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小学低年段语文识字教学的缺陷及成因分析作者:许园园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16期
摘要:本人从教七年,均为低年级学段的语文教学,在教学中发现当下小学语文低年段识字教学中存在有识字教学目标不明确、识字效率低下、教师课堂主导作用的忽视等缺陷,故本人从教材、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进行详细论述。
而造成以上缺陷的原因在于忽视了语文素养的培养、教学分离、学生主体性流失等。
为了更好的提升低年段学生识字水平和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必须共同着力于平等、合作的探究性教学方式,更好推进低年段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识字教学;小学生识字能力;识字教学理论
一、小学低年段语文识字教学存在的缺陷
新课程标准中写到小学阶段第一二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识字写字。
教师应重视并积极引导低学段学生识字,使低学段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识字技能,为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打下基本的阅读基础。
现阶段存在以下问题:
(一)低学段识字量大,学生负担重
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低学段应认识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面对这样一个识字量,对于低学段学生来说是存在一定的困难的。
且我所处在的教学环境是偏远地区的乡村学校,大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学生基础薄弱。
因此在识字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有必要尽快的了解全班学生的详细情况,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组织教学。
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普遍比较贪玩、多动好动、听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一堂课有时要花十分钟来维持课堂纪律。
教师常常采用“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这种乏味枯燥的教学方法也难以引起学生的识字兴趣。
汉字的复习巩固也主要采用传统的听说读写模式,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难以引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二)教师单一教学,忽视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养成健全良好品格”低学段作为识字积累的首要时期,教师自然是十分重视。
在识字课堂上,低年段学生受到年龄小的限制,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方面比较薄弱。
怎样理解所学字词的含义,学生都是按照教师讲解的方法去熟记。
教师凭借对生字形义的理解,通常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几种简单的识字方法得不到扩展,也局限了学生学习思维的延伸。
如果学生在识字过程中,死记硬背式的去记住某个字或者词语,而缺乏对汉字含义的理解和运用,在习作中就更容易出现错别字的现象,这种识字效果是不能令人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