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正定古城旅游景点介绍位于石家庄市区以北15公里处,始建于北周。
厚重的历史积淀,可以让人轻易地在此抓住时间的尾巴。
正定古城素来享有“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的美誉。
城内的隆兴寺更号称“京外名刹之首”,寺中的千手观音曾被鲁迅先生誉为“中国最美的观音”。
景点信息地址:石家庄市区以北15公里处门票:隆兴寺30元、荣国府15元、赵云庙20元、开元寺10元、广惠寺华塔10元、临济寺澄灵塔5元、天宁寺凌霄塔5元。
交通:石家庄火车站对面的柏林大厦有中巴直达正定,车费3元,车程约40分钟;北京南站有4459次列车直达正定,车程约需4个半小时。
自驾车从六里桥走京石高速公路到大瓦窑桥出高速,沿107国道前行,经保定、定州直达正定古城。
景点地图景点相关资料正定古城地处冀中平原,古称常山、真定,历史上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是河北省会石家庄的北大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京广铁路、107国道、京深高速公路纵贯南北,石德铁路、石太铁路、307国道、石黄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坐落境内的石家庄机场已开通20多条国内外航线。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教育名城,正定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文化积淀深厚,享有“古建筑宝库”的美誉。
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
其中,有“京南第一古刹”之称的隆兴寺,是我国现存时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群。
寺内21.3米高的铜铸大悲菩萨是全国最高的立式铜佛,与唐代建筑华塔、开元寺钟楼和须弥塔、天宁寺凌霄塔、临济寺澄灵塔,以及五代遗物文庙大成殿,堪称中华文物之精粹。
正定是一座具历史悠久的旅游文化名城,据史料记载5000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繁衍,春秋时期为鲜虞国,战国时期为中山国,赵灭中山后,遂归赵,秦时属恒山郡,汉初置东垣县,汉高帝十年(公元197年)代相陈造反,叛将赵利守东垣,次年,汉高帝刘邦率师攻克东垣,为表示从此天下真正太平,把东垣县改为真定,至今一千四百多年来,这里一直是府、州、郡、县治所,是当时北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曾与保定、北京并称为"北方三雄镇"。
至今正定南城门上还镶有"三关雄镇"的石刻匾额。
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因避世宗风帧名讳,才改真定为正定,并一直沿用至今。
这里素的“藏龙卧虎之地"的美誉,秦时南越王赵佗,三国名将赵子龙,明代吏部尚书梁梦龙,清代大学士梁清标,北洋军阀时期的临时内阁总理兼陆军总长王世珍,文学家王禹、蔡松年、蔡瑾、李著、著名工程学家怀丙,著名元杂剧家白朴、李文蔚,尚仲贤等均系正定籍人。
这里"风采绮丽、柳绿荷红,"大文学家苏东坡,文天祥、王安石曾写诗作赋,留下名篇,这里"艺文精美,诗风刚直"见于史料的诗人、作家、戏剧家有170多人,留诗400多首,文章200多篇,祖先留下的文物古迹和文化遗产为正定旅游业奠定了雄厚的物质文化基础。
源远流长的历史,为古城留下了众多风格各异的文物古迹和灿烂淳厚的乡土文化遗迹,现有隆兴寺、临济寺、文庙、澄灵塔、须弥塔、凌霄塔、华塔等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处,素有“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之美称,加上寺有寺的传说,塔有塔的故事,历史名人又有不同凡响的经历和传奇,共同构成了正定旅游文化丰厚的基石。
一九八九年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一九九三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其中著名的隆兴寺,是一座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保存完整的古代建筑群,始建于公元586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它和沧州狮子、定州塔、赵州大石桥被誉为河北“四宝”。
近年来,随着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正定依托众多的文物古迹,不断开发新资源,自一九八六年以来,先后兴建了荣国府、宁荣街、西游记一、二宫、封神演义宫、探险乐园、军事游乐园、野城和赵云庙等一批旅游新景观和游乐场所。
一处处现代化旅游新景点与古城内规模宏大的古寺古塔珠联壁合,相映生辉,每年吸引着数百万中外宾客前来观光游览,古城正定已成为省会石家庄市规模最大的旅游胜地。
历史文化宝库——正定正定,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考古资料证明,早在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商、周文化遗址展示着商、周文化的博大气势。
春秋时期。
鲜虞国曾在境内新城铺定都。
战国、秦、汉相继归属中山、恒山、常山。
自北魏皇始三年(公元398年)拓跋硅在此置常山郡治所至清代中叶的一千余年间,这里一直是河北中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正定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给古城正定留下了众多风格迥异的文物古迹,素有“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的雅称,现存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其中隆兴寺尤为著名。
正定是我国县级唯一拥有7处国保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隆兴寺始建于隋,占地面积8.25万平方米,主要建筑分布在南北中轴线及其两侧,院落南北纵深、重叠有序,殿阁高低错落、主次分明,是研究宋代佛教寺院建筑布局的重要实例。
寺内摩尼殿、倒坐观音、转轮藏、龙藏寺碑、铜铸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千佛墩等六处文物堪称全国之最。
如果说隆兴寺是正定古城中的明月、那么分布在城内的四座古塔和其它古建筑,就是天际中的颗颗明星,与隆兴寺遥相辉映。
天宁寺凌霄塔是一座木质结构为主的楼阁式塔,高十八丈,威武雄壮,粗犷奔放,好似古城的守护神,其稳定塔身的塔心柱式结构在早期木塔中屡见不鲜,而国内现存实物则仅此一例。
广惠寺华塔的造型独特,主塔雕塑华美,耸立正中,四隅小塔环绕,高低错落,主次相依,犹如雍荣华贵的贵妇人,是我国现存花塔类型中之佼佼者。
临济寺澄灵塔造型简洁,颇具轻灵之气,宛如婷婷玉立的少女。
它是佛教临济宗的创始人一一唐代高僧义玄禅师的舍利塔;故而被视为临济宗的发样地,:吸引着海内外佛教信徒,在中国佛教史上写下了不朽的一页。
开元寺是研究唐代佛教寺院布局的典型实例,寺内须弥塔朴实无华,颇具唐风,恰似老成持重的长者;寺内钟楼为我国现存唯一的唐代钟楼,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去年发掘的五代时期重107吨的巨型赑屃,也在此寺保护。
另外,国内现存最早的五代时期的文庙大成殿,绵延12公里的古城墙,“大唐清河郡王纪功载政之颂“碑,以兵部尚书梁梦龙和清代大学士梁清标为代表的梁氏家庭之宗祠,梁清标的“蕉林书屋”,民国时期国务院代总理王世珍旧居及王氏双节祠等,都以不同形式记录着古城的沧桑。
正定不仅有着绚丽多姿的地上文物,地下文化遗存亦很丰富。
县文物保管所自1953年成立至今,已收藏文物4000余件,其中,属国家一、二级文物就达173件。
它们以其特有的方式记载了正定新石器时代以来数千年的文明史。
古城景点介绍隆兴寺隆兴寺是一座全国著名的佛教寺院。
始建于隋,时称龙藏寺。
唐改额龙兴寺。
北宋开宝二年(公元969年)宋太祖赵国乱来征河东后驻跸镇州(今正定),到城西由唐代高憎自觉禅师创建的大悲寺礼佛时,得知寺内原供的四丈九尺高的铜铸大悲菩萨毁十五代后汉契丹犯界和后周世宗毁佛铸钱的两次劫难,加之听信寺僧“遇显即毁,迢宋即兴”之谶言后,遂敕令于城内龙兴寺重铸大悲菩萨金身,并差大悲宝阁。
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兴工,至八年(公元975年)落成。
并以此为主体采用中轴线布局大兴扩建,形成了一个南北纵深、规模宏大、气势磅膳的宋代建筑群。
龙兴寺遂跃为“河朔名寺“而倍受历代封建皇室的重视。
元代曾多次赐金重修,并赐田亩、经卷、长明灯钱资助寺院的经济和佛事,致使龙兴寺僧徒增多,规制完善,日臻隆盛。
著名高憎胆巴曾一度住持龙兴寺,并施白金千两重修大觉六师殿。
明万历年间救修寺内主要建筑和佛像。
清朝康、乾二帝出巡曾多次于此驻驾,拈香礼佛,以祈皇图永固。
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至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至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两度奉敕大修,并于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在西侧增建帝王行官、形成了东为僧徒起居之处、中为佛事活动场所、西为行宫三路并举的建筑格局,达到了鼎盛时期。
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赐额“隆兴寺”,并被誉为“海内宝刹第一名区”。
清朝末叶至民国年间,政治腐败,经济凋敝,战争频仍,隆兴寺也随之颓败。
请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西路的行宫被天主教堂侵占,中、东两路建筑也是殿阁倾堪,僧堂损漏。
寺院游僧日少,门庭冷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隆兴寺受到了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科学保护。
196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1953年成立专门文物保管机构至今,国家屡拨巨款对寺院进行修茸和扩建,使古刹逐渐恢复其盛世风貌。
隆兴寺现有面积82500平方米,主要建筑分布在南北中轴线及其两侧。
南面迎门为一座高大的一字琉璃照壁,自三路单孔石桥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觉六师殿(遗址)、摩尼殿、牌楼门、戒坛、慈氏阁、转轮藏阁、康熙乾隆二御碑亭、大悲阁、御书楼和集庆阁(遗址)、弥陀殿、龙泉井亭,中轴线末端为1959年从正定城内崇因寺迁来的毗卢殿。
院落南北纵深、重叠有序,殿闻高低错落、主次分明,是研究宋代佛教寺院建筑布局的重要实例。
隆兴寺集末、明、清建筑艺术与瑰丽众多的佛教文化艺术于一体。
其中天王殿、摩尼殿、转轮藏阁、慈氏阁这四座宋代殿阁结构上各具风格,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均占重要地位。
天王殿是隆兴寺的第一重殿,单槽歇山顶,七檀中柱式。
虽经清乾隆年间改修,但从其梁架结构、斗拱运用和构件制作手法上分析,应是这四座宋代建筑中最古的一处。
(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天王殿后大觉六师殿遗址北面。
为隆兴寺现存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最高的摩尼殿。
建于北宋皇柏四年(公元1052年)。
大殿建在1.2米高的台基上,殿面阔、进深皆七间,重榴歇山顶。
奇特的是,正方形殿身每面正中各出一山花向前的歇山式抱厦,使平面形成十字形。
由于殿身和四抱厦的整体组合,大殿外观重叠雄伟。
对此,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大加赞赏:“这种的布局,我们平时除去北平故宫紫禁城角楼外,只在宋画里见过;那种画意的溉洒、古劲的庄严,的确令人起一种不可言喻的感觉,尤其是在立体布局的观点上,这摩尼殿重叠雄伟,可以算是艺臻极品,而在中国建筑物里也是别开生面。
“殿内正中佛坛上供宋塑释迎牟尼和迎叶、阿难二弟子及明塑支殊、普贤二菩萨。
内槽背壁的北面,通壁悬塑五彩海岛观音。
山石突死起伏,样云黄绕其间,泉水喷涌,碧波鳞鳞,山中静修的罗汉和威武的天神各具风姿。
而最令人仰叹的则是正中的观音像。
像高3.4米,面容秀丽恬静,姿态优雅端庄、恰似世俗生活中一位完美的女性。
她那人格化了的仪表,一扫宗教偶像的呆板作风,这一艺术上的突破,令人叹为观止。
1923年鲁迅先生曾于北平山本照相馆购得此观音照片,并视若佛教美学佳作,陈放于自己的书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