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7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7

山东省临沂市十八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第I卷一、选择题:(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每题2分,共50分)。

1.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宋代,择偶标准不像以前那样重门阀,而看重金榜题名之人;比较计较婚姻关系的物质财富,富商娶宗室女的现象司空见惯。

”依据材料判断,下列哪项不属于宋代婚聘变化的原因?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工商皆本思想的提出C.科举制度的盛行 D.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2.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

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A.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B.秉承天意,代表上天掌权C.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D.以身作则,发挥榜样力量3.公元124年,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

“博士弟子入选”,内由太常负责选择,外由郡国察举。

规定太学的学习科目设五经,学生可任选一经学习,以自学为主,老师定期讲经,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做官。

这表明太学的兴办A. 使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B. 促进了汉代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C. 有利于打破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D. 建立了考试为主的官僚选拔制度4. 德国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认为“被统治者服从统治者的支配有暴力、经济等因素,但是,除了这些以外,通常还需要一个更深层次的要素——对正当性的信仰。

”能够佐证该观点的是A.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B.孟子宣扬的“民贵君轻”C.朱熹倡导的“格物致知”D.王阳明主张“知行合一”5.黄仁宇认为,李贽攻击虚伪的伦理道德,也拒绝以传统的历史观作为自己的历史观,但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李贽构成一位特色鲜明的中国学者,而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人物。

这表明李贽A.认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 B.仍未超越儒家思想范畴C.已经具有早期启蒙思想 D.思想引起社会巨大变革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学校》中指出,学校既是教育机构,还是权衡利弊的场所。

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学校应“小则纠绳,大则伐鼓号于众”。

这表明黄宗羲A.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 B.提倡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C.已经具有近代民权意识 D.注重发挥学校的舆论职能7.中国四大发明是中国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之一。

孕育和推动了中国古代在科技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

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表述,正确的是A.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B.隋唐时期已经有了活字印刷的书籍C.宋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D.唐代航海交通上已普遍使用指南针8.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写到:“中国和它的西方邻国以及南方邻国之间的交往和反应,要比一向所认为的多得多,尽管如此,中国思想和文化模式的基本格调,却保持着明显的、从未间断的自发性。

这是中国‘与世隔绝’的真正涵义。

”李约瑟认为,中国古代科技A.辉煌灿烂,领先世界 B.受外来科技的支配C.独自发展,与世隔绝 D.具有明显的独创性9.拉尔夫的《世界文明史》记载,“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

材料主要反映了A.元曲兴盛的原因与政府政策改变有关 B.商品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元曲的地位C.元曲反映社会现实,赢得人民的喜爱 D.科考功名的需要促使才子们的投入10.智者学派有这样一段话:关于神,我不可能感受他们如何存在或如何不存在,我们也不可能感知他们的形状和相貌是什么。

因为有许多感知方面的障碍,人们不可能亲身体验到神,最重要的是人生是那么短促。

这表明智者学派认为A. 神是万物的尺度B. 神在人的感知范围之外C. 世上根本没有神D. 人要摆脱基督教的统治11.薄伽丘的《十日谈》中有一则故事: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漂亮姑娘。

青年问父亲这是什么东西,虔诚信教的父亲答道:‘她们全都是祸水,叫绿鹅。

’他嘱咐儿子别去看她们。

儿子却说“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家吧。

清代乾隆年间的袁枚在《子不语》中有一篇“山下的女人是老虎”的故事,与“绿鹅”故事十分相似。

两则故事都A.体现了思想解放潮流B.提倡了男女平等思想C.否定压抑人性的观念D.冲破了传统观念束缚12.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和加尔文的“信仰得救”,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主要是指A.否定教会地位 B.宣扬《圣经》精神C.反对封建专制 D.个人宗教信仰自由13.右图为李强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查阅资料时看到Array的某书的部分目录。

他认为该书的出版在当时A.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B.标志着社会进化学说的创立C.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D.已成为传播启蒙思想的力作14.牛顿的哲学中承认时间、空间的客观存在,也对暂时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归结为上帝的安排,他用数学方法阐明了宇宙中最基本的法则,他是一位震古烁今的科学巨人。

下列对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实现了物理学的伟大飞跃B. 敬畏真实并抨击宗教神学C.为启蒙思想提供科学基础D. 丰富和发展朴素唯物主义15.能源短缺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此我国把每年的6月15日至21日定为全国节能宣传周,倡议节约能源。

历史上使电成为新能源的关键性科技发明是A.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B.卡尔·本茨发明的内燃机C.爱迪生发明的耐用电灯泡 D.德国西门子研制的发电机16.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

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奋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

”这说明A. 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 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 梁启超意识到唤起国民的重要D.戊戌变法注重依靠民众力量17.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们认为,封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控制人们思想的枷锁,这就造成人们政治上的不平等和家庭生活上的不平等。

这一观点与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主张相比较,两者都特别强调A.提倡解放人性 B.避免政治上的不平等C.注重社会民主 D.关注家庭生活的平等18.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的结果,是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它对中国革命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①指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②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③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④指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③④19.毛泽东在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经验时曾说:“我们有许多宝贵的经验。

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

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

”下列能够为上述经验提供实践依据的是A.中共一大、南昌起义、七届二中全会 B.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三大战役C.南昌起义、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D.辛亥革命、秋收起义、中共七大20.2016年9月15日,天空2号的发射引人关注。

它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

标志着我国在航天技术领域又有了新的飞跃,宣告我国进入航天时代的是A.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 B.“神舟5号”飞船发射成功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21.在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攻关会战中,先后有26个部、委,2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加,为原子弹的制造和试验研制出10万多种专用仪器、设备和原材料。

以上材料说明原子弹试验A.目的是增强民族凝聚力 B.体现了中国人民协同合作的精神C.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 D.带动了我国科技领域的全面发展22.“文革”时期,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了迫害;而“文革”后文艺创作重现繁荣。

这最能说明的问题是A.文艺创作有一个兴衰交替的过程B.文艺的繁荣不会持久C.文艺的兴衰与政治环境变化有关D.文艺根植于人们生活23.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空前繁荣,各种文学艺术流派深刻反应社会历史现实,主要流派出现的顺序是A.浪漫主义、古典主义、现代主义B.浪漫主义、印象主义、现实主义C.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D.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24.19世纪后半期,以“不关心主题思想”为宗旨的印象画派出现,其特点是A. 表现“光”和“色”和谐统一B.采用夸张、变形、抽象的表现方法C. 强调素描的完整性和准确性D.强调色彩的作用,使画面丰富多彩25.关于音乐、影视艺术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A.贝多芬被誉为“圆舞曲之王”B.最初的电影是黑白无声的C.美国纽约首次播送了电视节目 D.《天鹅湖》属于现代主义音乐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其中26题14分,27题12分,28题12分,29题12分,共50分)26.(14分)人类思想的演进,深刻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阅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翦伯赞材料二文艺复兴主要是一场文化运动。

文艺复兴的意义有两个:一是复生,一是新生,这两个意义是都不错的。

因为从另一方面来看,文艺复兴是希腊罗马的古文艺和人生观的复活,是一种复生运动;从他方面看来,文艺复兴却是欧洲近古文化的先锋,是一种文化的新诞生。

……她将欧洲从中世纪引向了近代世界。

——陈衡哲《西洋史》(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依据材料一,简要指出“百家争鸣”局面出现产生的影响。

(4分)(2)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是什么?(2分)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和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承担的相同历史使命是什么?(2分)(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她将欧洲从中世纪引向近代世界”的过程中所作出的贡献。

(4分)27.(12分)法律是人类在社会层次的规则,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

法律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代董仲舒说:“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主张‘德主而刑辅’。

”董仲舒主张司法中以儒家经典为指导,经律相矛盾时不惜以经破律。

“春秋决狱”的特点是“以经断狱”和“原心定罪”,在量刑时要着重考虑犯罪的动机。

在董仲舒看来,社会上的君臣民等级制都是天意的体现。

“三纲五常”是上天赋予人类必须服从的美德,否则就是犯罪,皇帝就可“代天刑罚”,皇帝既然是上天在人间的代理人,故“口含天宪”,言出即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