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生态学试卷及问题详解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生态学试卷及问题详解

生态学 1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2分)1.种群: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组合。

2.生物多样性:指生物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生境的生态复杂性。

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的群落和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一般有三个水平,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3.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4.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如温度、湿度、土壤、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等等)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5.限制因子: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

6.生态因子:对生物个体或群体的生活或分布起着影响作用的因素称为环境因子,或称为生态因子。

7.生态位:指某种生物利用食物、空间等一系列资源的综合状况以及由此与其他物种所产生的相互关系。

它准确描述了某一物种所需要的各种生活条件。

8.酸雨:指雨水呈酸性,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

9.净初级生产量:在初级生产过程中,植物固定的能量有一部分被植物自己的呼吸消耗掉,剩下的可用于植物生长河生殖,这部分的生产量称为净初级生产量。

10.集合种群:局域种群通过某种程度的个体迁移而连接在一起的区域种群。

二、填空题(共20分,每空0.5分)1、生态科学主要研究生物个体水平以上的生命体系,包括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2、存活曲线的基本类型有凸型(A型)、对角线型(B型)、凹型(C型)。

3、根据环境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可将生态因子划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非密度制约因子两类。

4、物种形成过程大致分为3个步骤,即地理隔离、独立进化和繁殖隔离机制的建立。

5、海洋生物群落可分为若干带,即:潮间带(或沿岸带)、浅海带(或亚沿岸带)、半深海带和大洋带。

6、表型的自然选择模式大致可分为3类:稳定选择、定向选择和分裂选择。

7、物种多样性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随海拔降低而增加;随水体深度增加而减少。

8、生物群落的动态包括3方面的内容,即群落的内部动态、群落的演替和地球上生物群落的进化。

9、关于种群内源性因素调节机制主要有行为调节学说、内分泌调节学说和遗传调节学说等三种学说。

10、种群的数量变动取决于四个基本参数,即出生率、死亡率、迁出率、迁入率。

11、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可包括收获量测定法、氧气测定法、二氧化碳测定法、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和叶绿素测定法等。

12、物种间主要的相互作用包括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等。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负反馈、正反馈)能维持系统的稳态。

2、初给予生态学命名的人是(Elton 、√ Haeckel)。

3、分布在我国新疆和东北的雪兔、分布在华北的草兔和分布在华南的华南兔颅骨长分别为95~97、85~89和67~86mm,这种颅骨的变异可以用(√ Bergman 规律、Allen规律)解释。

4、香农-威纳指数测度群落物种多样性时,必须同时考虑下列因素(√丰富度和均匀度、丰富度和多度)。

5、Aleen规律描述的是(动物对高温环境的适应、√动物对低温环境的适应)。

6、种群增长模型Nt+1=Ntλ描述的是(√无限环境、世代不连续的种群增长;有限、世代不连续的种群增长)。

7、一般说,纬度降低,生物多样性将(√增加、减少)。

8、生态系统的营养级一般为(2~7、√ 4~5)级。

9.一片优质牧场,因放牧过度使得优质的牧草首先消失,杂草大量繁殖,土壤板结,草被稀疏,草原沙化,这是(正向演替、√逆向演替)。

10、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高的生态系统通常在(极地苔原、√热带雨林)。

11、生物与生物之间彼此互相抑制,属于(√竞争、中性)。

12、(传播、√定居)是物种扩散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准。

13、甲、乙群落有100个个体,其中甲中90个属于种A,10个属于B,而乙中种A和种B各占一半,甲、乙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比较结果为(甲高、√乙高)。

14、种群平衡是指(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种群数量在较长时期内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

15.食物网的复杂性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关、无关)。

四.简答题(共30分,每小题5分)1、简述水因子的生态作用。

答题要点:(1)水是生物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2.0分)(2)水对生物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

(2.0分)(3)水对生物的分布的影响。

(1.0分)2、控制演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题要点:(1)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性。

(1.0分)(2)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

(1.0分)(3)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

(1.0分)(4)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

(1.0分)(5)人类的活动。

(1.0分)3、什么是领域?动物领域的大小有什么规律?答题要点:(1)领域是指由个体、家庭或其他社群单位所占据的,并积极保卫不让同种其他成员侵入的空间。

(2.0分)(2)动物领域大小的规律:①领域面积随其占有者的体重而扩大;(1.0分)②领域面积受食物品质的影响;(1.0分)③领域面积和行为往往随生活史,尤其是繁殖节律而变化。

(1.0分)4、谈谈水产养殖活动对周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答题要点:(1)养殖活动向水体中引入物质、能量;(2)人为改变优势种;(3)对其他生物的影响;(4)人工结构体对水体的影响;(5)不科学的投饵及药物带来的危害等等。

(每小点1.0分,共5分)a)目前全球性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答题要点:(1)温室效应及其全球气候变化;(2)臭氧空洞(臭氧层破坏、平流层O3耗竭);(3)酸雨;(4)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无林化;(5)荒漠化与土地退化等;(6)淡水缺乏、海洋环境与海洋资源退化;(7)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的消失)等。

(每小点1.0分,至少答5项者得满分,共5分)6、简述群落的基本特征。

答题要点: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1.0分)2)各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0.5分)3)具有自己的内部环境;(0.5分)4)具有一定结构;(1.0分)5)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0.5分)6)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0.5分)7)具有边界特征。

(0.5分)8)各物种不具有同等的群落学重要性。

(0.5分)五.论述题(共15分)1、试论述r-对策生物和K-对策生物的生物学特性。

(8分)答题要点:能对表中特性作出清楚说明。

每答对一个特征得 1.0分,共8分。

2、什么是演替顶级?论述单元演替顶级理论和多元演替顶级理论有什么异同点?(7分)答题要点:(1)演替顶级:指每一个演替系列都是由先锋阶段开始,经过不同的演替阶段,到达中生状态的最终演替阶段。

(2.0分)(2)单元演替顶级理论和多元演替顶级理论的异同点:1)两者的相同点在于:都承认顶极群落是经过单向变化而达到稳定状态的群落;而顶极群落在时间上的变化和空间上的分布,都是和生境相适的。

(2.0分)2)两者的不同点在于:①单元顶极论认为,只有气候才是演替的决定因素,其他因素都是第二位的,但可以阻止群落向气候顶极发展;多元顶极论则认为,除气候以外的其他因素,也可以决定顶极的形成。

(1.5分)②单元顶极论认为,在一个气候区域内,所有群落都有趋同性的发展,最终形成气候顶极;而多元顶级论不认为所有群落最后都会趋于一个顶极。

(1.5分)生态学 2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1.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2. 竞争排斥原理: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也即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

3.他感作用:指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4. 演替顶级:指每一个演替系列都是由先锋阶段开始,经过不同的演替阶段,到达中生状态的最终演替阶段。

5.生物群落: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

等温室气体越多,热外流越受阻,从而引起地球6. 温室效应:指大气中的CO2温度升高,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7. 生态位:指某种生物利用食物、空间等一系列资源的综合状况以及由此与其他物种所产生的相互关系。

它准确描述了某一物种所需要的各种生活条件。

8. 集合种群:局域种群通过某种程度的个体迁移而连接在一起的区域种群。

9. 食物链:指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通过一系列的取食和备取是在生态系统内不同生物之间的传递关系。

10.生态平衡: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所达到的一种稳定状况,它包括结构上的稳定、功能上的稳定和能量输入、输出上的稳定。

二、填空题(共20分,每空0.5分)1、生态系统包括4种主要组成成分,即: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通常可以把它们分为五类,即: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和人为因子。

3、生物多样性一般有三个水平,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4、按照演替发生的时间进程,演替可以分为:世纪演替、长期演替和快速演替三类。

5、景观中任何一点都是属于斑块、廊道、和基质的,它们构成了景观的基本要素。

6、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分为三大类型即水循环、气体型循环、沉积型循环。

7、林德曼效率相当于同化效率、生产效率和消费效率的乘积。

8、一般来说,自然种群有3个基本特征,即:空间特征、数量特征和遗传特征。

9、物种形成的方式,一般可以分为3类:异域性物种形成、邻域性物种形成和同域性物种形成。

10、植物群落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群从,此外,群系和植被型也是植物群落分类的单位。

11、生态学是研究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为中心的宏观生态学。

12、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可包括收获量测定法、氧气测定法、二氧化碳测定法、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和叶绿素测定法等。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 食物网的复杂性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关、无关)。

2. 群落多样性高,一般说其稳定性也(√高、低)。

3. 硫的循环是属于(√沉积型循环、气体型循环)。

4. 寄生动物的食性大部分是(√专化的、泛化的)。

5. 资源利用性竞争是(直接竞争、√间接竞争)。

6. 一个海滩在一次油轮触礁事故中生物被毒害死,此后数年重新恢复生机,这种演替称为(原生演替、√次生演替)。

7.一般说,纬度降低,生物多样性将(√增加、减少)。

8. 捕食者与猎物的关系对双方种群都是(√有利的、有害的)。

9. 驯温(√可以、不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变生物的极限温度。

10.一片优质牧场,因放牧过度使得优质的牧草首先消失,杂草大量繁殖,土壤板结,草被稀疏,草原沙化,这是(正向演替、√逆向演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