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薄弱小学的德育管理思考
论文摘要:德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现代小学德育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依据党和国家有关要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思想品质形成的规律,进行组织、协调、实施和评价的过程。
下面,我针对农村小学的实际,通过德育计划的制定、德育主题选择、德育活动形式和方法、德育评价等方面来阐述德育管理的有效性。
论文关键词:德育管理思考
一、德育工作计划是前提
制定德育工作计划是在国家关于德育工作的方针的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的德育目标及任务而采取的规划步骤。
学校德育工作是一个科学的管理和实施过程,因此,一个详尽、周密而具体的工作计划,可以使德育工作有序地进行。
制定德育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1、制定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是小学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缺少它就象在大海中迷失了方向的船只一样,一切德育活动将无处着手。
小学德育工作目标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结构,反映了党和国家对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总的要求,也反映了一定时期人才培养的总的方向和总的趋势。
德育目标的制定一定要符合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
同时,为了便于实际工作的顺利进行,还要把总目标进行分解,制定出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德育目标。
2、制定德育工作的内容及实施步骤。
德育工作内容应根据小学的德育目标来确定,使内容符合于培养目标的要求。
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应当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生观、价值观、感恩教育及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等放在重要位置。
同时还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结构、接受能力,遵循循序渐进、由
浅人深的原则确定实施步骤,使德育工作有章可循。
3、确定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
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是影响小学德育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针对德育的固有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以及发掘学生自我教育的潜力,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才能增强德育效果。
此外,计划阶段还要充分考虑小学生好动、争强好胜、经验不足和体力不强等特点,注意德育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多种意外事故,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
二、爱国主义教育是主旋律
德育内容很丰富,可开展的活动也很多,但爱国主义教育是主旋律,它应贯穿德育工作全过程,要用爱国主义这根主线,把多姿多彩的内容和富有教育意义、富有情趣的活动串起来,实践中可以充分发挥少先队职能。
江泽民说:“爱国主义是一种体现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深厚情感的高尚精神。
”在平时工作中,应将这种精神渗透到少年一代的血脉里,并落实到行动中去,且世代传下去。
在具体实施中,可采取下列形式:一是参观活动。
现代学生的爱国意识淡薄,对自己国家的历史不了解,学校要为学生建立德育基地,组织学生参观烈士陵园、名胜古迹,让学生明白祖国的发展史,特别注意近代史,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尊意识。
二是观看影视活动。
中国有许多优秀的爱国历史影视片,片中无不生动形象的显示出中华民族光辉的历史,爱国将士的精神影响到观看的学生,使学生感知祖国的伟大。
热爱中华民族英雄人物和爱国志士,更加明白今天的生活和学习机会条件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并更加刻苦为祖国的明天努力学习,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
三是开展读书、绘画、书法、歌咏、知识竞赛等教育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祖国的文学艺术,陶冶学生情操,增强爱国主义的吸引力,启迪他们发奋学习,开拓进取,以树立伟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
还可以建立校外辅导员联系制度,帮助学生今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奠定基础。
三、针对性、时代性、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是关键
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创造是2l世纪教育的主要内容。
21世纪是高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高度密集的时代,要使学生明白:踏入社会,如没有高深知识,没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很难在未来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与很强的动手能力相结合,这是新时代的人格要求,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全力促成这些特征形成;第一,要从学生的思想、言行、学习、身体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出发;第二,要有学生感兴趣的崭新时代的信息,包括现代科技信息、经济信息、教育信息、管理信息以及新的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来充实学生的头脑。
这既有利于培养动手能力,又有利于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还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具体可组织学生看科幻片、新闻片、参加科技知识讲座会、形势与任务指导会、演讲会、故事会、读书会,组织参观、游览、调查等,这些活动都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表扬为主、批评为辅是有效方法
在新一代儿童的身上,时代色彩很浓,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同时由于他们当中大多数人身上还存在严重的弱点,如心理承受能力差,遇事感情脆弱,经不起失败和挫折,吃苦耐劳性差,集体观念淡薄等。
因此,要教育好他们,必须注意教育方法,坚持正确引导,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的方法。
表扬应经常化,对每一位学生的每一微小的进步都要肯定,批评尽量少,在一定条件下。
还可撒一些美丽的谎言,如一位学生语文成绩本来倒数第一,可在一次测验后,语文教师却说:“你好像还不知道,其实你有很强的语文天赋。
”之后教师对他无微不致的关怀,到期未时,成绩跃至全班第一,后来考上了大学,就读中文系。
这一事例说明老师的微笑,让一个人拾起了丢失的自信。
只要实事求是,公平处理。
用心说服,注意批评万万不可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更不能侮辱人格,这样可使学生邪气下降,正气上升,
同学之间团结得更紧,自然会形成良好班风。
五、德育检查、表彰奖励机制是保障
新时代的德育,既要面对现实,又要面向未来,不仅要着眼于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还要着眼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因此,要有一定的德育机制作保障,学校应加强德育工作管理,设置领导机构,注入一定资金,建立德育检查表彰制度,不仅要制度化,还要透明、适度。
1、制定德育工作的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是衡量工作及成果的尺度,没有它,就失去了参照度,也就无法做出科学的评价。
制定小学德育工作的质量标准应根据小学德育的目标及国家颁布的相关规定,如《小学德育纲要》中的德育目标、《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三好学生标准》及学校制订的《文明礼貌常规》等。
另外,小学教育的总任务、小学生年龄特征也是制定标准的依据。
德育的质量标准可采用阶段性指标和综合指标来衡量。
其中前者指的是德育教育过程中某一阶段的德育工作与成果的考核标准。
德育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标准化工作,因此,一定要符合小学的实际。
此外,为了便于检查评定,标准本身一定要明确化、系列化、层次化、具体化,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加强德育质量的检查与控制。
德育质量的检查是通过调查统计、测量等方式对学校或班主任德育工作与德育成果的质量进行分析、检查的过程。
检查可分为平时检查与阶段检查,全面检查与专题检查等,并把通过检查所获得的实际资料和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从教师、学生、德育资源、德育手段、德育管理及德育环境等方面寻找影响德育质量的各种因素。
然后制定相应措施,进行有效地控制。
德育的质量控制是通过对影响学校德育质量多种偶然因素与系统因素施加干预,而使德育质量向理想的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
德育的质量检查是德育控制的基本依据。
3、德育质量的评定。
它是对小学德育工作与德育成果作出评价,并以德育质量为依据来衡量德育目标达成度的一项工作。
科学的评定可以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与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和学生的发展。
’要防止片面地以开展教育活动的次数多少和活动的热闹程度等表面现象来评定德育质量的倾向。
4、表彰奖励机制的完善。
表彰奖励机制不仅要制度化,还要分层、分级化(即校级、班级、级段);表彰要到位,要像表彰智育素质优异的学生那样有声势,有分量。
六、总结创新是基本途径
一个周期的德育计划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总结,总结要以德育工作计划为依据,用科学的理论做指导,发扬工作中的成绩,寻找差距。
因此,总结可以积累德育工作经验,提高德育管理水平。
它不仅仅是为了回顾和总结前一段工作的实施情况,最为重要的是依据以往的经验,结合下一阶段的实际,制定出更加科学的,更加完美的德育工作计划。
因此,总结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又是促进德育管理科学化的一条基本途径。
小学德育管理除必须重视以上六个环节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不断提高小学德育工作队伍的素质,使他们明确德育目标和任务、增强责任感,通晓思想品德教育的艺术。
其次,要切实处理好小学德育工作中各方面的关系。
由于德育工作细致复杂,牵涉面广,因此,一定要协调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关系等,以形成教育的合力。
再次,德育管理工作一定要贯彻方向性、统一性、示范性、连续性、吸引性等原则。
总之,加强小学德育管理,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是促进小学教育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前提,也是小学德育工作实现规范化、系列化、具体化、制度化的重要
保证。
同时,也只有切实地抓好小学德育管理工作,才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能使小学教育真正高质量地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新世纪的教育工作更要求全面的素质教育,只有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敢于创新,才能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不滞后,并保持发展,才能推进学校德育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因此,我们德育管理工作中做到方向正,目标明,方法新,措施多,持之以恒的开展,学校德育工作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