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生物技术导论-2基因工程与食品产业

食品生物技术导论-2基因工程与食品产业


肺 炎 链 球 菌 转 化 实 验
三、DNA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DNA的组成
脱氧核糖核酸 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NA是由大量的脱氧核 糖核苷酸组成的线状或环状生物大分子。由脱氧 核糖、碱基和磷酸基团组成。 组成DNA的碱基有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 啶(C)和胸腺嘧啶(T) DNA链的一端为游离的是5‘磷酸基团,称为5’端, 而另一端为游离的是3‘羟基基团,称为3’端。 DNA链中的脱氧核苷酸可以用碱基来表示。
图描绘成功。为后基因组时代的诞生拉开了序幕 。
基因学说的创立

孟德尔
‚融合遗传‛学说: 双亲的遗传物质类似于一种液生物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互不沾染, 也不混合,而是呈颗粒状地独立存在的 实体,可以各自分离,也可自由组合。
• 孟德尔最早提出遗传因子的概念。他推 想生物的每一种性状都是遗传因子控制 的,这些因子从亲代到子代,代代相传。 • 丹麦生物学家W.Johannsen根据希腊文 “给予生命”之义,创造了基因一词。
基因工程操作分为四个步骤:
(1)在供体细胞中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基 因,以分离出含有特定的基因片段或人工 合成目的基因并制备运载体; (2)把获得的目的基因与制备好的运载体 用DNA连接酶连接组成重组体; (3)把重组体引入宿主细胞; (4)筛选、鉴定出含有外源目的基因的菌 体或个体。
二、基因研究的发展过程
第二章 基因工程与食品产业
• • • • • • • 一、基因工程概述 二、基因工程的发展过程 三、DNA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四、DNA分子的提取与检测技术 五、工具酶和基因载体 六、基因工程的基本技术 七、基因工程在食品产业中的应用
一、基因工程概述
基因工程也就是DNA重组技术,是用人 工的方法把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基因) 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剪切、拼接、重组, 形成重组体,然后再把重组体引入受体细 胞中得以高效表达,最终获得人们所需要 的基因产物。 基因工程的实施包括四个必要的条件: 工具酶、基因、载体和受体
DNA变性、复性与杂交
DNA变性:在高温及强碱长期保持下,双链 DNA分子氢键断裂,两条链完全分离,形成 单DNA分子。 复性或退火:变性DNA分子经处理又可重新 形成天然DNA分子,这个过程称~。降低温 度、pH及增加盐浓度均可促进DNA的复性。 此性质在基因工程的很多操作中常被利用。 如PCR扩增技术。 杂交:当复性DNA分子由不同的两条链分子形 成时,这种复性称为杂交。
•基因工程研究的理论依据
•(1)不同基因具有相同的物质基础:具有遗传功能
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DNA片段;
(2)基因是可切割的:大多数基因彼此之间存在
着间隔序列;
(3)基因是可以转移的:基因可在不同生物之间
转移,或在染色体DNA上移动;
(4)多肽与基因之间存在对应关系:普遍认
为,一种多肽就有一种相应的基因;
DNA的功能
DNA分子能在细胞内复制 半保留复制:DNA在复制过程中,双 链解开形成单链,然后以每条单链为 模板,在DNA聚合酶和游离核苷酸的 参与下,按照碱基配对原理,吸引带 有互补碱基的核苷酸,由此产生的两 个子代DNA分子与亲代分子的碱基顺 序完全一样,并且在每个子代分子的 双链中都保留有一条亲代的DNA链。
(5)遗传密码是通用的:一系列三联密码子
同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所有生物中
都是相同的; (6)基因可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 代:经重组的基因一般来说是能传代的。
基因工程的主要内容
与宏观的工程一样,基因
工程的操作也需要经过
“切”、“接”、“检查” 等过程,只是各种操作的 工具不同,被操作的对象 是肉眼难以直接观察的核 酸分子。
DNA的复制总是始于复制起始位点。 从复制起始位点开始复制出一个DNA 分子或一个DNA片段的核苷酸序列称 为一个复制单位或一个复制子。
半保留复制
DNA的修复
• DNA的修复 – DNA复制时可能由于DNA聚合酶引发的偶然 的错误,或者由于环境因素致使DNA产生序 列上的错误,此时生物体内存在着的修复 系统就会对DNA的变异起保护修复的作用。
DNA的结构
DNA通常以双链形式存在。按照碱基A-T互补配 对、G-C互补配对的原则,通过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形成稳定的双螺旋结构。为便于书写,双链DNA的 核苷酸序列往往以5‘→3’走向的单链DNA的核苷酸序 列来表示。如,DNA片段3’-CTAGTACGGTAG-5’ 可写成5‘-GATCATGCCATC-3’ DNA分子有的以线形存在,有的以环状存在。
摩尔根实验室用果蝇为材料的工作,确定 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规律,创立了遗传 的染色体理论。他指出“种质必须由某种独 立的要素组成,正是这些要素我们叫做遗传 因子,或者更简单地叫做基因” 。
基因与DNA分子
首先用实验证明基因的化学本质是DNA的是 美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O.T. Avery。他所进行 的细菌转化研究证实,进入细菌改变特性的遗 传物质是 DNA,而不是蛋白质。 后继的一些研究者也用实验肯定了Avery的 结论。 遗传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进而着手研究维系 生命现象的基础-DNA分子的自我复制的过程。
• 1977年英国分子生物学家F.Sanger发明了快速DNA测序
技术并首先完成的噬菌体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定 。
• 1982年第一个由基因工程菌生产的药物胰岛素已在美 国和英国获准使用。 • 1983年第一个转基因植物培育成功。 • 1992年第一个转基因玉米及转基因小麦植株诞生。 • 1994年转基因番茄上市。 • 1996年完成了酵母基因组DNA的全序列测定。 • 2003年《人类基因组计划》经过20多年努力已宣布草
• DNA修复主要包括三个步骤: – DNA修复核酸酶对DNA双链上不正常的碱基 的识别与切割; – DNA聚合酶对已切割区域的重新合成; – DNA连接酶对剩下切口的修补。
四、DNA分子的提取与检测技术
•1、天然DNA的分类与存在形式 (1)染色体DNA (2)质粒DNA (3)病毒和噬菌体DNA (4)线粒体和叶绿体DN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