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传统音乐复习考题
第一章:概述
1、中国音乐分为传统音乐和近现代当代音乐
2、
第二章民间歌曲
3、民歌的分类:
(一)汉族民歌的体裁分类(量体裁衣,体裁外部,题材内部内容)
1.劳动号子
2.山歌
3.小调
(二)少数民族民歌的原生性分类
4、劳动号子的种类:工程、搬运、船渔、农事、作坊等
5、劳动号子的典型特点(演唱特点):
(1).繁多的种类(工程、搬运、船渔、农事、作坊等)
(2).丰富广泛而又即兴而发的歌词
(3).一领众和的演唱方式
(4).服务于劳动的技能(统一节奏、鼓劲、调剂)《筑路歌》《打锘歌》湖南
6、山歌的分类及下级分类:
西北山歌:山曲、陕北信天游、爬山调、花儿
西南山歌:神歌(晨歌,四川宜宾+重庆),赶五句,云贵山歌
客家山歌:兴梅山歌,兴国山歌
7、各地山歌主要风格特点
西南山歌:歌种内部统一性强,风格细腻婉转
西北山歌:曲调高亢悠长,格调深沉婉转,气质粗扩、淳朴
客家山歌:歌种内部统一、风格古老质朴
8、小调的地方风格
江南小调——细腻委婉
苏北小调——细腻而欢快
山东小调——细腻而爽朗
河北小调——细腻而有戏剧风格
东北小调——细腻而火爆
湖北小调——楚宫楚徵
湖南小调——湘羽
第三章说唱音乐
9、说唱的最早源头:
古代瞽者“诵诗、说书、讲史”,即为说唱音乐最早的源头。
1.荀子(约公元前)《成相篇》
2.汉代乐府和民间说唱
10、说唱正式形成的时代和标志:
隋唐
变文:源于俗讲(佛寺中)
传入民间
11、说唱在宋和明清主要发展特点
A.宋元——成熟时代勾栏瓦肆书会
B.明清
1.道情,宣卷,莲花落
2.南弹北鼓
12、说唱的分类
八大类,分类长期不统一
鼓词类
弹词类
渔鼓道情类
牌子曲类
琴书类
杂曲类
板诵类
走唱类
第四章戏曲音乐
13、戏曲的形成期
中国戏曲的正式形成,众说不一,大多数人认为是在宋代,其中也有争论。
1、北宋杂剧(无剧本流传)
2、南宋南戏(有剧本保留在《永乐大典》)
14、戏曲的发展期
1北宋杂剧——中国戏曲的雏形阶段
杂剧期2金院本——北宋杂剧在北方的直系继承者
3 南宋南戏(永嘉杂剧)——在南方音乐基础上受北宋杂剧间接影响形成
4元杂剧——中国戏曲史上的第一高峰
传奇时期 5 明、清中期传奇—昆曲为代表(600年历史:1368之后)进入多声腔时代
地方戏时期 6 清中后期花部乱弹——梆子戏和京剧为代表
7 清末近代地方小戏——黄梅、评、越为代表
元杂剧——中国戏曲史上的第一高峰
(原因:形成了四折一楔的剧本结构
形成了宫调套数的音乐结构
形成了生旦为主的表演体系旦本末本(生为主角儿)
出现了关马郑白王为代表的剧作家群体和大批优秀剧目
出现了忠都秀,珠帘秀为代表的演员群体)
15、戏曲行当
行当:戏曲中对某一类型角色的高度概括
“五大行当”(以昆曲为例):生旦净末丑
16、戏曲乐队
戏曲乐队:文武场,也叫场面。
文场指管弦丝竹乐队,武场指打击乐队。
作用:A.伴奏(笛/琴师,鼓师)
B.过场:渲染气氛
17、昆曲的孕育期、肇始期、发展期
(一)肇始期:元代后期,江苏捆上,顾坚(昆腔三祖)
(二)发展期:明中期,魏良辅,昆腔改革
10年改革
①调用水磨——使旋律圆润化
②拍捱冷板——使速度节拍缓慢化
③布调收音——使创作和演唱规范化
(三)全盛期:明中期到清康熙末年
(四)衰落期:乾隆末年—20世纪前半页
(五)恢复期:1949年后五大昆曲剧团
2001年,UNESCO组织“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一批)
18、昆曲代表作及作家
汤显祖“临川四梦”《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孔尚任《桃花扇》
洪昇《长生殿》
19、京剧的形成期、成熟期、鼎盛期及发展特点
2、形成期——道光年间,19C中期
“皮黄”、前三杰(程长庚、张二奎、余三胜)
3、成熟期——同光宣年间。
19C末
“京剧”、“同光十三绝”
伶界大王——谭鑫培
4、鼎盛期——20世纪前半页
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鼎盛时期代表
各个行当名角辈出,流派纷呈
《四五花洞》1931年录音
(八卦:1929年,顺天时报,北京,问卷调查,海选排行榜)
梅兰芳的样,尚小云的棒,程砚秋的唱,荀慧生的辣
梅党程徒
第五章民族器乐
20、远古时期和隋唐时期的发展简史
一、远古时期(约170万年钱——4000年前)
利用天然材料、经过简单加工
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
(骨笛、陶埙、鼓)
四、隋唐时期(581-960)发展特点
鼓类和琵琶类乐器得到大发展
早期拉弦乐器出现
21、乐器的三种分类
(一)古代“八音”分类法
以主要制材为标准
金:钟石:磬土:埙木:柷
丝:琴革:鼓匏:笙竹:篪
(二)中国近代乐器分类法
以演奏方式为标准
吹、打、弹、拉
(三)西方S-H乐器分类法
根据震动原理
分为体鸣、弦鸣、气鸣、电鸣乐器
22、合奏乐分类
以乐队编制和乐器演奏风格为标准,分为五类:
(一)弦索乐
全部用弦乐器(弹弦、拉弦)
1、弦索十三套
2、河南版头曲
(二)丝竹乐
以弦、细吹乐器为核心,加以小型打击乐器
1、江南丝竹
2、广东音乐
3、潮州弦诗
4、福建南音
(三)鼓吹乐
以吹管乐器为主奏乐器,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器
管子主奏:1、冀中管乐2、山西八大套
唢呐主奏:3、辽南鼓吹4、山东鼓吹
(四)吹打乐
全套乐器(吹打弹拉俱全),以吹打并重为特点
1、十番锣鼓(江苏南部)
2、十番鼓(苏南吹打)
3、浙东锣鼓
4、潮州锣鼓
5、西安鼓乐
(五)锣鼓乐
全部用节奏性打击乐器
《鸭子拌嘴》《老虎磨牙》《滚核桃》
23、五民族的民歌分类
蒙古族:从音乐特点来讲,大致分为“长调”和“短调”两大类。
侗族:民歌按形式大致可分为“大歌”、“小歌”、“广场歌”、“叙事歌”、“酒会歌”和“拦路歌”等六种。
维吾尔:内容可分为传统民歌和新民歌两大部分。
传统民歌包括爱情歌、劳动歌、历史歌、生活习俗歌等类别。
藏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劳动歌曲,包括山歌、牧歌,内容是赞美山川、河流和歌颂生产劳动的,一种是生活歌曲,主要是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歌唱对人、对事、对生活的爱憎之感。
朝鲜族:本民族的传统分类,可分为民谣、歌乐、舞乐、器乐、"板嗦哩"(说唱音乐)、唱剧等6类
24、中国民歌体系
中国音乐体系
欧洲音乐体系
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