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十四单元整理与复习.doc

[小学]十四单元整理与复习.doc

十四单元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材是全册内容的整理和复习。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学期所学内容,并为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教材首先组织学生回顾,反思口己对本册内容的学习和掌握情况,接着依次分领域安排整理和复习:第1—13题整理和复习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第1—20题复习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第21题复习统计的内容。

复习要求:
1、进一掌握几百乘几十,几百几十乘几十(不进位)和几十几乘几百(不进位)的口算;进一
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并能应用这些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Z加深对字母表示数的理解,进一步提高用字母表示实际问题里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能力,会求出字母式子的值,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a进一步体会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规律在计算中的运用,能用简便方法笔算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和被除数、除数末尾有零的除法;
4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乘法分配律,能正确计算三步混合运算式题,并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进一步提高运用数字知识和方法积极实际问题的能力;
5进一步掌握倍数与因数的相关知识,能止确判断奇数和偶数、素数和合数;能根据a 5 和3的倍数的特征,正确判断a 5和3的倍数;
a进一步认识升与毫升的实际意义,正确进行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
7、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进一步明确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之间的关
系,更好地掌握三角形的分类,加深对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特征的认识;
&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平移、旋转,进一步掌握对称轴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把图形平移和旋转90度,加深对图形变换方式的理解,发展空间观念;
a进一步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会选择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在经丿力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发展统计观念;
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反思本册教材的学习情况,休验与同学交流和成功学习的乐趣,进一步体会教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字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字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复习。

教学难点:重视整理和归纳,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体验数字的内在联系。

教学关重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5课时
第一课时整理与复习(D
教学内容:整理与复习1-4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与练习,使学生回顾、反思本教材的学习情况,提高学生的笔算、口算的能力,加深对用字母表示数的理解。

教学重点:冋顾、反思本教材的学习情况,提高学生的笔算、口算的能力
知识点: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口算;
a用字母表示实际问题里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能力,会求出字母式子的值。

教学过程:
原教案二次备课
Z 启发学生吧每个教室的 用水量看作100升,再估计。

3第四题教师提示应规范 书写求字母表示数的过程。

难,鼓励学牛提建议。

你认为对于个别同学的困难,大家能想出什么好的措施帮助他 提高吗? 三、复习:(26分) 完成第1题
学生独立一组一组的计算。

比较一下每一组算式有什么不同的 地方? 问:第2组的竖式怎样摆简便?第3组的算式怎样算简便? 完成后评讲。

完成第2题
学生理解题意后,先说应该怎样算?再在作业本上独立完成, 集体讲评。

完成第3题
指名回答每题特征,是适合口算还是笔算? 口算的应该怎样口 算?独立完成。

完成第4题
先在书上填一填,再交流自己是怎么想的?
提问:第(1)小题还可以怎样列式?第(2)小题书写的格式 是怎样的? 四、总结(2分)
第二课吋
整理与复习(2)
教学内容:整理与复习18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Z 能熟练地解答简单的三步计算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知识点:
1、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乘法分配律并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Z运用数字知识和方法积极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整理复习(3)
教学内容:整理与复习9- 13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倍数与因数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a 5和3的倍数特征,会判断a 5和3的倍数,会
判断奇数和偶数,素数与合数。

Z —步体会用画图方法和列表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会运用画图方法和列表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倍数与因数的相关知识,会判断a 5和3的倍数,会判断奇数和偶数,素数与合数。

知识点:
1、倍数和因数的意义,
a偶数、素数和合数的特征;
a根据Z 5和3的倍数的特征,止确判断Z 5和3的倍数。

教学过程:
整理与复习(4)
教学内容:整理与复习14—20
教学目标:
I、进一步认识升与毫升的实际意义,止确进行升与毫升Z间的换算。

a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加深对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特征的认识。

a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平移、旋转,进一步掌握对称轴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把图形平移和旋转90度,加深对图形变换方式的理解,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及轴对称图形和平移、旋转。

知识点:
1、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

a明确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之间的关系,掌握三角形的分类a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平移、旋转,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5.提示学生先确定以为端 点的两条边旋转后的位置, 再根据梯形的形状确定英
(相交余边的位置。

形的内角和)
学生独立完成,重点说说第(2)小题是怎样想的?
三、复习对称、平移及旋转(10分)
指导完成第21题
在书上先独立画一画,再指名冋答分别是怎样画的? 提问:在画
轴对称图形时要注意什么?(找对应的点) 小锤子图在平移时要
注意什么:(先确定关键点的位置)
将平行四边形逆时针旋转90=时,应先旋转哪个部分?
于点的两条边)
集体评讲
四、课堂总结(2分) 整理与复习(5)
教学内容: 整理与复习21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Z 会选择折线统计图或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重点: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会选择折线统计图或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知识点:会选择折线统计图或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过程:
单元小结:
1、绝大多数学生能掌握木教材的笔算、口算和估算方法。

a绝人多数学生能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根据相应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a大多数学生对倍数和因数等概念基本掌握,但对用字母表示数还比较生疏。

4大多数学生对容量有初步认识,对有关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相关知识有一定认识。

5大多数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掌握较好,会根据数据画统计图,并进行分析。

6.大多数学生能采用合理的策略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