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谷歌地球获取地理信息”
以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复习课为例
一、拟完成的【课标内容】:
1.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2.说出经纬线及经纬度的划分。
3.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4.运用地图和数据,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二、拟体现的【课程理念】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2.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着力拓宽学习空间。
3.重视地理信息载体的运用。
三、拟培养的【学科素养】
1.科学素养:了解或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过程;描述地理事物的特征;提出地理问题的技能;收集地理信息的技能;分析地理信息的技能。
2.人文素养:地理美。
求实探索精神。
3.技术素养: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地理学习。
四、【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地球的大小、地球仪、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知识的复习,学习通过GoogleEarth获取地理信息,增强地理技能。
2.过程与方法:结合谷歌地球操作,构建空间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海陆变迁”的预习,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及科学兴趣。
五、【重点与难点】:
1.重点:经纬线特征;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难点:理解昼夜更替、各地时间差异等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理解昼夜长短变化这一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海陆变迁。
六、【学情分析】:
经纬线、经纬度,经纬网定位的知识,历来都是初中教学的难点,由于这部分内容,是在初中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学生刚刚步入初中,虽然他们在小学科学课上学习过地球,但是仅限于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对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知之甚少。
另外,有关坐标系的数学知识未学,他们的认知水平有限,空间能力不足,对经线、纬线、经纬度的位置的确认难以理解。
海陆分布、海陆变迁,由于“身在庐山中”,我们只能了解地球局部,无法看到地球整体,所以通过技术来辅助学生空间思维的建构是有效的。
七、【教学过程】:
以这事为例,我用谷歌地球(电脑、手机都可)得到的信息如下:菏泽在山东西部,离黄河较近,不临海。
东经115度24分,北纬度15分。
整个菏泽城区地势低平,海拔在50-55米间。
(左下角是比例尺。
)菏泽城区呈团块状。
主城区有两圈护城河和绿化带,外圆内方,似铜钱状。
菏泽对外交通呈放射状。
城区内部交通呈网格状。
图1—测量赤道周长
2.经纬线及经纬度的划分。
为了方便认识地球,我们把地球缩小成一个模型
设置了经纬线,方便我们定位。
显示经纬网。
(介绍“网格”菜单)(1)认识经纬线、经纬度。
为什么南北纬各有90度,东西经却各有
(2)认识赤道、本初子午线。
你找到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了吗?(介绍“图层——边界”菜单)
在格林尼治天文台有一条10多米的铜线镶嵌在地面上,
看点,许多游客喜欢双脚跨在这条铜线两侧,拍照留念。
例如这位大3.(1)地球的运动——自转
3.(2)地球的运动——公转
①公转的地理现象“四季更替、昼夜长短的变化”的理解(学生有生活体验);
②公转的地理现象“极昼极夜”的理解;
地球上其他纬度的地区一年当中昼夜长短差别到什么程度呢?夏至
图10—南极极夜
复习第二章第二节“海陆分布”
1.七大洲四大洋。
(学生板演)
2.认识洲界:讲授地标定位:苏伊士运河。
3.练习(学生板演):“寻找洲界:土耳其海峡、巴拿马运河、白令海峡”。
(备用补充:刚才同学们找到的都是交通要道,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