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会计的监督职能

浅谈会计的监督职能

浅谈会计的监督职能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壮大,会计监督在企业或单位的经营发展过程开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尽管现阶段对会计监督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在实际中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进一步建立健全适合会计监督制度也是非常的迫切和必要。

【关键词】会计会计职能会计监督措施
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核算和监督是会计的两大职能。

长期以来,人们更关注与会计的核算职能,认为会计的工作就是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做到“账平表对”就可以了,而对会计的监督职能如何发挥关心甚少。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壮大,人们对与市场经济活动紧密相关的会计也有了崭新的认识,愈来愈认识到会计在社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会计被人们看作是各种主体单位经济活动的综合管理者和信息提供者,与之相适应的会计监督职能必将更好地为发展市场经济服务。

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程度也应受到相应的重视。

一、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职能也称控制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的功能。

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会计监督的作用
(一)有利于维护国家财经法规
财经法规是一切经济单位从事经济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准绳和依据。

会计监督正是依据国家财经法规,对各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可行性等进行检查,从而促进各单位严格遵守国家财经法规。

会计工作是财政经济工作的基础,一切财务收支都要通过会计这个“关口”。

因此,有效地发挥会计监督职能,对于
防范和制止违犯财经法规的行为,保护国家和集体财产的安全完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有利于强化单位内部的经营管理
会计监督是经济管理的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各单位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对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等方面的监督,保证各单位的经济活动在遵守国家财经法纪的同时,符合本单位的计划、定期、预算和经营管理要求,以便提高经济效益,或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三、会计监督的现状
(一)会计定位造成的局限
首先,从会计的地位来说,通过会计记录而形成的会计信息反映的是单位的所有经济活动和利益关系,是重要的经济信息来源。

因此,以会计为手段,编造虚假会计信息,就成为一些单位和个人谋求不正当利益的手段。

其次,从会计的身份来说,会计隶属于企业,单位会计人员的聘用、提拨、晋级等直接由单位领导决定,而单位领导考虑的首先是个人或单位的利益。

在单位的局部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不相称的情况下,会计人员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很难旗帜鲜明地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

此外,各级会计监督单位在维护会计人员权益方面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也是造成许多会计人员执法力度不足的原因。

(二)会计监督法律约束机制不全
由于会计法律约束机制不全,使得会计不能有效的行使其监督职能,导致会计监督不力。

虽然新的《会计法》已颁布,但是相关配套的法律却没有跟上。

有的企业在新的财务制度运行之后,仍用传统的做法来看待新制度,没有按新制度的要求建立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使得出现“新制度,老观念,老办法”,会计管理混乱。

再者,在会计监督过程中有些概念很模糊,比如说会计监督,审计监督概念模糊,执法机构职责,权限有待明确。

(三)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职业道德观念有待加强
我国的改革开放加快了会计与国际接轨的进程,虽解决了量方面的问题,但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偏低,多数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而且有的还是无证上岗。

再者,会计人员的监督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职业风险意识,职业判断能力弱,自我管制能力差,惟命是从,在权
大于法的思想支配下,有意造假,致使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会计监督弱化,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在所难免。

四、加强会计监督的措施
(一)加强会计监督必须以财政经济法律、法规为依据
财政经济法律、法规是进行经济工作的规范,是经济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会计制度,满足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需要;明确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的执法职责和权限,以实施清晰明了的监督职能;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赔偿和执行力度,对违规违纪的企业及其连带负责人予以曝光同时还要强化一些相关配套法律及相关法规的实施,如《经济法》、《证券法》等,加快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步伐,使会计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单位的会计人员片面理解厂长经理负责制,认为领导说怎么办自己就怎么办;有些单位领导人认为自己对单位的一切工作负责,会计监督也是“我怎么说,你们就怎么办”,等等。

这些认识在当前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是导致会计监督普遍弱化的重要原因。

因此,要在广泛宣传《会计法》关于会计监督规定的同时,对不认真履行会计监督职责,干扰、阻挠会计人员履行监督职责的行为,要依法予以追究责任,扭转会计监督弱化的不正常现象。

(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强化会计监督
我国企业会计监督不力,问题还在于我国企业还未意识到内部监督的重要性,有人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单位是独立的利益主体,应当“遵循利益至上原则”,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各单位的“经济活动中心” ,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职能可以弱化,甚至放弃。

这种认识显然是不正确的,是与《会计法》、《规范》的要求相违背的。

各单位追求其自身的经济利益是应当的,但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必须置于合法这一大前提之下。

合法的经济活动是产生经济利益的前提。

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但不能削弱会计监督,而且要加强包括单位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国家监督在内的多种形式的会计监督。

(三)明确会计责任主体,加强单位负责人在会计监督中的责任
在我国实际工作中,有些单位负责人认为自己是负责人,会计上的事情自己说了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按出了问题将其一推了之或照他的意愿办事,者找个替罪羔羊,减轻自己的责任,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会计监督
工作的正常进行。

因此明确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主体地位,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关键。

作为单位领导人是单位的最高管理者,对本单位,包括会计工作在内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都负有责任。

单位领导人要对会计资料的合法、真实、准确、完整负有责任。

要保证会计资料的合法、真实、准确、完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监督工作能否按规定进行。

这样就加强了单位负责人为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的地位,为会计工作者明确行使会计监督职能提供了保障。

(四)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观念的建设和履行会计监督职责
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强化会计监督的根本要求。

由于会计人员出具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他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的输出结果。

所以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首先是要有较强的法制观念,这样才能在国家会计法律体系下真正履行会计人员的职责,其次是要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有一定的行为规范来自我约束,遵守公共道德,保持良好的信誉。

会计监督是法律赋予会计人员的重要责任,必须严格认真地履行。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更加复杂多样,会计监督变得异常艰巨。

会计人员要履行好会计监督职责,就要认真掌握财经法律、法规、制度,以便准确地判断出各种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合理的界限,不断提高会计监督水平。

(五)加强外部监督即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的作用,构筑完整的会计监督体系
在会计监督中单纯强调内部监督是不够的,也必须强化对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督,也就是加强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

社会审计监督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根据有关规定,以独立第三者的身份对委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对依法公开披露的单位会计报告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

加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的有效性,是提高会计监督力度的外部基础之一。

政府监督主要是指财政部门对单位会计工作的监督。

我国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督、保险监管等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会计监督检查,进行宏观调控。

【参考文献】
【1】周丽君:《浅议会计监督及其运作要求》,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7 【2】霍卫红:《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挥会计监督职能》,财务会计2001.5
【3】肖广英:《浅析“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财务会计,2001.3 【4】赵玉民:《加强会计监督的措施》,林业财务与会计,2002.10
【5】王尚礼:《完善财务制度加强监督职能》财会研究,2001.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