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预防措施
近年来,少数农村基层干部无视党纪国法,腐化堕落,走上了违法犯罪之路。
通过对近年来检察机关查处的部分农村干部职务犯罪案件进行认真的分析、调查,我们发现农村干部职务犯罪案件具有以下特点:
一、农村干部职务犯罪案件的特点
1、犯罪主体多为书记、主任、会计。
2、贪污犯罪占多数。
3、窝案较多。
村级财务科目较为简单,资金来源每位村干部都清楚,有些村干部明知如果一个人想达到侵吞公款的目的,最容易出事,不得不串通其他村干部共同合谋犯罪。
4、案值呈现逐年增大趋势。
5、犯罪的金额小但次数多。
6、城市周边郊区农村干部犯罪突出。
城市周边郊区由于交通方便、地理位子优越、经济较其他地区发达,特别是周边的土地价值连城。
因此,村干部手中的权力大,成为一些开发商、个体老板“瞄准的对象”。
这些地区的村干部职务犯罪的金额大、人数多。
7、贿赂选举成为一种新的犯罪形式。
一些选民为了达到当上村官的目的,舍得化血本,通过贿赂的手段拉拢选民。
二、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原因
导致这类犯罪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少数干部综合素质较低,法律意识淡薄。
有些干部长期忙于事务性工作而疏于学习,小农经济意识根深蒂固。
二是部分领导干部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是促成职务犯罪的关键因素。
三是财务制度管理混乱。
有的会计不懂财会知识,长期不设帐目,虽有帐目,但极不规范,多数是流水帐、包袱帐,白条比比皆是。
四是缺乏有效的监督体系,财务管理透明度低。
个别领导干部家长制作风严重,大小事情个人说了算。
民主集中制受到破坏,内部监督部门不敢监督,上级有关部门监督流于形式,有的甚至几年都不向群众公布帐务。
三、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
1、健全预防监督组织机构。
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预防,必须有可靠的组织作保障,否则难以奏效。
2、完善规章制度。
制度疏漏、管理滞后、制约乏力是导致基层财务管理混乱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开展基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要把制度建设作为一项重要预防措施,协助乡镇完善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
3、试行乡镇统一对各村财务进行监管的办法。
近年来,不少地方从加强农村地方财务管理、预防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角度出发,逐步推行了“村帐镇管”这一财务制度。
4、切实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建立严格的农村工作监督机制。
首先要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重大事项要经集体研究决定,坚决杜绝“一言堂”。
5、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干部素质。
要加大在农村的法制宣传教育力度作为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一环,采取多种形式,抓紧抓好。
6、加大打击力度,实行打防并举,形成威慑效应。
司法机关应加大查办镇村二级干部职务犯罪案件的力度,大造声势,形成威慑,创造健康有序的良好法制环境。
尤其对农村干部职务犯罪案件,要发现一个、查处一个,同时要通过以案说法等形式,教育村干部知法、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