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中考复习 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复习学案

初三中考复习 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复习学案

重要考点10 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复习学案一、基础知识:(略.详见《复习指导P44页》)1、维护公共秩序★2、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三特征、一主要)★(1)法律的作用:★(3)犯罪,★4、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2)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5、树立法治观念(1)公民为什么要树立法治观念?①树立法治观念是文明社会对公民最起码的素质要求。

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

②只有人人树立法治观念,养成守法习惯,善于用法维权,才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才能维护国家、集体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③守法用法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重要环节。

(2)公民树立法治观念,也就是要树立严格遵守法律,以及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合法权益的观念。

(3)青少年为什么要树立法治观念?①青少年由于年龄和经历的限制,缺乏生活经验,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强。

②认真学习法律知识,能够促进青少年依法律己,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能够促进青少年依法行使公民的权利和履行公民的义务,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作为公民应该树立哪些法治观念?公民必须守法;勇于用法维权;守法必须懂法。

二、考点剖析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作为公民知道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法律在人、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这是课标对我们学习基本的明确的要求。

因此中考必须要考有关法律知识。

还综合到考点11法律护我成长,考点12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考,点13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考点14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考点15消费者的合法权利受法律保护,以及考点21中的依法治国等有关法律知识。

12年中考体现12分. 13年13分. 14年15分. 15年13分.(1)维护公共秩序。

如:但一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仍可能是出题选取的材料。

(2)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三特征、一主要),特殊在那里?如何比较和分析。

(3)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神”。

法律的重要作用集中体现在制裁违法犯罪上。

因此,以下是考查的重点:犯罪的特征、对犯罪行为的处罚;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犯罪应受到刑罚的处罚的种类即主刑和附加刑;结合一些违法犯罪的热点材料案例准确判断行为的性质。

(4)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不是今年考查的重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的依据;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表现;维护宪法的尊严;宪法与普通法律进行对比来理解它的地位和作用。

(5)树立法治观念也是考查的重点。

三、典型题例1.从“适用范围或对象”上看,法律区别于道德、纪律等规则的特征是A.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B.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C.法律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D.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2.在“如何产生”这一问题上,法律区别于道德、纪律等规则的特征是A.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B.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C.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D.法律体现人民的意志3.“中国式剩宴”、“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旅游”、“中国式跨栏”、“中国式吐痰”……对待这类“中国式”,我们应该A.保护公民的隐私权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C.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选择性D.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近年来,“广场舞”的集体健身方式广受欢迎,但对“广场舞”的噪音投诉也不断出现。

有些居民甚至采取极端方式对抗广场舞的噪音,武汉一小区内正在跳广场舞的人群遭到楼上业主泼粪;北京的施某放出自己养的藏獒冲散跳舞人群。

据此回答4—6题。

4.跳舞是一种健身休闲的方式。

通过休闲对自身的功效主要体现在①解除身体疲劳,恢复生理平衡②获得精神上的慰藉,放松紧张的心情③治疗各种疾病,保障身体健康④维护和发展良好的社会风气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跳舞健身休闲是公民的权利,但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要①尊重和保护他人的合法权利②懂得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③遵守道德和法律④维护公平正义A.①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②③④6.居民采取泼粪、放藏獒冲散跳舞人群对抗噪音的做法是A.侵犯他人权利的违法行为B.依法维护自身权利的行为C.依法维权的正义行为D.值得提倡的,因为自身的合法权利受到了侵害7.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决定,以立法形式将12月4日设立为▲。

A.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B.国家宪法日C.民族团结教育日D.全国交通安全日8.小丽放学回家时,看见一歹徒骑摩托车抢劫。

小丽立即报案,并向公安机关提供了歹徒的相貌特征、车牌号和歹徒的去向。

公安部门根据小丽提供的线索,很快抓住了犯罪嫌疑人。

小丽的行为表明①期盼正义、维护正义,是所有善良人的心声②青少年必须奋不顾身地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③她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④她既做到见义勇为,又做到见义智为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9.判别是非的主要依据是A.个人的主观兴趣B.是否损害自身的利益C.别人对自己的评价D.法律和道德的要求10.在我国,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共同行使国家权力,履行打击犯罪、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职责。

人民法院是我国的A.立法机关B.审判机关C.法律监督机关D.权力机关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回答11~13题。

11.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A.依宪治国B.犯罪必罚C.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D.以德治国1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是()A.政府的廉洁B.党的领导C.人民的支持D.公正执法13.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下列做法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①对外逃贪官展开“国际大追逃”②在大中小学校开展法治教育③开通免费律师服务热线④官员违法要受到更重的惩罚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4.尼康公司某款相机拍出的照片出现很多黑色斑点,返修多次仍然反复出现。

但该公司多次拒绝退换并把责任推给了雾霾,这种做法主要侵犯了消费者的A.安全权B.求偿权C.知情权D.公平交易权15.作为消费者,当你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可以向下列▲部门提起诉讼。

A.律师协会B.消费者协会C.公安局D.人民法院16.去年6月,民政部、教育部等10部门在全国联合启动了“流浪孩子回校园”专项行动。

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A.家庭保护B.学校保护C. 社会保护D.司法保护17、被告人袁某向工地食堂、夜排档大量销售“地沟油”,其行为构成了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和销售伪劣产品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处罚金人民币43万元。

对此案认识正确的是()A. 罚金人民币43万元属于主刑B.对袁一量刑的国家机关是公安机关C.违法行为就是犯罪D. 袁一的行为是犯罪,受到了刑法的处罚18、有些饭店设置“最低消费”,这样就不但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可能造成铺张浪费。

设置“最低消费”侵害消费者的和()A.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B.安全权知情权C.自主选择权依法求偿权D. 公平交易权知情权19.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统帅,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是因为①宪法与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②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③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④宪法制定、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人的一生总是与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联系在一起,学法、守法、用法是现代公民的基本要求。

据此回答20—21题。

20.青少年学生要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远离违法犯罪。

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A.刑事违法性B.国家强制性C.刑罚当罚性D.严重社会危害性21.张某因病不幸去世,留下房产和一笔现金,其妻子、女儿、父母、弟弟、祖父母等人提出了继承遗产的要求。

按法律规定,属于第一顺序继承人的是A.妻子、弟弟B.妻子、女儿、父母C.女儿、弟弟、祖父母D.弟弟、祖父母非选择题:材料题审题、答题步骤要求:(1)(2)(3)22、 2013年3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讲话中表示,“我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记者会上说:“我们将忠诚于宪法…要把法律放在神圣的位置,无论任何人办任何事,都不能超越法律的权限。

”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体现的主要观点。

(3分)答: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②③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一切组织或者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④⑤遵守宪法和法律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

(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23、2015年2月28日,著名歌手尹相杰非法持有毒品案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法庭当庭宣判,尹相杰因非法持有毒品罪,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7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

从上述信息中,你能读出哪些法律知识?(或自设一道问题,并作答。

)荅:⑴法律是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⑵⑶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⑷⑸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24、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2015年3月5日--3月15日在北京召开,大会的内容成为各大媒体和全国人民关注的热点,某校九年级(1)班的同学也积极参与,他们搜集到的材料,请你仔细阅读后,完成题后的问题:“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在代表委员中引起强烈反响。

总理用这句平白的网络语言,告诫党政官员权力不能随便用,就是“要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任何政府部门都不得法外设权。

”;3月15日.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2761票赞成,高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正案(草案)》,这是立法法颁布15年来依据宪法的首次修改。

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法律知识?荅:⑴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⑵⑶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一切组织或者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⑷⑸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⑹25.探究题 1 去年省第18届运动会在我市举行,举办省运会,既是对徐州城市形象的检阅,更是对市民文明素质的考验。

某校九年级(6)班同学积极开展做文明东道主的实践活动。

同学们在关注“公共秩序”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不文明的现象:行人闯红灯、非机动车走快车道;观众入场排队加塞儿,在场馆内留有垃圾……大家经过研讨制定了以下两种活方案:方案A:向有关部门提出“让规则看守秩序,加大对行人闯红灯行为管理和处罚力度”的建议。

方案B:定期参加维护交通秩序和观众入场秩序的志愿活动。

(1)从法律的角度谈谈同学们制定方案A的主要依据。

(3分)荅:①公民享有批评权和建议权;②③社会生活需要秩序来维持,离开了规则和秩序的约束,社会就会陷入混乱(或答不以规矩,难成方圆);④⑤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