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探伤基础知识
11.5 渗透检测特点
1.渗透探伤可以用于除了疏松多孔性材料外任何种类的材 料。
2.形状复杂的部件也可用渗透探伤,并一次操作就可大致 做到全面检测。
3.同时存在几个方向的缺陷,用一次探伤操作就可完成检 测。
4.不需要大型的设备,可不用水、电。 5.试件表面粗糙度影响大,探伤结果往往容易受操作人员
水平的影响。 6.可以检出表面开口的缺陷,但对埋藏缺陷或闭合型的表
面缺陷无法检出。 7.检测工序多,速度慢。 8.检测灵敏度比磁粉探伤低。 9.材料较贵、成本较高。 10.渗透检测所用的检测剂大多易燃有毒,必须采取有效措
施保证安全。
三、影响探伤精度的因素
渗透探伤能检测出的缺陷的最小尺寸,是由 探伤剂的性能、探伤方法、探伤操作的好坏和 试件表面的状况等因素决定的。 试验表明,使用好的渗透探伤技术与工艺能将 深0.02mm、宽0.001mm的缺陷检测出来。
四、渗透探伤的分类
1、根据渗透液所含染料成分分类:荧光法、着色法 2、根据渗透液去除方法分类:水洗型、后乳化型和溶剂去除
第十一章 渗透探伤基础知识
11.1 渗透检测的基本原理
一、原理:
零件表面被施涂含有荧光染料或着色染料 的渗透液后,在毛细管作用下,经过一定时 间,渗透液能够渗进表面开口的缺陷中;经 去除零件表面多余的渗透液后,再在零件表 面施涂显像剂,同样,在毛细管作用下,显 像剂将吸引缺陷中保留的渗透液回渗到显像 剂中;在一定的光源下(紫外线光或白光),缺 陷处的渗透液痕迹被显示,(黄绿色荧光或鲜 艳红色),从而探测出缺陷的形貌及分布状态。
Θ溶剂去除型荧光法轻便,适用于局部检查,重复检 查效果好,可用于无水源场所,灵敏度较高,成本 亦较高。
3.渗透检测操作注意事项
(1)预处理时,要在试件表面上造成充分的湿润条 件,以便形成渗透液的薄膜。
(2)要根据渗透液的种类,试件的材质、预计缺陷 种类和大小以及渗透时的温度等来考
虑确定适当的渗透时间。 (3)清洗时,只需除去附着在试件表面的渗透液,
不要过度清洗。 (4)干式显像前进行干燥时,要有合适的干燥温度,
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有效地完成干燥。
11.4 渗透检测的安全管理
渗透探伤所用的探伤剂,几乎都是油类可燃 性物质,要特别注意防火。 遵守有关法规规 定的贮存和使用要求。 渗透探伤所用的探伤剂一般是无毒或低毒的。 要注意通风。 注意不能长时间接触紫外线会对眼睛、皮肤 造成伤害。
型 按以上两种分类方法,可组合成六种渗透探伤方法,即:
(1)水洗型荧光渗透探伤法。 (2)后乳化型荧光渗透探伤法。 (3)溶剂去除型荧光渗透探伤法。 (4)水洗型着色渗透探伤法。 (5)后乳化型着色渗透探伤法。 (6)溶剂去除型着色渗透探伤法。 3、显像法的种类: 在渗透探伤中,显像的方法有湿式显像、快干式显像、干式显 像和无显像剂式显像四种。
4.观察
荧光渗透液的显示痕迹在紫外线照射下呈黄绿色,着色
渗透液的显示痕迹在自然光下呈红色。用肉眼观察就可以发 现很细小的缺陷。这个过程叫观察。
在渗透探伤中,除上述的基本步骤外,还有可能增加另外一 些工序。例如,有时为了渗透容易进行,要进行预处理;使 用某些种类显像剂时,要进行干燥处理;为了使渗透液容易 洗掉,对某些渗透液要作乳化处理。
二、渗透检测的基本步骤:
1.渗透
将试件浸渍于渗透液中,或者用喷雾器或刷 子把渗透液涂在试件表面。试件表面有缺陷 时,渗透液就渗入缺陷。这个过程叫渗透,
2.清洗
待渗透液充分地渗透到缺陷内之后,用水或 清洗剂把试件表面的渗透液洗掉。这个过程
叫清洗。
3.显像
把显像剂喷撒或涂敷在试件表面上,使残留 在缺陷中的渗透液吸出,表面上形成放大的 黄绿色荧光或者红色的显示痕迹,这个过程 叫作显像。
11.3 渗透检测工艺要点
1.不同渗透检测方法的操作程序 (1)水洗型渗透检测法ຫໍສະໝຸດ 11.3 渗透检测工艺要点
(2)后乳化型渗透检测法
11.3 渗透检测工艺要点
(3)溶剂去除型渗透检测法
2。各种渗透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和应用选择
Θ 着色法只需在白光或日光下进行,在没有电源的 场合下也能使用。荧光法需要配备黑光灯和暗室, 无法在没有电源及暗室的场合下使用。
2。各种渗透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和应用选择(续)
Θ水洗型荧光法成本较低,有明亮的荧光,易于水洗, 检查速度快,适用于表面较粗糙零件,带有螺纹、 键槽的零件及大批量小零件的检查。但灵敏度较低, 宽而浅的缺陷容易漏检,光洁度高的零件重复检查 效果差,水洗操作时容易过洗,荧光液容易被水污 染。
Θ 后乳化型荧光法具有极明亮的荧光,对细小缺陷 检验灵敏度高,能检出宽而浅的缺陷,重复检验效 果好,但成本较高,因清洗困难,不适用有螺纹、 键槽及盲孔零件的检查,也不适用于表面粗糙零件 的检验。
Θ 水洗着色法适于检查表面较粗糙的零件,操作简 便,成本较低。该法灵敏度较低,不易发现细微缺 陷。水基渗透液着色法适用于检查不能接触油类的 特殊零件,但灵敏度很低。
Θ 后乳化型着色法具有较高灵敏度,适宜检查较精 密零件,但对螺栓,有孔、槽零件,以及表面粗糙 零件不适用。
Θ 溶剂去除型着色法应用较广,特别是使用喷罐, 可简化操作,适宜于大型零件的局部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