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注射给药法

注射给药法


臀大肌注射区定位方法
连线法
取髂前上棘和 尾骨联线的外上三 分之一处为注射部 位。
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
以示指尖和中指尖分
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
缘处,髂嵴、示指、中指
构成一三角形 ,其示指
与中指构成的内角为注射
注射部 位
部位。(示指中指定位法)
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
髂前上棘外侧三 横指处(病人手指宽 度为标准)(三横指 定位法)
股外侧肌注射定位法
在大腿中段外侧。 位于膝上10cm、髋关 节下10cm,约7.5cm 宽处为注射部位。
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法
取上臂外 侧,肩峰下2~3 横指处为注射部 位。此处肌肉较 薄,只可做小剂 量注射。
尖峰突 起
注射部 位
操作前的准备
评估患者并解释 患者准备
评估:病情、治疗情况;意识状 态、肢体活动能力,心理状态、 认知及合作程度;注射部位皮肤 及肌肉组织情况。 解释: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 配合要点、药物作用及其副作用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和消毒隔离制度
1、注射前环境整洁、护士洗手、戴口罩、 衣帽整洁。 2、注射器的活塞、针头与针梗必须保持无菌。 3、按要求消毒注射部位皮肤。 4、做到“一人一物”,所用物 品按消毒隔离制度处理。
认真执行查对制度
1、严格执行“三查八对”。 2、仔细检查药物质量。出现变色、 沉淀、浑浊、过期及安瓿有裂痕
静脉注射法
定义 自静脉注入药液的方法。
目 的
1、注入药物,用于不宜口服、皮下、 肌肉注射而需迅速发挥药效时。 2、注入药物作某些诊断性检查。 3、静脉营养治疗
常用静脉
1、四肢浅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
手 背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足背静脉。
2、头皮静脉:适用于小儿。 3、股静脉。
操前的准备
操作步骤
-携用物至患者床前
-核对、解释 -选择合适静脉 -垫小枕 -系止血带 -消毒 -嘱握拳 -二次核对, - 排尽空气 -穿刺 -两松一固定 -缓慢注入药物 -拔针、按压 -再次核对 -操作后处理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制度。 2、对需要长期静脉给药的患者,应当保护血管,由远 心端至近心端选择血管穿刺。 3、注射过程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 4、静脉注射有强烈刺激的药物时,应先用吸有生理盐 水的注射器进行穿刺,证实针头在血管内后,再换 至有药物的注射器进行推注,防止因药物外渗而发 生组织坏死。
评估患者并解释 患者准备
护士自身准备
用物准备 环境准备
用物准备
基础治疗盘、注射器(规格视药量而定)、 6~9号针头或头皮针、无菌纱布、止血带、小 枕、 胶布、注射卡、药物。
操作流程
1、职业规范 2、查对医嘱 3、评估 4、准备 护士、用物、药物、患者、环境 5、操作 6、指导 告知患者可能发生的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告诉医护人员。 7、用物处置 8、洗手、记录
静脉注射失败的常见原因
1、针头刺入静脉过少; 2、针头斜面未完全刺入静脉; 3、针头刺入较深; 4、针头刺入过深;
更换液体流程
基本护理技术
各种注射要点
急救中心 马艳丽
注射给药法
1 2
注射原则 注射前的准备 常用注射技术
3
注 射 原 则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和消毒隔离制度 认真执行查对制度 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现用现配现抽药物 排除空气,避免空气栓塞和药液浪费 注药前检查回血 掌握合适的进针角度和深度 减轻病人疼痛的技术
或密封瓶盖松动等不能应用。
3、同时注射几种药物时,注意配伍禁忌。
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根据药量、粘稠度及刺激性
强弱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注射器应完整,无裂缝,不漏气,针头应锐利,
型号合适。
注射器和针头的衔接应紧密。 一次性注射器包装应密封,并在有效期内。
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1、避开神经和血管(动静脉注射除外)
15°~30° 90°或40°
见回血再进针少许 见回血
减轻病人疼痛的技术
1、分散注意力。 2、做到“二快一慢伴匀速”。 3、刺激性强的药选细长针头,进针深;同注多
种药时,先注刺激性弱的,后注刺激性强的。
注 射 原 则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和消毒隔离制度 认真执行查对制度 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现用现配现抽药物 排除空气,避免空气栓塞和药液浪费 注药前检查回血 掌握合适的进针角度和深度 减轻病人疼痛的技术
护士自身准备
用物准备 环境准备
了解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 合要点、药物作用及其副作用; 取舒适体位,暴露注射部位
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 戴口罩 清洁、安静、光线适宜或有足够 照明,必要时屏风或拉帘遮挡
用物准备
基础治疗盘、2~5ml注射器、6~7号针 头、注射卡、注射用药物、必要时备0.1 %盐酸肾上腺素。
常用注射法
皮内注射法 皮下注射法
肌内注射法 静脉注射法
皮内注射法
定义 将少量药液或生物制剂注射于表皮与 真皮之间的方法
目 的
1、进行药物过敏试验,以观察有无过 敏反应。(最常用) 2、预防接种。 3、局部麻醉的起始步骤
部 位
1、药敏试验------前臂掌侧下段 2、预防接种------上臂三角肌下缘 3、局部麻醉------麻醉处
清洁、安静、光线适宜或有足 够照明
用物准备
基础治疗盘、1ml注射器、4号半针头、 注射卡、药物、0.1%盐酸肾上腺素
操作流程
1、职业规范 2、查对医嘱 3、评估 4、准备 护士、用物、药物、患者、环境 5、操作 6、指导 ⑴告诉患者不可用手按揉局部,以防影响结果的观 察。 ⑵指导患者暂勿离开病房,如有不适立即告知。 7、用物处置 8、洗手、记录
7、告知患者皮试20分钟内不要离开病房及按揉操作部位。
8、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各种过敏反应。 9、结核菌素试验需观察72小时,剩余药液及注射器残留药物
需灭活后再处置。
皮下注射法
定义 将少量药液或生物制剂注射于组织的 方法。
目 的
1、注入小剂量药物,用于不宜口服而 需在一定时间内发生药效时 2、预防接种。 3、局部麻醉用药
指导内容
1、告知患者注射时勿紧张,肌肉放松,使 药液顺利进入肌肉组织,利于药液吸收。 2、告知患者所注射的药物及注意事项。 3、告知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后及时通知医务 人员。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免在瘢痕、硬结、炎症、 皮肤病及旧针眼处注射,淤血及血肿部位亦不宜进 行注射,避开刺伤神经和血管,无回血时方可注射。 3、对长期注射的患者,应当更换注射部位。 4、需要两种药物同时注射时,应注意配伍禁忌。 5、注射时切勿将针梗全部刺入,以防针梗从根部折断。 6、根据药物的量、粘稠度和刺激的强弱选择合适的注 射器和针头。 7、2岁以下的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因有损伤坐骨 神经的危险。可选用臀小肌、臀中肌处注射。
操作流程
1、职业规范 2、查对医嘱 3、评估 4、准备 5、操作 6、指导 7、处置 8、洗手记录
操作过程
核对解释
定位消毒 核对药物
排气
注射 拔针按压 再次核对 整理
左手拇指、 食指分置消毒区域 外侧缘,绷紧皮肤, 右手持注射器,中 指固定针栓,与皮 肤呈90 °角刺入针 梗的2/3;固定注射 器,松开左手检查 回血,确认无回血 后,缓慢注入药物
部 位
上臂三角肌下缘、两侧腹壁、后背、 大腿前侧和外侧
操作前的准备
评估患者并解释 患者准备
护士自身准备
用物准备 环境准备
用物准备
基础治疗盘、1ml~2ml注射器、51/2~6号 针头、注射卡、药物。
操作流程
1、职业规范 2、查对医嘱 3、评估 4、准备 护士、用物、药物、患者、环境 5、操作 6、指导 建立轮流交替注射部位的计划,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以促进药物的吸收。 7、用物处置 8、洗手、记录
注射用物
注射盘:内放消毒液、消毒棉签、消毒镊子、 消毒治疗巾、砂轮、启瓶器、弯盘等。 注射器及针头 注射药物 治疗车 注射本或注射卡
注射用物
注射器和针头
抽吸药液
自安瓿吸取药液
自小安瓿吸取药液 自大安瓿吸取药液
抽吸药液
自密封瓶中吸药法
【注意事项】
认真查对,特别须检查药液质量。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污染。抽药时不可用手握住活塞。 根据药液的性质抽取药液: 1、结晶、粉剂药用生理盐水、注射用水或专用溶媒将其充 分溶解后吸取,然后再抽吸; 2、混悬剂应摇匀后吸取; 3、粘稠油剂可稍加温或双手对搓药瓶(药液易被热破坏者 除外)后,选用稍粗针头吸取。 抽尽的安瓿或空药瓶不可立即丢弃,以备查对。 药液抽吸时间:最好现用现抽。
操作步骤
-携用物至患者床前 -核对、解释 -选择注射部位 -消毒 -二次核对, 排尽空气 -穿刺、注射 -拔针、按压 -再次核对 -操作后处理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制度。 2、对皮肤有刺激的药物一般不做皮下注射。 3、注射前详细询问用药史。 4、对于过度消瘦者,护士可捏起局部组织,适当减少 穿刺角度,进针不宜超过45°,以免刺入肌层。
操作步骤
-携用物至患者床前 -核对、解释、询问 过敏史 -选择注射部位 -消毒 -二次核对, 排尽空气 -穿刺、注射 -拔针 -再次核对 -操作后处理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制度。 2、做药物过敏试验前,护士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过敏 史及家族史。 3、做药物过敏试验消毒皮肤时忌用碘酊、碘伏。 4、进针角度以针尖斜面能全部进入皮内为宜。 5、皮试液要现配现用,剂量要准确,并要备好急救药品。 6、药物过敏试验结果如为阳性反应,告知患者或家属,不能 再用该种药物,并记录在病历上及告知医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