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植物我们回顾前几节课对《诗经》这一最早的诗歌总集的学习,从《诗经》的成书、诗“六义”到《诗经》在文学、文化方面的影响以及历代学者对《诗经》的研究,我们通过了解有关《诗经》文献资料以及解读作品的形式,巩固我们需要掌握的知识,而今天我们将通过另一个角度来解读诗经,走近《诗经》中的花草树木。
这里主要选取的是十五国风中的篇章,国风中大多为民歌,民间抒情诗,最多是以爱情为主题的抒情诗,诗中抒写了许多植物,或描摹其形态,或记录它与人类的交会,这些植物寄托了人们真挚的情感,也随着美丽的诗歌
觉里带着露的花。
体态轻盈优美,几预迎风翱翔,仙女也就这个样子了吧!晶莹佩玉随风叮当,举手投足,无不幽雅贤淑,这是懂得人心,懂得万物的气象。
木槿,所谓“舜”者,朝开幕谢,瞬间之荣,来去匆匆。
这是用怜惜的手,来挽着身边难得一遇的美艳的花;用愉悦的心,和美丽的人,同看一方风景;用意识里的话,把美丽的人的身、形、意永远的记在心底。
和舜华之女同车,永远都是一件快乐的事吧!
植物里的木槿花,是仲夏夜的梦之花,朝开幕谢,却并不忧伤,似乎迎着纯净的阳光,
含有欢喜,似乎朝幕不是一舜,而是几十个日日夜夜的循环。
艳丽的花融在绿叶里,和谐有致,是以高洁之姿,坐在你身旁的。
生活里,有幸遇到木槿女子,一路或者一车同行的,一定要面朝晴天旷海,胸画十字,默默祈愿,让这样的好运长久相随着你,因为木槿里藏着的不仅有现实里一瞬间,记忆里长久远的美丽,还有我们时常期盼的永存幸福的祈祷。
三、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倾筐。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
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周南·卷耳》
利益形式上,而是在内在心理当中的的牵挂思念的柔和的共振情形。
想着,在青草茫茫的山路边上,看到一个神情忧伤的柔媚女子,正站在一株苍耳旁,苍耳是弓,思念是箭,它们指向的不是一瞬,而是神秘的永远被时间所钟情的爱的永恒。
四、桑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卫风·氓》
这是一个刚强女子被薄幸男人遗弃后,写下来的痛心之词,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意思。
诗里说,女子用情,如鸠食桑葚而醉,很容易伤了自己的身体。
男子的恋情很容易改变,被别的事解脱,而女子一旦用情,就很难挣扎出来。
先秦时,女子没有任何的社会地位,一个女子除了感情,又没有其它寄托,即使知道自己是感情投入里的弱者,也依然爱恋,然后在遗恨里黯然,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现代社会,男女在社会中的角色越来越均衡,恋爱里没有准备而失落的一方,虽没有古代女子这么决绝的伤痛,但对于将来的生活,总是一件遗憾的事。
把握好爱的缭檐瓦屋下面持久不变的生活,在平平淡淡的幸福里过完短短几十年的
中沚。
---《诗经·秦风·蒹葭》
诗歌描写初秋早晨独立河岸的男子想念在水一方的伊人,缓缓的河流、迎风的荻芦、稀疏的白露、薄薄的霜雾一起构成一幅忧伤的画面,其中带露的茂盛的蒹葭,正如男子无劳思慕的伊人,但却笼罩在秋的肃杀中,河边的荒凉和霜的寒冷中,男子和思慕的伊人间隔着一条大河,溯游不能接近,溯洄又怕时间来不及。
他心中的苦闷如诗中充满天地的秋气和无尽的流水一样无穷无尽。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凄凄,白露未曦”“蒹葭采采,白露
未已”,此诗以蒹葭起“兴”,凄凉萧瑟气氛衬托彷徨忧伤心情。
迎风飘扬的芦苇又仿佛在低吟浅唱,既恰当地表达了诗人孤寂彷徨、幽思百结的心绪,也使诗的韵味变得极为深邃悠远。
由于时间关系,暂选取这样五首诗歌中的五种植物,《诗经》中大家熟知有描写植物的篇目还有许多,如《关雎》中的荇菜、《桃夭》中的桃、《汉广》中的蒌蒿、《采薇》中的杨柳等等。
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下去查资料,看看有那些植物是我们现在还能看到的。
这节课的主要意图是希望通过这样一种别样的解读方式,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以后的古代典籍阅读中,不妨“别具慧眼”,从中读出一些属于你自己的东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