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诗海拾贝 诗经·采薇(节选)》优质课教学设计_41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诗海拾贝 诗经·采薇(节选)》优质课教学设计_41

《诗经·采薇》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诗经.采薇》是人教版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第一篇课文。

它选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表现了一个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这首诗以其传神的人物刻画、独特的场面描写及真挚的思乡之情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本课拟采用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并结合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实行学习。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2) 了解全诗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现象;(1) 通过学生课下搜集资料,结合教师补充,体验文学知识积累的过程;(2) 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分析本诗,讨论总结出本诗的艺术特点,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了解本诗的写作内容,大体把握《采薇》(节选)诗意,能把《采薇》(节选)背诵下来(2)体会本诗中征夫的思乡之情,理解其对战争的厌恶之感。

激发学生们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爱国情感;(3)初步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激发学生们注重现实、干预现实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想象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本诗中征夫的思乡之情,理解其对战争的厌恶之感。

2、难点: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水平,激发学生们注重现实、干预现实的情感。

四、师生准备:1、师: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搜集的相关相关《诗经》的资料。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很多古诗,回想一下关于描述战士守边生活的呢?自己平时积累的这方面的古诗也能够。

生1:(唐)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生2、唐. 王之涣《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生3:唐、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多媒体出示课件:上面三首古诗,学生齐读,体会。

3、从这三首诗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战争是残酷的,不过你们知道吗,最早描写相关战争方面的古诗出现在《诗经》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经》里的一篇描写相关战争方面的古诗《采薇》,板书课题:诗经.采薇(设计意图:从已有的知识导入,学生乐于参与,从而提升学习兴趣。

)4、读课题,释题1、“采”怎样理解?“薇”指什么?(能够借工具书了解)2、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诗经》的资料,师加以补充。

(1)、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

(2)、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诗三百”,共收入305篇风,即音乐曲调,句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3)、《诗经》“六义”是指:风、雅、颂、赋、比、兴(表现手法; 赋:铺陈,陈述,使事物具有直观性艺术手法) 比:比喻,用比喻来代替直接描写兴:象征,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以引起下文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的真很多,老师为你们鼓掌!(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搜集、处理资料的水平)二、感知课文、正音正字。

1、师:今天我们学习的《采薇》是节选,只有两句,其实原文很长有六章,多媒体出示课件:第一章和第六章:(第一章对于小学生,只可作大致了解,不作重点。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1)、师解释第一章豆苗采了又采,薇菜刚刚冒出地面。

说回家了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

没有妻室没有家,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没有时间安居休息,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2)、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看一看选了那两句?(第六章前四句)2、读课文,多媒体课件出示:学习目标,(1)、读准字音。

(2)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3)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4)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5)概括主要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生自由朗读《采薇》,自主学习。

4、小组合作学习,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问题读书读书有目标:学会在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

)三、检查学习效果,组织讨论。

1、多媒体出示课件:《采薇》第一句诗: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1)、学生齐读。

(2)、指名说诗意。

(3)、师生评议。

2、、多媒体出示课件:《采薇》第二句诗: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学生齐读。

师纠正“雨”读第四声,作动词。

(2)、指名说诗意。

(3)、师生评议。

3、谁来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学生先概括,老师后补充)多媒体出示课件:《诗经.采薇》这首诗通过一个服役士兵的自述,再现了卫国战士离乡出征的艰苦生活和内心的苦痛,表现了战士英勇爱国但又思亲恋家的复杂心理,真实地反映了被压迫者愁苦无奈的思想情绪。

四、品读感悟,引导背诵1、再读古诗,请想一想,诗中的那位远征战士当年父母姊妹是怎样送他当兵?他为什么回来了?到了家又怎样?(1)小组内说一说。

(2),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水平。

)2、创设情境,加深感悟(1)、同学们,唐代诗圣杜甫也写过和《采薇》内容相似的诗,你们想知道吗?请看屏幕——(2)多媒体出示课件:《兵车行》唐杜甫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战车隆隆战马嘶啸;远征的壮丁,个个弓箭背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爹娘妻儿跑来相送,车马扬起的尘埃,遮蔽了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大人小孩,拦路顿脚放声哭,哭声阵阵、冲上九重霄。

)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有行人问一个壮丁,壮丁只说:持续地点名征兵。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有人十五岁去驻守黄河,到四十岁,还在军营种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当年出发村长替他扎头巾,归来头白了,还要再去守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边境战士流血成海水,皇上扩张的雄心,没有休止。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汉朝二百多个州,村村长满野草和荆棘。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虽有健壮的妇女种地,但是庄稼长不过杂草。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再说关东士兵,能征善战,如今被驱赶,如狗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要不是你追问我,我怎么敢把心中怨恨向你提起)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今年已经是冬天了,关西守卒没一个回家休息。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县官急追逼租税,无人种地租税从哪去筹集?)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早知生男孩招麻烦,不如生女孩还来得适宜。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生女孩嫁给邻居,生男孩尸骨埋在战场草地。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你没看见吗?在青边,自古白骨没人去料理。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新鬼叫冤,旧鬼哭泣,阴雨天,阴森可怕。

)(1)、屏幕的左边是古诗《兵车行》,右边括号里的内容是解释。

老师现在给你们读一读《兵车行》。

(2)、听后有什么感受?(不理解)(3)、请同学们读右边括号里解释。

(4)、读后有什么感受?(5)、小组内说一说。

(6)、汇报评议。

生1:比《采薇》介绍的更详细,描述的更感人。

生2:让我们更加同情《采薇》里的那位远征战士。

生3:战争多可怕啊,它给人们带来了灾难!生4: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师总结:同学们说得多好啊!通过对比学习,我们更加同情《采薇》里的那位远征战士,我们更加痛恨战争。

对,我们要和平,我们不要战争!(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学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同时激发学生对战争的痛恨。

)3、请同学们再读《采薇》,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把《采薇》背下来。

五、写作特色1、读故事《采薇》,说一说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1)、小组内说一说。

(2)、汇报交流。

2、多媒体出示课件:1、情景交融,历代传颂不已,被视为诗前四句情景交融的佳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增加了哀乐之情。

2、对比通过春天与冬天景色的对比,突出远征战士内心的痛苦。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这首诗写法上的特点,以利于在今后的习作中使用。

)六、作业:1、将《诗经.采薇》改编成一个小故事。

2、收集相关描述战争题材的古诗。

板书设计:春天参军诗经采薇对比对战争的厌恶反感冬天归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