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诊疗方案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诊疗方案

骨科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骨折)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1)有明显外伤史。

(2)腰背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压痛、后凸畸形。

(3)X线片显示椎体呈楔形改变。

(4)双下肢无神经症状,无括约肌功能障碍。

2.西医诊断标准:
(1)有明显外伤史。

(2)局部疼痛、肿胀,站立及翻身困难,可出现腹痛、腹胀甚至出现肠麻痹症状。

(3)X线片显示:椎体呈楔形改变。

(4)双下肢无神经症状,无括约肌功能障碍。

(二)病期诊断
1.早期:伤后2周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后期:伤后4周以上。

(三)症候诊断
血瘀气滞证:损伤早期,淤血停积、血瘀气滞、肿痛并见,多见局部肿胀、疼痛剧烈,胃纳不佳,大便秘结,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营血不调证:损伤中期,筋骨虽续而未坚,肿痛虽未消而未尽,局部疼痛程度已有减轻,但活动仍受限,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缓。

气血两虚证:损伤后期,气血不足,筋骨不坚,可见腰部酸软、四肢无力、活动后腰部仍隐隐作痛,舌淡苔白,脉虚细。

二、治疗方案
(一)分期治疗
1.早期
(1)腰背部垫枕,腰背部行腰背肌功能锻炼.
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

(五点式功能锻炼,患者用头部、双肘及双足作为承重点,用力腰背部呈弓形挺起。

一般在伤后一周内达到此练功要求)。

(2)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治法:理气化瘀、消肿止痛。

推荐方药:复原活血汤加减,柴胡、天花粉、当归尾、红花、穿山甲、酒浸大黄、酒浸桃仁等加味。

(3)对于椎管内梗阻明显的指征明确的,亦可考虑切开复位、椎管减压、椎弓根螺丝钉内固定及其植骨融合等手术治疗方法。

2.中期
(1)骨盆牵引、腰背肌功能锻炼。

在床上可持续平卧位,持续骨盆牵引,并且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

(四点式功能锻炼,患者用双手及双足承重,全身弓形挺起如拱桥。

此练功方法难度较大,青壮年患者经过努力,在伤后5~6周内达到此
练功要求。


(2)辩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治法:和营生新、接骨续筋
推荐方药:接骨紫金丹,续断、烫骨碎补、土鳖虫、煅自然铜等。

3.后期
(1)腰背肌功能锻炼
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

(三点式功能锻炼,用头和双足承重,全身呈弓形挺起,腰背尽力后伸。

一般要求在伤后2~3周达到此练功要求。


(2)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治法:补益气血、强壮筋骨
推荐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细辛、秦艽、肉桂心、防风、桑寄生、杜仲、牛膝、当归、川穹、熟地黄、白芍、党参、茯苓、甘草等。

中成药:六味地黄丸等。

三、疗效评价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胸腰椎骨折疗效标准分为优、良、差。

优:椎体高度恢复3/4以上,后凸畸形完全纠正或Cobb氏角<5°,疼痛消失,活动功能正常。

良:椎体高度恢复>2/3≤3/4,后畸形部分纠正或Cobb氏角<
15°,偶有疼痛劳动诱发轻度疼痛,日常生活、劳动能力部分影响。

差:椎体高度恢复≤2/3,后凸畸形无纠正或Cobb氏角≥15°,静息疼痛,活动加剧,日常生活、劳动能力明显影响。

四、难点分析
早期:诊断上要有明确的方案,临床症状确诊是否有神经症状,在有神经症状时在腰背肌功能锻炼时腰注意保护神经。

晚期:护理要及时正确,确保患者护理质量的安全,但是晚期患者多数都在家中治疗,住院人数较少,给护理及疾病的恢复带来困难。

解决方法:在有骨折的病人,把CT平扫作为常规检查,确定骨折对椎管内及脊髓、马尾的压迫情况,制定患者后期的护理计划,进一步保证患者的护理及治疗的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