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酶制剂发酵生产

第二章酶制剂发酵生产


DNA
RNA聚合酶
③结构基因(Structure):
是DNA模板,在RNA聚合酶作用下,根据其 碱基序列转录出mRNA。
S
R
P O Lac z Lac y Lac a
RNA聚合酶 mRNA z
mRNA y
DNA 转录
mRNA a
翻译

④操纵基因(Operator):
位于启动基因和结构基因之间的一段碱基序 列,是阻遏蛋白的结合位点。在操纵子中起 “开关”作用。
mRNAz
转录
mRNAy mRNAa
阻遏蛋白
RNA聚合酶

翻译
利用现代育种技术,使调节基因发生突变,致 使其不能产生阻遏蛋白,使诱导酶变成组成酶。
② 操纵基因O突变
S
R
PO
Lac z Lac y Lac a
转录
阻遏蛋白(有活性)
RNA聚合酶
mRNAZ mRNAY
mRNAa
翻译

利用现代育种技术,使操纵基因发生突变,使 其不与阻遏蛋白作用,使诱导酶变成组成酶。
二、酶合成的反馈阻遏 Repression
❖ 反馈阻遏是指酶作用的终产物对酶合成产 生阻遏作用
调节基因
操纵基因
结构基因
mRNA
阻遏蛋白
酶代谢产物一旦大量积累
酶蛋白
阻遏蛋白不能与操纵基因结合,所以结构基因表达。 阻遏蛋白被产物激活,结构基因不表达。
❖ 这一理论在实践意义:
(1)设法从培养基中除去其终产物,以消除反馈 阻遏。
乳糖
启动 操纵 基因 基因
PO
RNA聚合酶
S 结构基因
Lac z Lac y
Lac a
转录
mRNAZ mRNAY
mRNAA
翻译

Question:
以上理论对指导酶制剂 生产有何实际意义?
3、乳糖操纵子假说对指导 酶制剂生产的意义
在酶合成时添加诱导物
关键:选择合适的诱导物和其浓度
底物 底物的
实验确定
结构类似物
生产实例:酵母生产β- 半乳糖苷酶
以葡萄糖作唯一碳源 培养酵母菌
几分钟后 以乳糖作为唯一碳源 培养酵母菌
乳糖最佳诱导浓度:120g/L
β-半乳 糖苷酶
意义2:利用现代诱变育种技术 使基因发生突变
① 使调节基因R发生突变 ② 使操纵基因O发生突变
① 调节基因R突变
S
R
P O Lac z Lac y Lac a
葡萄糖过量存在——放出的能量部分储存在ATP中
ADP+AMP ——ATP
磷酸二酯酶
cAMP +H2O
AMP
cAMP-CRP复合物的浓度降低 启动基因(P)上没有cAMP-CRP复合物结合 RNA聚合酶无法结合到启动基因 酶的生物合成无法进行。
分解代谢阻遏实例
酶 α-淀粉酶
微生物
引起阻遏作用物质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 果糖
第二节 产酶微生物的筛选
动物 酶 植物
微生物
微生物易于大量培养,倍增时间短; DNA技术使微生物生产特殊作用的酶, 并大大提高产量; 因此,微生物可以说是酶商业化生产的最佳来源。
1、产酶菌的分布规律
为获得能够降解某种物质的产酶菌株,一般可 以从该物质比较丰富的地方寻找。
Exp. 豆科植物的根系中,往往存在根瘤菌; 油田和炼油厂周围土层中常见分解石油的微 生物; 处理降解合成物质的产酶菌则往往能在污水 处理处获得;
纤维素酶
绿色木霉
葡萄糖、甘油、纤维二糖
蛋白酶
巨大芽孢杆菌
淀粉葡萄糖苷酶 二孢内孢酶
葡萄糖 麦芽糖、葡萄糖、甘油
❖ 用甘油代替果糖培养嗜热脂肪芽孢杆菌,α淀粉酶产量可提高25倍。
❖ 采用甘露糖作为荧光假单胞杆菌培养基时, 纤维素酶的产量比用半乳糖作为培养基时要 高1500倍以上。
❖ 如果微生物需要某些代谢阻遏物作为碳源, 在工业生产中则可采用限量流加碳源的办法, 便可减少或避免这种阻遏作用。
操纵
DNA
基因
Operon 操纵子
①调节基因(Regulatory gene):
可产生阻遏蛋白,阻遏蛋白能与操纵基因 结合。
S
R
P O Lac z Lac y Lac a
R
DNA
阻遏蛋白
②启动基因(Promotor):
是RNA聚合酶的结合部位和转录起点。
S
R
P O Lac z Lac y Lac a
(1)决定酶合成有两个不同的基因群。
决定酶合成的 两个基因群
操纵子 (operon)
启动基因P 操纵基因O 结构基因S
调节基因R (Regulatory gene)
P: Promotor O: Operator S: Structure
调节 基因
R
启动 基因
结构 S 基因
P O Lac z Lac y Lac a
第二章 酶制剂发酵生产技术
第一节 酶生物合成调控机制
❖ 酶合成方式: 1958 Crick 中心法则
转录 DNA
翻译
mRNA

RNA聚合酶
转录是以DNA为模板,以核苷三磷酸为底物, 在RNA聚合酶(转录酶)的作用下,生成 RNA的过程。
翻译:以mRNA为模板,以氨基酸为底物, 在核糖体上通过各种tRNA,酶和辅助因子的 作用,合成多肽的过程。
2、菌种生产性能鉴定
❖ 生产性能鉴定主要通过初筛和复筛确定。
❖ 初筛是从已分离出来的菌种中挑出能产生目 标酶的菌株,要求检出方法快捷、简便
❖ 初筛多选用平板培养透明圈法
❖ 细胞外的水解酶
1、溶解度——不溶性底物如淀粉、纤维素、酪素、 细胞壁等培养基中生长——透明圈大小
2、酸碱度——酸碱指示剂——变色圈大小和颜色
三、酶合成由于葡萄糖的存在 虽然能迅速生长,但明显地抑制某些分解代 谢诱导酶的形成。
将E.coli培养在含有葡萄糖和乳糖的培养基上,
出现“二峰生长现象”
即使有乳糖存在,也要等葡萄糖耗尽之后诱 导形成-半乳糖苷酶
葡萄糖分解产物对-半乳糖苷酶形成阻遏
S
R
P O Lac z Lac y Lac a
DNA
(2)乳糖酶合成调控方式
A、无诱导物(乳糖)存在
调节 基因
R
阻遏蛋白( 有活性)
启动 操纵 基因 基因
S 结构基因
P O Lac z Lac y Lac a
RNA聚合酶
转录
mRNA
翻译

B、有诱导物(乳糖)存在
调节 基因
R
阻遏蛋白(有活性) 阻遏蛋白(无活性)
一、诱导作用(Induction)
1、概念: 某些酶在通常情况下生物体不能合成或合成 很少,但加入“诱导物”后,就能大量合 成,这种现象称为诱导。
20世纪60年代初 法国 巴斯德研究所 F. Jacob and J. Monod “乳糖操纵子假说”
Lac z Lac y Lac a
乳糖酶
2、乳糖操纵子假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