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色谱法分类

色谱法分类

1.2 分类:
(1)葡聚糖凝胶
(2) 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LH-20)。
1.3 过程: 样品混合物中各个成分因分子大小各异,渗入至凝胶颗粒内
部的程度也不尽相同,故在经历一段时间流动并达到动态平衡,即按分子 由大到小次序先后流出并得到分离。
第三节、色谱图谱
一.色谱流出曲线:在色谱分析中,当样品注入色谱柱后,由于各组分
1.3 范围:主要用于分离氨基酸,生物碱,糖类化合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分配色谱
1.1原理: 将两相溶剂中的一相涂覆在硅胶等载体上作为固定相,再用与固 定相不相混溶的另一相溶剂作为流动相,物质可在两相溶剂相对做逆流移 动过程中不断进行动态分配而得以分离。
1.2分类: (1) 正相层析:固定相采用强极性溶剂,如水、缓冲溶液等,流动相则 用氯仿等弱极性溶剂,称之为正相(normal phase)层析; (2)反相层析:以弱极性成分如石蜡油为固定相,流动相则以水、乙腈、 甲醇强极性溶剂,则两相可以颠倒,称之为反相(reverse phase)层析,更 适合于水溶性成分的分离。
90
80
70
Relative Abundance
60
50
40 4 .2 0
30
20
10
0 0
流动相为气体的色谱分析法称为气相色谱法(GC); 流动相为液体的色谱分析法称为液相色谱(LC)。
分为吸附柱层析、离子交换层析、 分配层析 、 凝胶层析
第二节、色谱法分类
一、吸附柱层析:
1).原理: 被分离物与吸附剂表面分子的相互作用被吸附,由于不同化合物结 构及性质上的差异,在吸附剂上的吸附性能是不同的,在柱色谱分离过程 中,用一定的溶剂系统洗脱柱子时,由于溶剂(洗脱剂)与混合物里各组分争 夺吸附剂的活性表面,解吸出来的组分与溶剂始终存在着对吸附剂的竞争 吸附,不同的物质洗脱剂对它们的洗脱能力也是不同的。
液—液分配柱层析的分离条件可以基于相应的正相及反相分配薄层层析 结果加以选定。
四、凝胶色谱
1.1 原理: 也叫分子筛过滤,利用分子筛分离物质的一种方法。所用载
体,如葡聚糖凝胶,是不溶于水,但可在水中膨胀的球形颗粒,具有三 维空间的网状结构。当在水中充分膨胀后装入层析柱中。
加入样品,用同一溶剂洗脱时,由于凝胶网孔半径的限制,大分子将 不能渗入凝胶颗粒内部(即被排阻在凝胶颗粒外部),所以在颗粒间隙移动, 并随溶剂一起从柱底先流出,小分子因可自由渗入并扩散到凝胶颗粒内 部,故通过层析柱时阻力增大、流速变缓,较晚流出。
2).特点: 因此吸附与解吸始终贯穿整个柱色谱过程,吸附与解吸是吸附柱色 谱法的理论基础。
吸附过程无选择性,吸附与解吸附过程可逆,但吸附强弱和先后顺序都基 本遵循“相似相吸附”的经验规律。
3).常用极性吸附剂:
硅胶、氧化铝、聚酰胺。
1、举例-聚酰胺吸附层析法
1.1原理: 属于氢键吸附,聚酰胺通过分子中的酰胺羰基与酚羟基,或酰胺键上游
离胺基与羰基形成氢键缔合而产生吸附。吸附强弱则取决于各种化合物与 之形成氢键缔合的能力。
1.2 规律: ① 形成氢键的基团数目越多,则吸附能力越强; ② 形成分子内氢键的化合物,吸附相应减弱。 ③ 分子中芳香化程度高,则吸附作用强;反之则减弱。
1.3 范围: 聚酰胺吸附层析特别适合于酚类、黄酮类化合物的制备分离。
第五章、色 谱
内容
第一节、色谱法的起源 第二节、色谱法分类 第三节、色谱图谱 第四节、色谱分析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色谱法的概念
1.概念 2.特点
色谱法又称色层法、层析法,是用于多组分有机混合物的一种高效 分离技术。 选择性好、分离效能高、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等优点。
3.先进性

已逐步实现仪器化、自动化、高速化,并从分离手段发展到分析手 段,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分离的对象早已不限于有色物质,但“色
茨维特把这种分离结果称为色谱图, 把这种分离方法命名为色谱法。
色谱法的本质
色谱法是基于混合物各组分在两相(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不均匀作用 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
不均匀作用是先决条件,是各个组分对两相亲和力的不同和向两相不均匀 分配的可能性。由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对两相的亲和力有差异,它们穿过固定相 的流动速度(或在固定相中的滞留时间)就有不同,从而得到分离。
法”这一名称一直被沿用。
4.范围
色谱法与现代新检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已广泛食品质量与
安全等的有关工作,如样品中农药残留量的测定、农副产品分析、食 品质量检验、生物制品的分离制备等。
一、色谱法的起源
1906年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首创了这种分离技术
把植物叶绿体色素的石油醚浸渍液倒入一根装有 碳酸钙吸附剂的细直玻璃柱中,再加入纯石油醚, 任其自由流下,原混合物开始被分离成不同颜 色的谱带(色素的分离),且以不同速度通过柱子, 然后按谱带颜色对混合物进行鉴定分析。
2、吸附柱色谱的原理
吸附柱色谱是将待分离混合物样品均匀地加在装有吸附剂的柱子中, 用适当的溶剂冲洗,由于吸附剂对各组分吸附能力不同,各组分在柱中向 下移动的速度不同,吸附力最弱的组分随溶剂首先流出,通过分段定量收 集洗脱液而使各组分得到分离。柱色谱装置如图。
二、 离子交换色谱
1.1原理: 以离子交换树脂或表面涂有液体离子交换树脂的固体颗粒为
与固定相的作用力不同,在随流动相移动的过程中,逐渐在柱中得到分 离并随流动相依次流出色谱柱,先后到达检测器。经检测器把各组分的 浓度信号转变成电信号,然后用记录仪或工作站软件将组分的信号记录 下来,这种组分响应信号大小随时间变化所记录下来的曲线称为色谱流 出曲线,也叫做色谱图。
RT: 0.00 - 42.26 SM : 7G 10 0
固定相,装在柱中,以水或含水溶剂为流动相,使样品溶液流过交换柱, 溶液中的中性分子及具有与离子交换树脂可交换基团相反电荷的离子通 过柱子从柱底流出,而具有相同电荷的离子则与树脂上的交换基团进行 离子交换并被吸附到柱上。
1.2 规律:由于不同离子与同一树脂交换能力不同,移动速度也不同,
在柱上形成色谱带,另选一适当的洗脱剂(含有比吸附物质更活泼的离子) 进行洗脱交换,可将吸附物质按先后顺序从柱上洗脱下来,即可实现不 同组分物质的分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