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考地理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高考地理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1.文字背景材料中的信息 试题所提供的背景文字材料都是经过精心组织的,无效的或 有一定干扰作用的信息很少,解题时需要仔细阅读,在最短的 时间内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
解读信息要注意“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的挖掘。如果忽 视材料的存在或者不能快速准确提取出有效的地理信息就会 影响解题的准确性和答题速度。如“太阳最接近正南方向”信 息解读为“此时当地地方时为12时左右”;“板栗属于喜光、喜 暖的落叶阔叶树种”信息解读为“适于生长在温带季风气候、 山地阳坡地带”。其基本过程是:
(B )
A.东南 B.西南 C.西北 D.东北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南京市城北地区建筑物高度和密度均 较小,由此推知江北新区发展水平较低,开发的最大优势为土 地成本低。第2题,交通建设有利于加强南京中心城区与城北 的联系,有利于增强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第3题,对比 2000年和2012年南京的天际线可知,城西、城南的建筑物高 度和密度增加最明显,说明南京城区建设发展最快的方向是 西南。
分析推理
文字材料 中的信息 ①指断层——岩层断裂,位移 地理图形 表述语中 某地质剖面——不同历史时期地质构造形成过程及其
地貌特征 的信息
地理图形 中的信息
答案:(1)D (2)C
方法总结 如何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 和阐释事物”和“论证和探讨问题”三项能力的重要前提。没 有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或这方面能力不强,就谈不上调动 和运用知识等其他三项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有以下五 点要求。
3.地理图形表述语中的信息 试题中通过对图形加以说明、解释的文字内容越来越丰富, 涉及的试题也越来越多,其意图主要说明地图表示的区域、 地图的类型和地图中的地理要素等信息。要突破一般思维方 式将图文结合综合阅读、理解题意,如“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 宽谷中的爬升沙丘”说明“图中沙丘位于河流中游沿岸,并非 洪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区,并且由河谷低处向高处运动”。
(3)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 在平时复习时一定要重视主干知识的复习,构建地理学科知 识体系,储备丰富的知识。要全面、准确、牢固地把握基础 知识并形成知识体系,在体系中突出主干知识,这是为形成综 合性信息解读所做的知识准备。
(4)加强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平时复习时要加强对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通过重组知识网 络、构建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知识进行纵、横向的串联、 比较、发散、迁移、升华、深入理解,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 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要有“热点”意识,强化知识的具 体应用,加强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加强能力的专项训练,逐步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基本步骤:审材料—析图像—读设问— 提信息—找关键—解题意—调原理。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流域等流时线(汇流时间相等的点的 连线)图。读图,完成第4~5题。 4.据图中信息判断( B ) A.该河流干流由东南流向西北 B.该流域S1、S2、S3范围中, 河床坡度最缓的是S3 C.该河流干流长度约为20千米 D.该图不能为防洪提供决策参考
5.当该流域等流时线为一年中最密集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典型例题•悟方法·悟方法 典例1(2020·全国Ⅲ卷,7~8)下图为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 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该面形成时期, 所在区域可能( ) A.地壳持续抬升,遭受侵蚀 B.地壳持续下降,接受沉积 C.地壳运动稳定,遭受侵蚀 D.地壳运动稳定,接受沉积
地理
(一)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专题脉络整合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是高考能力要求最基本的层次,无论 哪一级别的考试,无论题目难易,解题的第一步都需要从题目 题干材料、图像图表材料、设问选项中获取最基本的地理信 息。有效地理信息的获取和正确解读是成功解题的基础。高 考试题中地理信息的载体形式多样,解题时根据地理信息载 体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2006
巴西 11 660
中国 49 800
粮食产量(万吨)
2008 13 800 52 870
2010 14 000 54 640
2012 16 300 58 950
2014 19 300 60 710
6.试题答案、选项中的信息 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属于组合式的试题,在设问时各题之间 往往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前一题的答案往往为解答后一题提 供信息。如果前一题解答错误就会为下一题提供一个错误的 信息。
细致阅读文字背景材料→全面标注关键词→对关键词句或 关键词语进行综合判读→整理解读关键地理信息
2.试题设问中的信息 设问是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明确试题要求和命题者考 查意图的重要依据。解题时要认真阅读题干,从题干中获取 对解题有用的地理信息,明确考查的具体知识点和要求回答 的问题,理解命题的考查意图。如“图中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 角度约为50°”实际告诉我们“地球自转角度约为50°”。 基本思路是: 地理设问→反映试题考查意图→研读设问中的“指向性”词 语→将“时间”和“空间”信息整合,关联到设问要求上,把握好 “行为动词”
(1)要了解地理信息的形式和特点。 针对信息的形式和特点对其进行概括和整合,并分析信息的 空间、属性和时间等特征,明确试题的要求是定性描述还是 定量分析、是判断还是推理、是演绎还是归纳、是比较还是 综合等,进而明确试题考查的内容和意图。 (2)掌握好获取信息的途径和解读方法。 解读文字材料要注意从中提取关键的词语,对解题起提示性 作用的词语最好能做上记号。解读图表信息时要遵循各种图 表的解读方法和技巧,一般来说解读图表信息时可以按照明 确图名或表名—关注图例—分析图中或表中信息的步骤。
迁移训练·提能力 2016年国务院同意《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方 案》,提出做好南京江北新区规划建设的要求。天际线是西 方城市规划学者的定型理念,它是城市里面高楼大厦构成的 整体结构,又称城市的全景。下图为南京市2000—2012年城 市天际线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3题。
十年寒窗磨利剑, 一朝折桂展宏图!
年份 国家
2006
巴西 6 100
中国 12 178
巴西和中国农业状况对比表 耕地面积(万公顷)
2008 6 500 12 172
2010 8 000 13 539
2012 7 800 13 516
2014 9 400 13 859
注:巴西粮食作物面积约占耕地面积的60%,中国约占70%
年份 国家
5.地图和表格组合中的信息 将地图和表格组合起来构成一种新情景提供信息是高考试 题图表化的表现。解答时关键是从表格的数据中提取出有效 的信息。如2016年天津卷第13题中的巴西地形示意图与巴西 和中国农业状况对比表。从耕地面积表中可以看出巴西与中 国耕地面积的差异及粮食作物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的差异; 从粮食产量表中可以看出巴西与中国粮食总产量的差异;对 比两个表格可以得出巴西与中国单位耕地面积粮食作物产量 的差异。
4.地图中的信息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图判读时要注意结合图例,分 清主次,在尽量短的时间内从地图 上获取有效信息,然后再按设问的 要求进行分析,排除干扰,提高解题 的速度和准确度。如2017年全国 Ⅱ卷第4~5题图。 图中信息有“伊瓦洛位于68°N~70°N,纬度高,气温低,冬季降 雪量大,路面冰雪覆盖”。据此可得出该地轮胎测试场供轮胎 测试的路面是冰雪路面。
(A) A.该地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B.福建正值台风多发季节 C.该流域河流含沙量最大 D.该流域面积最大
解析:第4题,等流时线数值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由此判断该河 流干流由西北流向东南;该流域S1、S2、S3范围中,S3处等流 时线最密集,即与S1、S2相比,相等时间间隔内流过的距离最 短,流速最慢,河床(地形)坡度最缓;通过测量图上距离,结合比 例尺,该河流干流长度约为60千米;通过该图可以推出河流流 速快慢,能为防洪提供决策参考。第5题,当该流域等流时线为 一年中最密集时,相等时间段内流过的距离较短,说明此时河 流流速慢,流量小,为北半球冬季,该地日出日落方向偏南,即东 南方向日出,西南方向日落;福建夏秋季节台风多发;此季节降 水量小,河流含沙量较小;流域面积与等流时线的最大优势是( C )
A.交通便利
B.资源丰富
C.土地成本低 D.科技力量雄厚
2.为增强南京市中心区对城北的辐射带动作用,南京市亟需加
强的是( D ) A.环境保护 B.产业调整
C.市场开拓 D.交通建设
3.据图判断2000—2012年南京城区建设发展最快的方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