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稻谷综合配套栽培技术作者:暂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1年第12期周强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应该是动态的,是多项高产技术的组合,是集水稻优质品种的选择、大中棚育苗、钵育摆栽技术、科学的施肥技术、水源、水层管理、病虫草的防治等一系列优化措施为一体。
水稻大中棚育苗可以有效的解决优质高产品种生育期长和无霜期短的矛盾;钵体育苗人工摆栽不伤根、不缓苗直接进入生长,可以争抢积温80-150C左右;科学配方施肥、无污染的水源和水层科学管理是米质优良与否的关键;而病虫草的防治则是产量的保证。
所以说优质稻谷高产栽培技术是多项高产技术的组合。
一、大中棚的建造与选址(一)建造地点:如本田地近,可在庭院建棚;本田地远的要留设集中的秧田地。
建棚地应选择地势平坦、高燥、背风向阳、灌排方便、土壤偏酸、比较肥沃且无农药残毒的旱田地;没有旱田的纯水田区,可在水田中选择返浆轻的高地,挖好截水排水沟,建成高出地面50cm以上的高台集中秧田,确保旱育质量。
(二)秧本田比例:机插盘;每公顷本田用盘500个,育秧面积90m2。
(三)大、中棚规格:以南北走向为宜,大棚高2-2.2米,宽6-8米,中棚规格;高1.8-2米,长度根据育苗面积计算。
具体扣膜方法;一是整幅扣法,优点是节省农膜,防风能力强,缺点是不便通风,要双侧开门;二是单侧开闭式,开闭缝在背风侧,两块农膜交叉重叠30-60cm,大幅膜6米左右,小幅膜2米左右,重叠处距地面1米左右,优点是方便通风,便于管理,缺点是浪费农膜;三是脱裙子式,整幅农膜盖在顶部居中,两侧分别用开闭式,通风时将农膜向上或向下拉,优点是方便管理,盖膜后要拉好防风绳,注意防风。
为提高保温效果,可采用三膜覆盖,即在大棚内作小床,小床上扣小棚,苗床上再铺一层地膜。
这种方法保温效果极好。
二、育苗技术(一)品种选择;我市地处三、四积温带,应选择抗性好、分蘖强、米质优的品种做主栽品种,如空育131、龙粳20、龙粳26、绥粳4、垦稻6、垦稻12等品种为主栽品种。
(二)作床:当棚内土壤融化lOcm以上时开始翻地做苗床。
翻地前,要均匀施人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土要细碎无大坷垃,楼出土中根茬、杂物。
配制营养土:旱田土70%、腐熟猪粪20%、草炭土10%的比例混合堆制,播种前用6-8目孔目筛,然后加入壮秧剂混拌均匀,每平方米用床土20kg、均匀拌入床土3cm。
棚中间留步道,步道两边有效宽度要与摆放秧盘的组合宽度相吻合,以免浪费苗床。
钵盘:每210kg过筛旱田细土拌入2.5kg壮秧剂,2kg尿素,5kg二铵,2.5kg硫酸钾,可装120个盘。
每个秧盘约2kg营养土。
(三)种子处理:播种前晒种3天,用比重为1.1-1.3的盐水选种,捞出瘪谷,清洗后再用施宝克浸种消毒(水温15 -16C,浸种5-7天);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在30-32℃条件下破胸,当有80%左右的种子破胸时将温度降到25℃催芽。
当芽长到l-2mm时温度降到15-20℃凉芽、待播。
(四)定播期:播种期为4月10-15 日。
(五)播种:播前床土要浇透底水,播量;机插盘播芽种600-700克/m2;钵盘播芽种250克/m2;先播种子量的80%,再播20%找匀。
播后用平板将种子三面压入土中,而后覆土0.5cm,最后封闭灭草覆盖地膜。
(六)出苗后的秧田管理:一是防止棚内温度过高育成弱苗、徒长苗,二是防止低温缺水育成小老苗,三是防止湿度剧烈变化引发立枯病造成死苗。
秧龄一般为30-40天。
1、温度管理:播种后出苗前,密封保温。
80%出苗后撤去地膜。
出苗至1.5叶期,保持温度28;1.5 -2.5叶期要求温度25。
C,并注意适当通风炼苗;2.5-3叶期,要求温度20cC;3叶后昼揭夜盖,并注意夜间保温预防冻害。
2、水分管理:秧苗2叶期前原则上不浇水,保持土壤湿润,2叶后做到缺水补水,宜早晚浇,一次浇足浇透。
3、预防立枯病:秧苗一叶一心期用35%清枯灵;3.2%克枯星或3%病枯净,喷药后用清水将药液冲洗到根部。
4、苗床追肥:秧苗2.5—3叶期如发现脱肥,每l00m2苗床可用磷酸二氢钾或硫酸铵2-3kg,兑水200-300kg配成100倍液叶面喷洒,喷肥后要浇清水防止烧苗。
5、防潜叶蝇:育好的秧苗在插前1天(起秧前),叶面喷施内吸杀虫剂一遍净、大功臣等吡虫啉类杀虫剂,每10克药兑水10 -15kg喷施100 -200m2苗床。
三、本田整地施肥与插秧(一)整地;近几年,我市水稻面积逐年递增一般旱整地都在秋季进行,秋翻深度为15-18cm,翻地土壤适宜含水量为25-30%。
以翻一年、松旋二年为周期。
如春季整地应在稻田化冻lOcm时进行,重耙、轻耙相结合,要旱整平、旱耙细、坚持标准,在4月末5月初进行早耙、旱平,修好堑沟、打好池埂,5月上旬放水泡田,插秧前搞好水整地,旋耕地块只进行水整地,结合人工找平后在灌上水,这样即可诱发杂草萌发,又可缓和春耕用水紧张的矛盾。
对漏水地块应反复水耙,搅起泥浆达到整平防止漏水,整地要达到池内“寸水不露泥,高低不过寸”做到地等苗,不能苗等地。
耙地同时施人底肥。
(二)施肥:按技术规程要求配方施肥或经验施肥。
底肥:公顷施二铵85kg,尿素90kg,硫酸钾70kg;整地施人。
蘖肥:公顷追尿素25kg,硫酸铵60kg,在施蘖肥的同时适当追施硅肥以增强植株抗性,施蘖肥时间以见新根为准,一般在6月5日左右。
穗肥:时间在7月5日左右,水稻倒二叶期,根据田间水稻长势而定,一般公顷施钾肥50%氯化钾70kg,尿素40-80kg。
(三)插秧;当气温稳定通过13。
C时即可插秧。
插秧规格:机插9x3寸或8x4寸。
钵育苗不缓苗,应集中在5月15-25日内摆完带蘖秧苗,摆插规格为12寸-6寸x4-5寸或12寸一9寸x3寸。
也可早起垄后泡田、垄上摆双行。
摆插深度控制在钵苗营养土上表面与泥面平齐。
要在整好地后1-3天,汪水汪泥状态时进行摆插,防止土壤变硬。
降低根系与土壤的粘稠度。
四、水层管理推行节水灌溉技术,插秧后根据苗情、泥面状况、气候条件(温度、风力)定灌水时间和水层深度。
(一)浅水促;插秧时池内保持花达水,插秧后水层要保持苗高的2/3进行扶苗护苗,有效分蘖期灌3cm浅水增温促蘖。
孕穗至抽穗前采用干干湿湿的湿润灌溉法,增加土壤的供养量,促进根系下扎。
到抽穗前40天为止;(二)深水护胎、浅水灌浆。
水稻减数分裂是水稻一生中对低温最敏感的时期,为防御低温冷害,如遇17℃低温时,要灌15cm深水层护胎。
其余时间要采取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间歇灌溉,养根保叶,活杆成熟。
每次灌水4-5cm,自然落干后再灌水。
黄熟中期排水,使水稻安全成熟,早日收获。
五、除草及病虫害防治(一)秧田杂草:除草剂选择;安全、高效、广谱、低毒、环保播种覆土后施药;20%敌稗(300-500)MU亩1.5 -2.5叶期;10%千金60-80MU亩;10%千金60ML+48%排草丹160-180MI/亩;50%杀草丹300-400MU亩。
(二)本田杂草:推荐分期施药药剂选择:根据自己秧苗素质和本田整地状况选用以下除草剂并按说明书严格使用。
有机磷类(阿罗津)、酰胺类(苯噻草胺、马歇特、瑞飞特)金水灵。
磺酰脲类(太阳星)、金水牛,环胺磺隆(金秋)、灭草松(排草丹)、恶草酮(农思它)二氯喹啉酸、四唑草胺(拜田净)苯噻草胺+苄嘧(吡嘧):53%禾友一号、60%农牛、50%穗宝、55%水灵苯苄、68%客叉欢、噻龙、田莠清。
35%农力50%稻特利。
苄嘧磺隆:30%威龙、50%和阔净、20%草特佳(苄+莎)丁草胺,施药时期;插前5-7天,用毒土法或甩喷法,(蓝色、高含量、高渗透可以用,含有甲磺隆、乙草胺、异丙草胺有效成份的除草剂不能用)。
水层3 -5cm.保水5-7天。
进行封闭灭草,等水自然渗降花达水进行插秧。
该类除草剂不能在水整地泥浆混浊状态时使用。
茎叶处理:喷药时采用卫士牌W-16型喷雾器,喷雾采用11001型扇形喷嘴,喷液量7-10升水,喷头距地面高度50cm,喷雾工作压力2-3个大气压。
不能重喷否则药害,不能漏喷否则无效。
水稻叶龄在4.5-5.5叶期进行第二次灭草第四片叶展开最晚界限在6月5日(5月25日插秧)水稻插秧后15 -20天。
稗草叶龄在1.5叶期以前一酰胺类除草剂;稗草叶龄在2.1叶期以前一有机磷类除草剂,施药方法:毒土或甩喷,不提倡毒肥法。
技术要点:水层3-5cm,保水5-7天。
稻稗(旱稗粳稗水稗水稻草)泽泻、慈菇的防治;插前5-7天:施药方法:甩喷。
(例如太阳星)20G/亩水层3-Scm保水5-7天。
插后15-20天:磺酰脲类+除稗剂(有机磷类)混用,(例如太阳星+阿罗津或马歇特)20G/亩+60MU亩,杂草基数下降50%。
(三)负泥虫;在负泥虫发生盛期(6月中旬)及时发出预报进行防治。
公顷用2.5%敌杀死或灭杀毙0.5公斤,兑水500-1000倍液。
(四)稻瘟病;近几年发生较重,常规药剂预防效果一般。
建议稻农使用咯喹酮、四氯苯肽、烯丙异噻唑、8%好米得颗粒剂、使百克、2%加收米,采用茎叶喷雾,喷液量15-20升/亩叶瘟:最佳防治时期是水稻9.1 -9.5叶期。
(7月2日一7月5日)穗颈瘟:的最佳防治时期是孕穗末期(7月16日)和齐穗期(7月23日一7月26日)。
很多农户掌握不好这几个时期,喷药时不是过早就是过晚,往往错过了最佳的防治时期,而导致稻瘟病的严重发生,另外,一些农户对稻瘟病防治的喷药次数不够,甚至根本不按照这几个时期防治稻瘟病,造成水稻稻瘟病的严重发生,甚至绝产。
(五)水稻鞘腐病;防治措施:2%加收米1200MU公顷+50%多菌灵1200G/公顷;25%施保克1000 -1200MU公顷;70%甲基托布津1500G/公顷;40%多菌灵1500G/公顷+酿造醋1500G/公顷。
六、收获和贮藏(一)收获时期。
以黄化完熟率达95%以上为指标,适时收割,确保稻米品质,过早过晚都影响品质。
(作者单位:224624江苏省响水县大有镇农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