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
●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 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数学思考
●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 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 展统计观念。
随着社会的的发展,“终身学习”和
“持续、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进一步
得到人们的认同,数学教育面临重大变
革。
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问题
教育内容偏窄偏旧偏深 学习方式单一被动 对书本知识,运算关注比较多, 对情感态度等关注较少 课程实施基本上以教师,课堂 和书本为中心
被动接受式教与学特征
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 “过度练习” 学生很少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 获得知识与发展 学生很少机会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意见 学生追求唯一正确的标准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 合作者。 5、强调过程性评价,全面地评价学生。
6、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学教育的影响。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有价值”的数学应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以往
的知识体验有密切的关系,是对他们有吸引力、 能使他们产生举的内容。应当适合学生在有限的 学习里接触、了解和掌握。 “有价值”的数学是满足素质教育要求的数学, 它应该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和积极向上价 值观的形成,有助于学生的自信心、责任感、合 作意识、创新意识、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学生会因为数学学习而感到生活丰富多彩,感受 数学的内在魅力。
4、情感与态度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 心与求知欲。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 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 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 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 定性。
●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 考的习惯。
在你家或学校周围找一棵阔叶树。 估计这棵树有多少片树叶。
按照这棵树树叶的一般大小(不是太大
或太小)搜集5片树叶(注意收集时不要 损坏树叶)。 1、想办法计算这几片树叶的面积,并由 此算出这棵树每片叶子的平均面积。 2、算算这棵树上树叶的总面积。
3、在有阳光叶,大约25平方米的树叶 能在一天里释放足够一个人呼吸所需的 氧气。你选的这棵树在有阳光时,一天 里释放的氧气足够多少人呼吸的需要?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1、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与 发展性。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 人人都获得必须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强调数学的作用。 3、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趣的 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的方式应该包 括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4、强调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123456789×18=2222222202
123456789×27=3333333303
设计思路
1、知识技能目标
⑴了解(认识):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能 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 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来这一对象。 ⑵理解: 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能明确地 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⑶掌握: 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运用到新 的情境中。 ⑷灵活应用: 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 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行各业都用到了数学
数学教育大众公是时代的要求。21世纪的
公民面临着更多的机会和挑战,必须具有
一定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作出决策的
能力,并能够进行有效的交流,数学素养
成为公民文化素养的一部分。
教育本身的发展
我同正在进入教育普及的时代,教育事
业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要面向全
体学生。
给统计图起名。
你认为这个统计图可能用来表示什么? 按你的想法给这个统计图起名。 根据这个统计图写下你所想到的任何事情。
2、评价内容多维性
3、评价方法多样化
六、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学教育的影响
1、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整 体影响 2、信息技术的发展丰富了数学教学的手段 3、引入计算器具有重要意义 123456789×9=1111111101
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是指有价值的数学 应该、也能够为每一个学生所掌握。让学生在 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 运用数学,在过程中体验数学与周围世界的联 系,以及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任用和意义,逐 步领悟学习数学与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感受 成功,增进自信。
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
•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 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 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
•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 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 •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 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
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 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 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 的应用技能;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 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 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四、关于数学教学与教师角色
1、数学教学方式的改变 2、教师的教学观念与角色的转变
五、关于评价改革
1、评价目标多元化
填空: 3.5吨=( )千克 1020平方分米=( )平方米 一个小数扩大100倍后,小数点再向左移动一位得数是 12.3,原来这个小数是( )。
判断: 分数的分母一定 ,分子和分数值成正比例。 一个质数和比它小的每一个自然数都互质。
统计与概率
结合学生生活,安排统计与概率的内
容 让学生参与统计的过程、体验统计的 概念、逐步形成统计的意识 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 据的方法 逐步体会客观事物的不确定性和事件 发生的可能性
实践与综合应用设计的基本目的
让学生经历实践与研究的历程, 使学生形成对数学的正确态度,
统计观念主要表现在: 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 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 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 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对数据的来源、 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 进行合理的质疑。
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 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 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 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 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 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例、 一个正常人心跳100万次大约需要多长时 间?100万小时相当于多少年?100万张纸 大约有多厚? 例、 某学校为每个学生编号,设定末尾是1 表示男生,用2表示女生;199713321表 示“1997年入学的一年级三班的32号同 学,该同学是男生。”那么, 199532012表示的学生是哪一年入学的? 几年级几班的?学号是多少?是男生还 是女生?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 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 条理地、清晰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述自己的观点。
3、 解决问题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 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 展应用意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 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 和结果。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都获得成功。
二、关于数学的意义与作用
1、数学对人类社会的作用 2、数学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3、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关于数学学习的内容和方式
1、向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数学学习内容 例:公园的门票每张8元,某校组织97人 去公园,带800元钱去够不够?
例:每条小船限乘 4人, 17 人需要租 几条船,你认为怎样分配才合适?
全日制义务教育
《数学课程标准》
解 读
主要内容
数学新课程形成的背景* 基本理念* 目标与内容
时代发展的要求
科学技术的发展* 数学的发展* 教育本身的发展*
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要求*
新时代对公民素质新要求
创新精神与创造力 实践能力
收集与处理信息
合作交流
学习能力
数学的发展
《课程标准》的特点
明确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确定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和
三个学段的具体目标 统一设计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内容 提出明确具体的课程实施建议
基本理念 一、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性质
1、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要促进每一个学 生的发展。 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该向学生提 供有价值的数学。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使每一 个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的课程设计的特点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加强数学知识实际背景; 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感; 重视口算、加强估算,引进计算器; 注重算法多样化; 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 数量关系,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增加了探索规律内容。
空间与图形
以“立体—平面—立体”为主要线索; 强调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适当拓宽活动领域:包括图形认识, 图形的变换,图形与位置等方面; 以实际操作、测量、简单推理为具体 处理方式,强调学生的直观体验; 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发展对图形的审美意识。
2、过程性目标
⑴经历(感受):
在特定的数学活动 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 ⑵体验(体会): 参与特定的数学活 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 获得一些经验。 ⑶探索: 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 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 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