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科无菌操作及换药技术

外科无菌操作及换药技术


引流物的选择
1、油纱布(条):用于清洁或新鲜肉芽创面,以利促进上 皮生长。 2、盐水纱布(条):利用虹吸作用,引流分泌物较多的创 面。 3、橡皮片引流:用于浅表,腔窄的伤如(颈部、指端)。 4、卷烟引流:既可发挥虹吸作用,又可减少刺激,防止粘 连,多用于腹腔内II、III类切口的引流。 5、管状引流:由各种形状的橡皮管或硅管制成,置入体腔 (腹腔、胸腔、关节腔等)一端,可供持续引流(包括负 压引流等)或灌浇药物注入之用
对粘膜刺激性小,不需用乙醇脱碘, 无腐蚀作用,且毒性低。应用于粘 膜、皮肤、小儿的换药等,消毒效 果均优于碘酒,较少过敏反应,不 会发生皮肤烧伤。 对油腻的创口或者皮脂洗手、戴口罩及帽子,携带已备齐的物品到病人 床旁或送病人到换药室; 2、让病人保持适当体位; 3、解开敷料应先用手取除外层,再用镊子取内层,如敷料 与伤口粘连 时先用生理盐水浸湿敷料,揭敷料的方向应 与伤口立纵轴方向一致以减轻疼痛和组织损伤,将脏敷料 放入专盛污物的盘(盆)内; 4、用揭开内敷料的镊子,夹持75%的酒精纱球,消毒伤口 周围皮肤, 从伤口边缘逐渐向外(如为感染伤口消毒程序 则由外向内); 5、用另一把镊子夹持盐水棉球搽洗创面; 6、伤口创面获得良好暴露后,做必要的检查和相应处理、 覆盖外敷料,胶布固定必要时加用棉垫,绷带包扎固定。 整理床铺,各用物 归还原处,妥善回收和分类处 理脏敷料。
4、疑有或已经出现的伤口感染、出血、裂 开者。
基本操作技术
1、树立无菌观念 2、解除敷料的方法 3、换药物品的传递方法 4、创面及周围皮肤的消毒方法 5、包扎固定方法 6、污物敷料的处理
基本操作技术 换药前准备
(1)病人准备: 首先向病人说明交换敷料的必要性和可能发生的不适反 应,消除其恐惧心理取得理解支持与合作; 条件允许送病人到换药室交换敷料; 让病人保持适当体位,要求即能很好暴露伤口,又能最 大限度满足病人安全、保暖、舒适的需要;如分泌物多 或需冲洗伤口是应垫放治疗巾,以保护床罩; 尽力尊重病人隐私权。 (2)换药前半小时内不要扫地,避免室内尘土飞扬;了解 病人的伤口情况;穿工作服,戴好帽子、口罩,洗手。
水肿肉芽
肉芽过长或色彩暗红
陈旧性肉芽创面
再生能力差(颜色暗红,不新鲜,高低不平,有时呈 陈旧性出血貌),周围组织不易愈合,以刮匙将表面 肉芽组织刮除或剪除,使之出血,露出新鲜肉芽,外 敷橡皮膏。如有脓液,应注意观察有无脓腔或窦道, 注意患者体温变化。
感染或污染伤口
原则是引流排脓,必要时拆开缝线,扩大伤口,彻底引 流。 一般采用伤口内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有坏死组 织的应给于清创,也可以用抗生素纱布填塞伤口内,伤 口的周围最好用碘酒两遍酒精三遍脱碘消毒。 感染伤口换药要每天一换。要求及时清除异物、坏死组 织、脓液,选择恰当引流物,确保引流通畅。 对化脓切口换药时,一定要仔细擦掉切口处的脓苔,且 不能因为患者的疼痛而不碰切口,脓苔除去后要有轻微 的血丝渗出,这样才有助于切口愈合。 谨慎掌握抗菌药物使用,除少数例外,原则上不用。
外科无菌操作
外科一次性无菌用品使用前的检查
1.首先检查有效期
2.检查包装是否破损、漏气
3.开包装严格招待无菌操作
4.开装后立即使用 5.用完后立即消毁,防止再用
外科无菌操作
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
参加手术人员在手术过程中,必须严格 注意无菌操作术中如果发现有人违反无菌原 则,必须立刻纠正
外科无菌操作
换药前准备
充分了解伤口,创面的部位大小深浅, 伤腔内填塞纱布的数量,引流物有无及是 否拔除或更换,是否需要扩创或冲洗,是 否需要拆线或缝合等。对所需的敷料器械 药品等先检查是否齐备,特殊用品应制备 齐全
基本操作技术
换药盘及无菌敷料包
将无菌敷料包平放于清洁换药盘(碗)上。 包内放镊子两把,按需放适量消毒脱脂纱布、 盐水棉球、酒精棉球应分格放置于消毒盘内。 避免互相渗透以及相应引流物。另一消毒盘 (碗)准备盛放以用过的敷料。
外科无菌操作
无菌操作的要求是: 1、操作前将界面上的细菌和病毒等微生 物杀灭 2、操作过程中是界面与外界隔离,避免 微生物的侵入
外科无菌操作
无菌操作原则: 一、在执行无菌操作时,必须明确物品的无菌区和非无菌区。 二、执行无菌操作前,先戴帽子、口罩、洗手,并将手擦干,注意 空气和环境清洁。 三、夹取无菌物品,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 四、进行无菌操作时,凡未经消毒的手、臂、均不可直接接触无菌 物品或超过无菌区取物。 五、无菌物品必须保存在无菌包或灭菌容器内,不可暴露在空气中 过久。无菌物与非无菌物应分别放置。无菌包一经打开即不能视为绝 对无菌,应尽早使用。凡已取出的无菌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再放回无 菌容器内。 六、无菌包应按消毒日期顺序放置在固定的柜橱内,并保持清洁干 燥,与非灭菌包分开放置,并经常检查无菌包或容器是否过期,其中 用物是否适量。 七、无菌盐水及酒精、新洁尔灭棉球罐每周消毒一次,容器内敷料 如干棉球、纱布块等,不可装得过满,以免取用时碰在容器外面被污 染。
换药次数
1.术后无菌伤口,如无特殊反应,3~5天后第一次换药; 2.感染伤口,分泌物较多,每天换药1次; 3.新鲜肉芽创面,隔1~2天换药1次; 4.严重感染或置引流的伤口及粪瘘等,应根据引流量的多少决定 换药的次数; 5.烟卷引流伤口,每日换药1~2次,并在术后12~24小时转动烟 卷,并适时拔除引流;橡皮膜引流,常在术后48小时拔除; 6.橡皮管引流伤口2~3天换药,引流3~7天更换或拔除。 有人提出: I类切口,无感染征或其他异外情况,可术后3天或拆线时检查伤 口; II类切口,术后3天常规观察伤口交替(换)敷料一次,无异外情 况,可于拆线时再换。
外科无菌操作及换药技术
外科无菌操作
一、无 菌 操 作
外科无菌操作
遵循无菌技术原则,是保证手术成功 的重要条件。现化外科无菌技术,就是针 对细菌感染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它是由无 菌设施、无菌技术、消毒技术、操作规则 及管理制度组成
外科无菌操作
无菌操作:用于防止微生物进入人 体组织或其它无菌范围的操作技 术称为无菌操作
外科无菌操作
灭菌:消灭一切微生物。 灭菌法:指用物理方法(如煮沸、蒸气等),彻 底消灭附着在手术部位或接触伤口的一切物品 上的细菌,称“灭菌” 消毒:杀灭所有有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 不能全部杀灭细菌(带胞芽的细菌) 抗菌法,即消毒法:是指用化学方法(如用各种 化学消毒剂)来抑制和杀灭细菌,称为消毒。
肉芽创面
健康肉芽
色鲜红颗粒细小接近分泌很少分布均匀易出血。可用 凡士林砂布2~3日交换敷料一次,如创面大尚需植皮。 色淡红或苍白表面光滑晶亮,分泌多,不痛不易出血 边缘呈堤状隆起,不易愈合,应检查伤口内有无异物、 线头等应予以及时取除,剪去或刮除此水肿肉芽,创 面敷高渗盐水敷料,也可用1%碳酸液烧灼,随即用酒 精纱球(棉扦),生理盐水洗净。创面湿敷,延长交 换敷料的时间,注意改善全身营养状态,加强支持疗 法 超出伤口平面或凹凸不平,应予修平;分泌物少可用 油纱布覆盖,反之用盐水纱布。
拆线
拆线时间
头颈面部3~5天,胸、腹、背、臀部7~9天,四 肢7~10天,手足背10~12天,足底半月或更长, 张力缝线14~16天。 贫血明显、营养不良、老年、体弱、多病、切口 过大等可延期或间断拆线。有感染者可提前几天。
注意事项 注意观察针眼情况:
1、针眼周围及缝线下组织红肿触痛及硬结皮温高, 用70%乙醇纱布湿敷,每6小时更换一次; 2、针眼有脓液,可用棉球挤压针眼使脓液溢出, 经2%碘酒局部烧灼后再用70%乙醇纱湿敷; 3、针眼脓液较大时,可间断拆线再用70%乙醇 纱布湿敷,每6小时更换一次。
八、手术开始前要清点器械、敷料,手术结 束时,认真核对器械、敷料(尤其是纱布块)。 清点无误后,才能关闭切口,以免异物遗留, 产生严重后果。
外科无菌操作
九、手术进行中,如果台上需加用器械、物品, 应由巡回助手用灭菌钳夹持;送器械助手夹送时手 不能靠近器械台,并要将台上增加物品数记录,便 于术后核对。
外科无菌操作
五、在手术操作中,如果灭菌单湿透,失 去隔离作用,应另加无菌单遮盖。发现灭菌手 套破损或被污染,应立即更换。衣袖被污染时 须更换手术衣,或加戴无菌袖套。 六、必要的谈话、或偶有咳嗽,不要对向 手术区,以防飞沫污染。
外科无菌操作
七、手术切口前,戴灭菌手套的手,不要随 意触摸病人消毒水平的皮肤,触时应垫有灭菌 纱布,用完丢掉(病人皮肤加贴无菌敷膜者例 外)。开皮用的刀、镊,不能再用于深部,应 更换。切口边缘应以大纱布垫遮盖、并用巾钳 缝线固定于皮下。
切口脂肪液化
在脂肪丰富的地方易出现脂肪液化。 对策:广泛的敞开切口(脂肪液化的区域全部 打开),培养+药敏以及加强换药。 一般换好时间长,为了缩短时间,在初期消毒 后在局部的皮下注射庆大霉素;待创口渗出少 后油纱刺激肉芽生长,新鲜后二期缝合或蝴蝶 胶布拉合。
换药常用药品
1、盐水:有增进肉芽组织营养及吸附刨面分泌物的作用,对肉芽组 织无不良刺激。等渗盐水棉球及纱布用于清洁创面,创面湿敷,充填 脓腔;等渗盐水溶液用于冲洗创腔;3%~10%盐水具有较强脱水作 用,用于肉芽水肿明显的创面。 2.3%双氧水:与组织接触后分解释放出氧,具有杀菌作用。用于 冲洗外伤伤口或恶臭的伤口,尤其适用于厌氧菌感染的伤口。 3.0.02%高锰酸钾溶液:分解释放氧缓慢,但作用持久,具有清洁, 除臭,防腐和杀菌作用。用于洗涤腐烂恶臭、感染的伤口,尤其适用 于疑有厌氧菌感染、肛门和会阴部伤口。临床上常采用1:5000溶液进 行湿敷。 4.0.1%雷佛奴尔<黄纱条>、0.02%呋喃西林溶液:有抗菌和杀菌作 用。用于感染创面的清洗和湿敷。 5.攸琐(漂白粉、硼酸)溶液:具有杀菌,防腐除臭,溶解坏死组 织的作用。用于脓液及腐死组织多、恶臭的伤口清洗和湿敷。本制剂 应密闭避光保存,不能久置,放置时间不宜超过一周。大面积伤口不 宜应用,以免吸收过多氯离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