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门志编纂要领

部门志编纂要领

部门志编纂要领一、部门志的概念及与其他志的区别作为地方志,是记载并全面反映一个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综合性的地情书。

历代修志者对地方志的编纂方法作了不懈的追求和探索,已总结了不少好的、成功的经验。

而对于部门志的编纂来讲,与地方志比较,目前,仍处于探索、总结、提高阶段。

尽管在上届方志编纂过程中已涉及到部门志,且已有不少单位完成了编纂任务,但基本处于启蒙阶段,其编纂要领,工作方法仍需作进一步总结。

为此,我们根据以往部门志编纂的成功经验,加上现代修志专家、学者的观点以及我们近些年的工作实践,对如何编纂部门志从理论上作了一些探索,并整理成文,供各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参考。

但需指出的是:本部门志提要,仅是一种概括,并不是固定的模式,各部门在运用掌握时,要灵活,要实事求是,不能形成我有你有,我无你无的固定模式,这是修志之大忌。

一定要形成你无我有,你有我更有的特色章法。

(一)部门志的概念既然是修部门志,那么首先就必须要弄清楚什么是部门志。

所谓部门志,是以部门为范围,记述该部门各个方面现状和历史的综合资料性著述。

(二)部门志、专志、单位志的区别志书除了地方志、部门志之外,还有一些称谓。

比如专志、单位志等。

志书的不同称谓,均有不同的意义,既有许多相同的内涵,又有一定区别。

而专志、单位志与部门志的区别又在哪里呢?专志,是专门记载一个地方的专项事业或事物的基本情况的著述,是构成地方志书的主体部分,它是以横断面为主体的专题记述,而不单独成书的分志。

如省(市)、县志中通常所列的分志包括有地理志,军事志、工业志、交通邮电志、建设志、外贸志、教育志等。

单位志,是直接以单位为记述整体,与部门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记述范围,编写角度上有一定差异。

如广播电视局,作为单位志,就仅限于记述该局所从事的工作(和)事业,可叫作《广播电视局志》。

而作为它所管辖的全方位的广播电视事业,又涵盖了城区及各乡镇,其内涵和角度要大得多,宽泛得多。

因此这就有所区别了,作为这个部门的志书,可叫《广播电视志》。

如果我们要系统的编纂部门志,可以让部门所管辖范围内的各单位首先编写单位志,然后,再在各单位志的基础上综合编纂成部门志。

二、部门志的地位和作用编写部门志是为编写地方综合志打基础,是为地方志的专志编写提供素材,同时也是系统反映一个部门的历史变迁和记述其发展的著述,因此,编好部门志至关重要。

现代方志的编写不仅不能顾此失彼、涵盖面要广,而且还要克服旧志中重人文轻经济的缺点。

所以,此次修志我们一定要注重各部门志和乡镇志、校志、厂志的编修,许多基本素材来自基层。

其地位和作用千万不可忽视。

(一)可为地方志编修提供更有价值的精当的素材。

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分工越来越细,行业越来越多,各部门所管辖的单位和事业也比以前复杂,繁琐。

如以前各地设立的邮电局,既管辖邮政事业又管电信事业,而部门的人员不多,业务量不大,电话未普及,手机业务未兴起。

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析出了几大公司和各大行业,电信公司、邮政公司、移动电信公司、联通公司等。

如果我们不通过先修部门志、单位志,是很难收集到齐全的资料的。

作为负责修地方志的同志,也不是全才,对所有行业都熟悉,都精通,必须要通过部门志才能掌握第一手素材,而这种素材又是更精当的素材,比简单的资料堆积更有价值,使用起来更为方便、可靠。

(二)可为编修地方志节省人力和时间。

如果没有部门志的编写,那么负责地方志编纂的班子就要安排人员到那个部门去搜集原始资料,然后再整理,再入志。

这样一来,耗费了更多时间和人力,必然影响整个地方志的编纂进度。

(三)具有很重要的部门存史价值。

由于兴修部门志能客观反映一项或多项事业在该部门管理下的发展过程和部门的历史衍变过程,作为这个部门来讲,具有很大的存史价值。

(四)反映的内容、记载的事件更详细、更具体,是地方志不能取代的。

部门志是记述一个部门所辖事业的发展,并可以独立存在的综合著作。

一个部门的设置、建立和发展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它所管辖的事业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系统性、完整性。

部门志可以全面记述并反映这个部门的具体内容。

而作为地方志就不可能事无俱细将这个部门的事业的发展全部记述下来,只能将最主要、最能反映这个部门的有特色的东西提取到地方志中。

所以,这是地方志不能取代部门志的原因。

同时,作为记载部门所从事的百科全书,部门志又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一方面,可用于部门的干部熟悉情况,掌握规律。

通过编修的部门志提供历史借鉴,可以改善经营管理,谋求事业发展。

另一方面,为部门领导的决策提供了资料依据,不失为部门志的工具书。

再一方面,通过对部门的研究,也为研究地方历史与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总之,部门志具有详实、具体、细化、微观的特性,具有独立存在的研究价值。

三、部门志的编写范围和组织形式(一)部门志的编写范围上面的内容,我们分清了部门志与专志,单位志的区别与联系,也就基本明确了部门志的记述范围。

下面,我们从时间范围,空间范围和业务范围来明确本届部门志的编纂问题。

1、时间范围。

大家知道,自上届地方志编纂工作以后,我国地方志编修是每20年一续修,这为保持全国修志工作步调一致作了明确的规定。

其断限问题也得到了统一解决。

而作为部门志虽没有统一规定。

但我们认为,部门志属于地方志的一个部分或内容,同为志书范畴,那么,也应该同地方志编修同步,这样才能保证上下齐动,其时间范围也才有一个明确的界定。

否则,各行其是,五花八门,不利于方志的统一管理。

为此,本届部门志记述的时间范围其下限我们可以按照全国统一要求的2005年底为止。

至于上限时间就不一致了,因有的部门以前修过志,而有的部门没有,况且部门设置、建立的时间不一样,因此,为了保持部门志记述的连续性和完备性,凡以前修过的,可以接前志续修,同时对前志进行删补和完善。

没有编修的,从部门成立之时记述,以保持史料完备,不给后人留下遗憾。

还有的部门是从另一个部门析出来的,那么,在记述这个部门成立之日前,还要追述原部门的概况。

这里,还有一种情况需要提及就是在撰写某些部门志时,会遇到交叉重复的情况。

譬如旅游部门,它是随着八十年代旅游业的兴起而逐渐由政府的一个办公室而衍变成立的。

在八十年代修志时没有编写部门志,因此它要从成立之日记起。

同时,作为旅游志,它所涉及的不仅有旅游资源产业,还有相关的船舶运输业以及配套的宾馆、饮食服务行业等,因此他不仅是只记它这一个行业,还要记述交通、商贸等方面的内容,这就必然要与交通志,工商管理志、商贸志等有一定的重复和交叉。

作为部门志来讲,都是要一一记述的,而在编写县志中的旅游专志时就要注意横排竖写、避免与交通等志重复了。

2、部门志的空间范围。

方志有方志的地域特点,部门志也有一定空间范围。

虽然它不同于单位志,范围要宽泛些,但也不能超越部门职能范围之外而记述,不能将某些虽涉及本部门但主要是其他部门的事而在本部门志中浓墨生彩,更不能将全国性或全省性的大事作重点记述。

若必须记述,也只能作为背景、前提交代,而不能作为重点。

如全国在进行国企改革,随之各地的工业部门、经贸系统要对所辖企业进行结构调整,这是按照国家政策而进行的,我们写部门志时不能将笔墨放在全国范围、全省范围、全市范围来写,而重点要写出在国家此政策出台后,我们是怎样实行的,采取的措施,取得什么成效,包括对国有资产的处理,工人的安置等。

因此,要正确把握部门志所记述的地域范围。

3、业务范围。

部门志不同于单位志和行业志,所以在编修时要注意内容的范围,而不能仅局限于“××局”、“××办”、“××委”。

如在全国机构改革中,很多地方将原先的畜牧局、果品经济办公室等合并到了农业局。

因此农业志所包括的业务范围比以前的农业部门业务要广,它就成了大农业范畴。

包括了种植业,果品经济,畜牧业等等。

若作为一个部门志,要将各专业横排纵写--叙述。

若在条件允许、人员充足情况下,也可以分为几个专业志而独立成书。

所以说部门志与单位志、行业志是有区别的。

在业务范围的记述上要严格按照所从事的业务范围来界定。

既不能超越,也不能遗漏。

若某项事业在高一层次中设有专业部门,而在县、乡一级未设立,其业务范围,我们就要将其“挂靠”到相应的部门记述。

如计算机网络管理事业,作为一门新兴的行业,许多地方目前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我们可以将其挂靠到相关的电信部门,广播电视部门或党政办公系统中加以记述。

(二)部门志编写的组织形式在部门志编写的组织形式上,我们结合以前和别处的经验,可以每个部门确定一名总纂人员,再配备2-3名编辑人员。

若部门所辖事业单一,可由总纂执笔,其他人员协助收集资料。

若部门机构宠大,下属站、所、企业较多,可由各下属单位明确执笔人员,写出单位志书初稿,再由部门志编纂班子集中总纂,由主编按照大纲将各单位志系统化、完整化、科学化,形成部门志。

如此集中人员,统一安排,分工负责,可以节省许多时间和精力。

便于资源有效利用和掌握资料补缺、核实以及篇目的修改完整。

当然,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要从部门自己的实际出发,选择适合的组织形式。

部分单位聘请退休老同志编写,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因为老同志熟悉情况,了解部门的发展与变迁,许多文档资料无法查找的内容可以补充上来,而且了解全貌,写作时更得心应手。

四、编写部门志的注意之点(一)确定体例的注意之点确定部门志体例在做到方志体例的一般要求之外,还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方志体例一般为章节体,类目体、章节、类目结合体三种类型。

但不能千志一面,而应根据各志所涵盖的内容和所掌握资料的多少而定。

若资料详实,门类多,可以采用逻辑严密的章节体;若有的部门事务少,所收集资料不多,内容不充足,可以采用传统的类目体。

还可将两种体例结合使用。

总之,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各取所需。

在确定部门志体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具有志书的特点。

部门志依然要保持志体的特色,充分运用图、表、录等,而不能写得象专业书或单位、部门总结。

2、体例设置要全面概括,应该成为本部门的“百科全书”和“史书”。

将所辖各行业、从横向、纵向方面充分展开记述,详记部门的整个历史变迁和发展。

凡所从事的工作都要详略得当的记述,客观真实的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3、突出部门特色。

这是由部门的性质所决定的,也就是要有专业特色。

部门与部门之间所从事的事业和分工不一样,因此不能泛泛而谈,千篇一律,要具有专门性。

如党委系统和政府系统虽然在处理和从事的具体事务中有很多相同之处,观点是一致的,但所处的位置和站的角度不一样,因此在某一件事情的表述方法就不一定相同,各有各的特色。

部门特色是最主要特色,必须深入研究。

没有研究就会流于肤浅,体现不出部门志的根本特色。

(二)设置篇目的注意之点体例不等同于篇目,但体例决定篇目,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互为因果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