靠的热力消毒灭菌法。
(1)灭菌原理:利用高温及饱和蒸汽所释放的潜热1使物品加热,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核酸、细胞壁和细胞膜,从而导致其死亡而达到灭菌效果。
根据灭菌器排放冷空气的方式和程度不同,分为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两大类。
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是利用重力置换原理,从灭菌器的上方导入热蒸汽,同时由下排气孔排出冷空气,排出的冷空气逐渐由饱和蒸汽取代;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是先利用机械排气的方法,待灭菌柜内形成负压再导入蒸汽,使蒸汽得以迅速穿透到物品内部,提高灭菌效果,缩短灭菌周期。
(2)适用范围:适用于耐热、耐湿的物品的灭菌,如各类器械、敷料、搪瓷、玻璃制品及溶液等(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法不适于液体灭菌)。
但可加速橡胶老化、使锐利器械钝化、降低内镜等光学仪器的透光能力,也不能用于油类及粉剂的灭菌。
(3)灭菌所需温度与时间:见表 1。
表 1 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参数设备类别物品类别压力(kPa) 温度(℃)所需最短时间(min)下排气式敷料102.9 121 30器械102.9 121 20预真空式器械、敷料205.8 132~134 4(4)操作程序:包括灭菌前准备、灭菌物品装载、灭菌操作、无菌物品卸载和灭菌效果的监测等步骤。
1)灭菌前:①每天设备运行前应进行安全检查,进行灭菌器的预热,预真空灭菌器应在每日灭菌工作前空载进行 B-D 试验,试验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②器械或物品必须清洗干净并擦干或晾干才可包装;③包装不宜过大、过紧,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时无菌包体积不超过30cm×30cm×25cm,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时不超过30cm×30cm×50cm,捆扎不宜过紧;④灭菌包外用化学指示胶带贴封,内置化学指示剂;⑤启闭式筛孔容器,应将筛孔的盖打开以利蒸汽进入。
2)装载灭菌物品时:①应使用专用灭菌架或篮筐装载灭菌物品,灭菌包之间应留间隙,利于灭菌介质的穿透;②同类材质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宜置于同一批次进行灭菌,材质不相同时,纺织物品应放置于上层,金属器械类放置于下层;③难于灭菌的大包放上层,易于灭菌的小包放下层;④适量装载,下排气式的装载量小于柜室容积 80%,预真空式的装载量以柜室容积的10%~90%为宜。
3)灭菌过程中注意安全,随时观察压力及温度情况,控制加热速度,充分排除冷空气。
4)卸载无菌物品时:①从灭菌器卸载取出的物品,待温度降至室温时方可移动,冷却时间应﹥30min;②确认灭菌过程合格,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合格,无湿包现象;③无菌包掉落地上或误放到不洁处应视为被污染。
5)灭菌效果的监测:①物理监测法,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结果应符合灭菌的要求;②化学监测法,将化学指示胶贴粘贴于每一待灭菌物品包外,高度危险物品包内应放置化学指示卡,经一个灭菌周期后,根据其颜色改变判断是否达到灭菌条件;③生物监测法,将用非致病性嗜热脂肪杆菌芽孢做成指示剂的菌片装入灭菌小纸袋内,置于标准试验包中心部位,放在灭菌柜室内排气口上方,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在无菌条件下取出指示菌片,放入培养基中经 56℃培养 7d,全部菌片均无细菌生长判定为灭菌合格;使用中的灭菌器应每周监测 1 次,新灭菌器使用前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
5.低温蒸汽消毒法将蒸汽输入预先抽空的压力蒸汽灭菌锅内,并控制其温度在 73~80℃,持续 10~15min,可杀灭大多数致病微生物。
主要用于内镜、塑料制品、橡胶制品等不耐高热物品的消毒。
6.流通蒸汽消毒法通过蒸笼、流通蒸汽消毒器等,在常压下用100℃左右的水蒸汽作用 15~30min,常用于食具、餐饮具和部分卫生用品等一些耐热耐湿物品的消毒。
(二)光照消毒法1.紫外线消毒法紫外线是一种低能的电磁辐射,消毒用的是 C 波紫外线,杀菌作用最强的波段是 250~270nm。
(1)主要杀菌机制:①破坏菌体蛋白质中的氨基酸,使菌体蛋白光解变性;②作用于微生物的 DNA,使菌体 DNA 失去转换能力而死亡;③降低菌体内氧化酶的活性;④使空气中的氧电离产生具有极强氧化作用的臭氧。
(2)杀菌特点:①紫外线可以杀灭包括细菌繁殖体、芽孢、分枝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体和支原体等各种微生物,但不同微生物对紫外线的敏感性不同,其中细菌繁殖体敏感,芽孢不敏感,病毒介于细菌和芽孢之间,真菌孢子的抵抗力比细菌芽孢更强,艾滋病毒对紫外线耐受力强;②紫外线辐照能量低,穿透力弱,杀菌效果受有机物和物体表面光滑程度的影响较大。
(3)适应范围与消毒方法:广泛用于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和水及其它液体的消毒。
1)对物品表面的消毒:使用便携式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移动照射,也可采取紫外线灯悬吊式照射,小件物品可放于紫外线消毒箱内照射。
有效距离为 25~60cm,消毒时间为 20~30min。
被消毒物品应摊开或悬挂并定时翻动,使其表面受到直接照射。
对纸张、织物等粗糙、反光差的表面,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2)对室内空气的消毒:消毒前关闭门窗,保持环境清洁、干燥。
悬吊式或移动式紫外线杀菌灯用于无人环境,安装数量为平均每立方米空间不少于 1.5W,照射后需通风换气;有人活动的环境首选低臭氧高强度紫外线循环风空气消毒器。
一般消毒 30min 可达消毒目的。
(4)注意事项:1)防止影响紫外线穿透的因素:保持紫外线灯管表面清洁,至少每两周用无水酒精棉球擦拭一次,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
室内应保持清洁于燥,停止人员走动;适宜相对湿度为 40%~60%,相对湿度大于 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使用紫外线循环风空气消毒机时,应保持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通畅。
消毒物品表面时应直接照射物体表面,照射剂量足够,被消毒物品表面无油脂、血迹等有机物,表面粗糙或有有机物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2)消毒空气的适宜室温为 20~40℃,超出该范围可适当延长消毒时间。
3)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直接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损伤。
照射时人应离开房间,必要时戴防护镜、穿防护衣。
4)消毒时间从灯亮 5~7min 后开始计时,关灯后如需再开启,应间歇 3~4min,以延长使用寿命。
5)紫外线灯使用过程中其辐照强度逐渐降低,故应经常监测紫外线辐射强度并检测消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