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动车驾驶人理论考试考场管理系统项目建设意见

机动车驾驶人理论考试考场管理系统项目建设意见

机动车驾驶人理论考试考场管理系统项目建设意见
一、项目介绍
近年来,全省摩托车驾驶证考试人数呈较快增长趋势,考试工作中存在摩托车业务群众考证不方便,需要“跑多次”,特别是农村偏远地区群众,需要到市区参加理论考试后再到郊区的科目二、三考场参加场地考试和道路技能考试,同时,考试业务监管相对薄弱,缺少对考试作弊等违法行为的有效抓手。

根据公安部“放管服”系列改革措施,在驾驶人理论考场提供更多考试服务,加强公安网机动车理论考场考试秩序管理,同时在专网环境下摩托车考场设置科目一、科目二、科目三考试项目及领证宣誓点,推行申领摩托车驾驶证当场受理和考试,打通公安网与考试专网数据,实现预约、报名、考试、取证“一站式”服务,方便群众当天考试,当天领证。

为应对摩托车驾驶证考试业务量增长、方便群众考证、贯彻执行“放管服”等文件精神,给摩托车考生提供线下“一站式”服务,具体包括报名受理、考试预约、上机考试、现场取证,实现当日受理当日取证,做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减少群众等待时间,解决群众考证“跑多次”的问题。

通过建设“XX省机动车驾驶人理论考试考场管理系统”,规范全省摩托车驾驶人理论考场(以下简称“理论考场”)场所设置,统一理论考试管理标准,加强对理论考场的管理,从而方便群众进行理论考试、提高考场业务办理效率、打击考试作弊行为、提升驾驶人交通安全意识和驾驶技能水平,巩固和加强超标电动自行车整治成效,最终进一步实现群众考证的规范和便利。

在专网实现摩托车驾驶证当场受理和考试,实现群众全科目考试当天完成、驾驶证当日制证的“一站式考证”服务。

二、项目详细需求
(一)采购软件清单
通过建设“XX省机动车驾驶人理论考试考场管理系统”,规范支队、大队在考试专网新建的理论考场场所设置,统一理论考试管理标准,加强对理论考场的管理,从而方便群众进行理论考试、提高考场业务办理效率、打击考试作弊行为、提升驾驶人交通安全意识和驾驶技能水平,巩固和加强超标电动自行
车整治成效,最终进一步实现群众考证的规范和便利。

在专网助力实现摩托车驾驶证全科目考试当天完成、驾驶证当日制证的“一站式考证”服务。

1、研发系统管理后台功能.提供专网环境下摩托车报名受理、约考等理论考试相关驾考服务
功能,提升理论考试相关系统的服务能力,方便考生办理业务。

2、专网环境下的摩托车理论考试远程监控管理功能。

随着专网摩托车考场建设进程加快,
需要加强专网摩托车考场的管理,支持省、市、县从专网进行远程监控摩托车理论考场,需要研发相对应的管理功能,如远程监考、监控视频回放、及时报警对接等相关功能对接。

3、考场考试防作弊管理功能。

对于屡禁不绝的理论考试作弊现象,针对目前市场上的常用
主要作弊行为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如可增加针对理论考场和考试亭场景的作弊信号主动检测、预警、预警记录留痕、处理过程留痕、记录处理结果、可倒查等相关功能对接。

管理人员可对各摩托车理论考场的考试情况具体作弊状态查询。

4、公安网、专网的数据交换功能。

在专网产生的摩托车理论考试业务相关数据交换到公安
网。

同时公安网的约考数据、缴费数据、证件照等相关信息交换到专网,用于支持在专网进行摩托车理论考试业务。

5、考试数据分析。

通过对考场合格率、考台合格率、驾校合格率、考试员合格率、短时间
内结束考试、前后考试成绩差距较大等数据的预警研判、分析,提升专网理论考试业务监管能力。

6、与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等平台对接。

与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驾驶理论考
试系统、XX省公安厅公安交管社会化管理服务拓展项目及公安网和专网人脸识别系统等第三方平台对接,包括交互理论考试相关信息,包括获取约考信息、证件照信息、缴费信息、上传考试成绩等。

7、系统集成与对接
(1)与现有全省驾驶理论考试系统、机动车驾驶人理论考试系统外挂功能拓展项目等关联业务第三方平台对接。

(2)完成与人脸识别系统的集成与对接。

(3)与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系统完成对接。

8、项目团队要求
项目组要求包含项目经理、软件设计师、OracleUg及以上数据库工程师、IT服务工程师、运维管理工程师等成员,项目实施及运维人员应具有公安交管相关业务经验,并具有相关项目建
设经验。

9、售后服务要求
(1)质保期:提供3年软件维保服务。

(2)要求有本地化的技术支持团队。

根据对项目的理解制定项目的人员配置管理计划,包括组织结构、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组成人员及分工职责。

要求投标供应商需具有类似项目的运维管理方面的经验和能力。

10、项目实施
(1)第一阶段:签订合同后开展项目调研及设计;
(2)第二阶段:开发系统、上线测试、系统功能优化,签订合同后2个月内完成;
(3)第三阶段:签订合同后3个月内通过初验;
(4)第四阶段:项目初验后进行试运行,时间不少于3个月;
(5)第五阶段:签订合同后一年内通过终验。

11、培训及测试要求
(1)培训内容包括系统软件的使用、安装、调试、配置和管理、常见故障的检查和解决方法、日常维护的方法与注意事项、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等,培训教材由成交供应商提供。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软件的安装调试、软件的配置和管理、常见故障的检查和解决方法、日常维护的方法与注意事项等,培训教材由成交供应商提供。

培训方案主要包括培训时
间、地点、内容、人员、批次、课时、培训讲师等几个方面,培训活动产生的教材费、师资费等费用一并计入本次预算中。

>培训方式:系统手册发放、PPT演示讲解、系统实操演练等。

>培训人数:采购方指派人员,不少于2人。

>培训天数:不少于2日。

>培训次数:不少于2次。

>培训时间、地点、参会人员由采购方指定。

(2)项目初验前,完成系统自测(例:系统访问登录响应时间<5秒、功能菜单跳转在3秒内等),系统运行正常稳定后方可提交初验申请。

(3)项目终验前完成第三方测试和等保评测。

12、安全要求
公安网项目满足等保评测三级,安全设计包括以下内容:
(1)现有公安网(用户域)上的应用系统开展和XX公安警综平台对接,实现利用警综平台统一认证登录(如有)。

(2)新一代公安信息网数据域上的应用系统开展与省厅零信任体系对接,统一通过安全访问通道实现公安网用户访问,统一通过数据交换通道与其它网络实现数据交换(如有)。

(3)全部应用系统须具备用户行为审计功能,记录所有用户登陆、增加、删除、修改、查询、比对等操作的操作行为,日志留存时间不低于180天,并且按规范完成数据向省厅日志安全审计平台对接。

(4)应用系统原则上应使用国产商用密码,密码长度必须8位以上,采用大写字母、小写字母、数字的组合,开展非国产密码替代,后期将根据需要开展国产密码安全性评估和测评。

敏感数据(如密码、个人敏感信息等)不允许使用明文存放。

(5)需要延伸至辅警使用的应用系统应统一对接警综平台辅警模块,完善针对辅警的权限角色设计,实现与民警的应用权限角色隔离(如有)。

(6)定期进行系统状态巡检,及时处理发现的安全问题,比如及时安装系统补丁、软件补丁。

(7)强制定期更换登录密码,操作电脑采用IP绑定。

(8)程序开发:消除各类SQL注入、跨站脚本等主要应用安全漏洞。

(9)符合国际和国内相关标准(符合安可替代)。

(10)按照评定的安全保护等级进行系统建设,并在项目试运行1个月后开展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在终验前完成整改并出具正式测评报告(建设单位无需单独申报等保测评预算)。

(Il)未通过安全测评并落实整改的,项目不予终验。

13、验收指标
(1)功能指标:
a.所有建设内容按照合同要求全部建成,并满足使用要求;
b.系统功能模块建设完成、使用正常、系统运行稳定;
c.系统功能应符合XX省专网考场管理相关业务需求;
d.系统软件、硬件采用符合国际标准和国内通用标准化设计(安可替代),提供开放的接口,基本保障系统与不同品牌设备和软件系统的对接能力。

(2)性能指标:
a.响应时间:平均响应时间<5秒、峰值响应时间<10秒。

b.更新处理时间:系统数据更新处理时间不超过5秒。

c.系统运行稳定可靠,不易宕机。

d.实现灵活的权限控制。

e.数据交换及时性:支持数据从专网交换到公安网,或者从公安网交换到专网,且单向数据交换耗时不超过30分钟。

f.支持7*24小时不间断运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