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杭州十里锒铛爬山路线。

杭州十里锒铛爬山路线。

其实从好多地方都可以上山,通常会有以下路线:1、(Y4可以到)云栖竹径——五云山——十里锒铛——龙井村(Y3可以到)2、 (Y3可以到)龙井村——十里锒铛——五云山——云栖竹径(Y4可以到)3、(Y4可以到)云栖竹径——五云山——十里锒铛——天竺山——灵隐(K807可以到)4、(K807可以到)灵隐——天竺山——十里锒铛——五云山——云栖竹径(Y4可以到)杭州十里琅珰攻略浏览:1744 |更新:2013-09-07 14:13一般十里琅珰有两个地方可以上去,你可以从龙井村(K27路公交车直达)这边上去,也可以从上天竺(梅岭隧道口)这边上去.不怕远的朋友也可以做公交车到九溪这边开始爬上去1.此线路适合人群: 屡赴杭城而生景点疲劳,希望远离嘈杂人群,喜欢拥抱大自然,有兴趣徒步崎岖山道2.徒步往返点: 灵隐天竺/梅家坞/云栖/五云山/龙井,个人推荐云栖必走3.适宜徒步季节:夏末至秋皆可,空气山色最佳,只是琅珰岭偶有暴晒路段4.云栖竹径独好,登五云山顶可俯瞰之江,过琅珰岭一览茶园山色远眺西湖风姿5.少背行囊多带水,防晒工作要做好.行至五云山真济寺遗址,注意分清岔路方向6.沿途虽无奇山胜景,走走停停歇歇,细细体会山间乐趣,可以饮茶发呆观古树7.穿一双好鞋,保护环境顶炎炎酷暑拖四岁女童三个半钟点十数里山路自云栖登五云过琅珰岭至天竺紧走慢行喝水无数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终于善始善终留此小记行山、寻道,徒步杭州 [云栖竹径] (2013-07-01 13:15:41)转载▼标签:杭州徒步云栖竹径 y4路公车旅游分类:天南地北瞎溜达以前到杭州,总习惯到南山路上找酒店,这次为配合计划中徒步行走的路线,特意住到西北角曙光路浙大附中一带。

游4(Y4)路车走的路线简直就是为我定制一般:从浙大附中站上车,一直坐到云栖竹径站下,而沿途几乎所有站都是循着我将要完成的徒步线路停靠......所幸在端午假期还没完全来到之时,Y4车上的游客都不多。

沉默地看着车窗外四季浓翠的城市,人来车往......不知道这窗外的绿色能否带给车内我灰暗心绪一点点滋润......Y4开到云栖竹径站时,车上已经只剩下包括我在内的两个乘客,那乘客过来询问我关于云栖竹径的问题,结果发现我计划中的路线正是他渴望的,正苦于人生地不熟的他,有些激动,主动要求跟我凑成一个团——其实我有些抵触,因为这段时间零零总总的不顺心让自己更愿意独处。

但眼前这个胖胖的年轻人真诚的样子,以及言语中惶恐的试探让我不由得轻轻叹了口气。

“好啊!”我平静地回应到,“不过我也是第一次走这条线路,咱们相互关照吧!”“太好了!”胖小伙子的神情瞬间鼓足了劲头。

云栖竹径果然是冷清的。

这份冷清,从下了Y4车,一眼看到路边的景区入口就能感受到,与西湖苏堤白堤或者灵隐山门前的汹涌人潮车阵相比,这里用门可罗雀形容都算是热闹的了......迈过路边的“三聚亭”,马上被一种不见天日的幽深之感笼罩。

许是受常年雨水滋润,连景点白玉石牌上都泛上了青苔。

两座石雕麒麟守护在石径入口,本来沉静的心情又不由得蒙上一层肃穆和敬畏。

麒麟姿态高昂,眼神似乎斜睨着路过它身边的我们。

麒麟石雕前是景区导游指示图,我和同行的胖小伙子进一步确认了路线方案,心想,这个地方应该不会太大,估摸着拍几张照片就可以登五云山了。

麒麟石雕身后是长长的竹道,再猛烈的日晒顿时都被遮盖了起来......甚至都令人觉得有些寒意来。

这座石牌坊应该是云栖竹径最招牌的明信片了。

翠竹相依,草木环绕,石牌坊犹如一老者岿然伫立着,历经千百年,笑看来往尘事。

石牌坊的墩子上早就覆盖上一层细密的青苔绿绒,雨露润过,摸上去甚至都是滑腻腻的...石牌坊上的雕刻均以祥云缭绕为主,正是意会了“云栖”二字的来由: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五云山上的五彩祥云,常飞集坞中栖留,并经久不散,故称“云栖”。

事实上,“云栖竹径”这个名字最精华之笔也在于这个“栖”字上,古人用字之精妙,只有雨中在竹林里行游才可能体会的到,而并不是五彩祥云常栖留在兜云庭附近的缘故。

五云山这里因竹多叶密、含水生云;云栖雾留、又长翠竹。

漫山遍岭终成浩淼竹海,每当气压低沉的时,绵绵的云雾栖息在茫茫的竹丛中,落下细细的雨丝,这雨丝仿佛是翠竹青叶融化的竹沥,从弯曲的竹梢上滚落下来,溻湿了蜿蜒的青石路径,故名为“云栖竹径”。

这一个“栖”字,名词动化,静中含动,怕是有古意禅心之人方可领悟其中妙义。

从云栖石牌坊进入,石径幽窄、翠竹成荫,阵风吹过,竹梢摇曳,整个世界顿时都安静了下来。

漫步在竹的世界里,仰头不见日光。

若即若离,别有情趣。

西湖自古多竹景,云栖竹径,号称西湖竹景之冠。

因为位处杭州西南角,离西湖的距离较远,在杭州诸胜景中最为僻远,然正因了它的远离尘嚣,躲避世态炎凉才更有它清幽的韵味。

据说,尽管云栖地处偏远,但贵如康熙、乾隆二帝,每到西湖,必游云栖。

如今竹径主干道的路面,便是仿康熙年间原状重修的。

路中间一色青石板,两旁镶以卵石块。

青石板与卵石块之间,以黑砖嵌出两条黑线。

据说,黑线当年御道款式,只有皇上才配行走,一般人众须在其外抬脚落步,谁若敢越黑线一步,轻则鞭杖,重则论死。

我在竹径主干道寻摸半天,“黑砖”是看出来了,“卵石”显然已无存,均变成方石块代替。

竹径走了一半,才见售票亭,不过瘦小一个小木屋,要是存心逃票的话,真不是难事。

只不过云栖竹径门票不过8元,加上这里游客稀少,大家还都是很自觉的凑上去买了票。

路边的黄色野花开得正热闹,衬托着满山绿竹之下,很是娇艳,三三两两的游客反倒踟躇在它们面前,有心欣赏片刻。

一只四脚蛇突然停留在我们眼前,注视着我们,我们相互一楞,赶紧举起相机,镜头一晃,四脚蛇又没了踪影......同行的胖小伙子很嫉妒我的眼疾手快,抓拍的照片居然还挺清晰......据说这里有棵树龄千年以上的枫香树,树干三人合抱高近40米,是西湖著名古树。

我心心念念想要找到它,但又无法确定眼前这棵姿态雄壮的是否就是它。

但凭其高眺树干,绰约叶冠,已然足够令人惊叹了。

一棵今年新长成的毛竹,紧靠着这大石块边,让“竹径通幽”四个字更生动和贴切了......洗心亭——来云栖竹径之前,就在很多别人的游记照片里看到它,不过是一汪池水一座亭子而已,但就那不动声色的风范吸引了我,几乎成了我来这里的最初理由。

心亭就在竹径主干道旁,如此恬静如此低调甚至有些乖巧的模样,本来就没了喧哗之心的我们,在池水边停留片刻,便连喘息的声音都不忍心发出了...池水很小但清澈到连每一块石头上的纹路都一目了然,亭子更是朴素但在满世界盈翠的掩映之下反倒显得高雅且亭亭玉立。

池子旁边是座石板桥,石阶而上是竹林,桥洞之下是干涸的山涧......每一块石头面上都是或深或浅的青苔.....在洗心亭处,可以没有丁点儿杂念,石蛙的呱噪声都显得有韵律起来,徐徐凉风吹过,池面没有涟漪,我们的心头却柔软到无所依靠......只有在此地此刻,我们才能真切感受到,最美的景致,其实就是这样的浑然天成,这样的不动声色。

想着还有很长的徒步路线要走,几乎是有些依依不舍地离开洗心厅,回到竹径主干道,蜿蜒的石板路在竹林掩映之下延伸到深处......我和胖小子又折回到洗心亭,从石板桥旁的石阶登上,一个转弯,豁然发现一条漂亮的人工栈道,曲折地穿梭在竹林间。

木栈道虽然不长,但与周遭环境相得益彰,更是几步一个长凳......“哇~~”我们两个2B赶紧拿起相机各种角度横扫~下了木栈道,已是竹林深深,各种水泥石板羊肠小道蜿蜒往前~~~整个人都被竹子包围,深呼吸都是清新之极的竹叶清爽味道......走了很长一段“十面埋伏”,楞是没有看到其他游客~~~各种鸟语虫鸣倒交响曲一般交织吟唱,沉积在我心中的沆瀣在亦步亦趋中渐渐都散了去,脚步轻省起来。

唯一遗憾的是,梅雨季节到来之前,山涧干涸,没有听到溪流丁冬的乐章。

几处桥洞山沟处,只剩浅浅的积水倒影着满天空的影影绰绰......途径一个吊桥给了我们不小的惊喜。

我和胖小子说:“真可惜没个穿着大花裙子的姑娘给我们作模特,否则这般场景,拍人物写真才真正应景了~~~”吊桥不长,但给游山的我们带来足够的趣味。

走走停停,依旧是满眼的毛竹,郁郁葱葱......猛然发现前方一个休憩小亭子下,两位老者谈笑风声地坐在那里。

我和胖小子赶紧举起相机,两位老者看到我们,倒是坦然,给我们一个足够闪亮的POSE和足够灿烂的笑容,终于让我们这一路寂寞的徒步旅程增添了鲜活的光彩。

和两位老者简短寒暄了几句,我们继续赶路。

两位老者依旧自若地坐在原地,继续他们共同的话题。

看着他们的背影,我心底某个地方被小小的触动了一下——我们是要历经多少风雨,才能象他们俩现在这样坐看云起时,都付笑谈中?!在竹林间穿梭半晌,终于又折回到竹径主干道中来,正巧是“双碑亭”所在。

绕亭子一圈,没找到什么双碑,倒是两棵遒劲的古树很有气势地挨着亭子伫立着。

后来看到亭子一旁的文字介绍石牌,原来该亭又名回龙亭,亭内原有康熙所题的“云栖”石碑,传说康熙再游此地时又立一碑记其事,这才是双碑亭名字的来由。

只不过社会动荡,双碑都已不存,连这个亭子都是1978年重建的。

如此看来,只剩的一旁两棵古树或许还能记得千百年前的风花雪月。

过了双碑亭是一条岔路口,往右就是五云山方向,直线往前则是云栖竹径景区最深的一片区域:皇竹亭。

竹林环绕之间,居然是一座别致的园林。

树木与水相互萦绕,令人意想不到的精巧和丰满。

潺潺溪流之间,几片荷叶,伴着几尾锦鲤,不多不少,不闹不寂......没有再涉足园林深处,但见石阶幽幽,便知那边自有一番情趣。

这是什么花?端午前后的杭州城,但凡有水的地方都拥簇着这样成片的蓝色花朵和宽厚的叶子......皇竹亭就屹立在这片园林的尽头。

皇竹亭后依旧是一汪泉水,依傍着假山,常流不息。

一面黑瓦白墙绵延其后。

来到皇竹亭,“一径万竿绿参天,几曲山溪咽细泉”的云栖竹径也算是看了大概了。

班驳亭廊之下,吹着凉风,听着泉水声,看着眼前竹海碧波,放空脑子吧,就这样静静地休憩片刻,极好。

往回走时,看到满地的栀子花开得热闹,不由叹息:“栀子花在这里贱如杂草,随地都能开出花;在北京,它就娇气得很,即便结了花骨朵,等不到开就全枯败了,水土不服啊~”这里居然还入住着一家精品酒店啊。

实在小资得令人牙根痒痒~~~匆匆一瞥,酒店的装潢和云栖寺旧址的风貌气骨貌似挺贴合。

以后若有闲情,还是应该住到这里来,真正是远离了喧嚣,享受这里的“绿、清、凉、静”。

酒店前庭的树阴下,已然有不少中老年人,聚集在此喝茶聊天——人生乐趣,其实全在此时此景了。

我怕我的心会被这番悠闲自在牵引,观望片刻就招呼着胖小子赶紧离开。

折返到双碑亭,从右侧岔路口向五云山进军。

一抬脚,又是满地青苔的石板路,映着从上至下的深深浅浅的草木之绿,无限延伸......行山、寻道,徒步杭州 [十里琅珰] (2013-07-03 11:20:13)转载▼标签:杭州徒步十里琅珰龙井村琅珰岭分类:天南地北瞎溜达郎当岭,又名琅珰岭,古名扪壁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