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施工方案编制:审核:批准:施工方案本工程施工方案及主要技术措施是根据建设单位的要求及国家现行施工验收规范,质量评定标准及省市有关规定和《山东省建筑施工安全文明卫生工地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的。
本工程为冷库设备、管路安装工作,根据本工程特点我们在施工的时候采取保证安全、质量的完成该项工程,达到建设单位的满意。
一、工程概况机房设备吊装就位、管路连接、系统气密实验、低温系统保温、设备调试、库房排管及搁架排管安装、改造等工作.二、安装、改造工程施工要求1、施工现场的三通一平(水、电、道路畅通,场地平整);2、注意事项A、施工前要作好准备工作,机具齐全有效,检查材料是否与图纸及现场情况相符,并注意根据现场条件选择合适的施工顺序和施工方法。
B、施工过程中注意配合,搬运过程中要注意几个人协调一致,轻拿轻放,保护好设备、材料。
C、施工中要配备专门的安全员,准备好灭火机具,显要处悬挂禁烟火标示牌,现场各施工方人员及甲方工作人员要协同合力,杜绝火灾、安全事故发生。
三、各部分施工方案1、施工顺序a、机房制冷系统:(1)设备部分:基础检查—设备开箱检查—设备就位找正—灌浆—二次找正—清洗检查调整—空运转—负荷试车。
(2)管道:安装支吊架(并刷油漆)—管道打砂吹污—外刷防锈漆—现场管路安装、改造—试压吹污—气密性试验—真空试验—灌氨—试车—保温。
b、电气安装工程施工方案2、机房制冷系统分部工程2.1设备安装分项(一)制冷设备安装前的工艺准备(1)熟悉和审查图纸。
应由施工技术负责人会同工段长和施工员,根据图纸要求进行技术交底;并仔细审查,使图纸上差错消除在施工之前,对不合理的问题应提请设计人员考虑修改,使设计的图纸更符合实际情况,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更加便于施工。
同时注意安装前应检查压力容器的竣工图样、产品质量证明书、压力容器产品安全质量监督检验证书是否齐全。
(2)基础的检查和验收。
在基础施工完成后,设备就位前,为保证安装质量,避免不必要的返工,应对基础进行严格的检查和验收工作,具体就是根据图纸和技术规范进行全面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的外形尺寸、标高、坐标位置、强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基础形状、基础各部分的主要尺寸及预留孔洞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地脚螺栓及予埋铁位置是否正确,强度、长度是否符合标准。
基础验收时尺寸的偏差:长度不大于20mm,凹凸不大于10mm,地脚螺栓孔中心距不大于5mm,机座主要轴线之间的尺寸不大于2mm。
如不符应会同监理或建设单位提出修改意见。
检查完毕要根据实物认真填写“基础验收纪录”,并作工序交接记录。
(3)会同建设单位管理人员一起对机器设备、附件及其所用阀门等规格、数量及装箱单进行开箱清点和外观检查,将检查的结果填入“设备开箱检查记录”表格中,作为设备技术档案存档。
(二)施工机具、人员的准备(1)吊车、叉车、汽车、倒链、钢丝绳、撬杠、滚杠、电焊机、活扳手、水平尺、框架水平仪等。
(2)所需工种人员有管工、焊工、力工,特殊工种有吊车司机、起吊员、汽车司机以上人员由工段长统一安排。
(三)制冷压缩机的安装(1)基础表面放垫铁。
放垫铁的目的是通过调整垫铁的厚度,使安装的机器设备达到设计的水平度和标高,增加机器的稳定性,便于二次灌浆。
垫铁不能太高,一般高度在30~60mm 之间,块数一般不超过3-4块,且要求垫铁表面平整,以保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同一组垫铁尺寸要一样,放置必须整齐。
设备安放好后,同一组垫铁应点焊在一起,以免工作时松动。
(2)压缩机的粗平∶把准备好的各组垫铁放在地脚螺栓孔两侧,用拉线法看其高度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应加以调整。
机器吊装就位时,各轴线应对齐,地脚螺栓在孔内能自由活动,不得有撬别现象。
通过调整斜垫铁在公共底座上找正水平,在找正时用水平尺分别测量压缩机的纵向和横向水平度。
水平仪的测量面通常选用汽缸顶平面或压缩机顶部阀门端面。
用细碎石混凝土(通常混凝土的标号要比浇注基础的混凝土标号高些),填满地脚螺栓孔,灌浆时要严密捣实,在地脚螺栓孔中的混凝土结硬以前且不可拧紧地脚螺栓。
(3)压缩机的精平:当浇灌地脚螺栓的混凝土强度达到70%以上时,可进行精平。
用水平尺侧压缩机顶平面纵、横方向的水平度,活塞式压缩机一般不大于0.5:1000,螺杆式制冷压缩机一般不大于1.5:1000。
哪一面底,就用锤轻轻敲打哪一面的斜垫铁,由底到高反复测量,反复调整,直至合格为止。
水平度找好后,均匀拧紧地脚螺栓。
精平合格后,将垫铁互相焊牢,进行二次灌浆,并将垫铁埋在混凝土里,待二次灌浆后,可将基础表面粉光。
(4)压缩机联轴器的校正(校正内容:不同心、不平度):在校正联轴器的中心时,通常以制冷压缩机为基准,移动电动机,使电动机的轴与制冷压缩机的轴对中。
联轴器初步找正,不转动两轴,以角尺的一边靠在联轴器的外缘表面上,按上、下、左、右的次序进行测量,直到两半联轴器平直为准。
电动机与制冷压缩机的联轴器外缘表面平齐,只表明联轴器的外缘轴线同心,而有时由于联轴器存在制造上的偏差,还要进行精确找正,一般用一点法来进行。
一点法是指测量一个位置上的径向间隙。
测量时,让两半联轴器向着同一个方向同时旋转,测施转到0°、90°、180°、270°四个不同位置时径向间隙值,比较对称点上的两个径向间隙值(0°与180°位置、90°与270°位置),若对称点上的数值不超过产品说明书上允许的不同度偏心差(同轴度不得大于0.1mm),则认为合格,否则需进行调整。
调整通常采用在垂直方向加减电动机支脚下面的垫片或在水平方向移动电动机位置进行找正。
根据偏移情况采取逐渐逼近的经验方法来实现。
(四)制冷辅助设备的安装(1)立式冷凝器:高压贮液器安装水平线应向集油包端倾斜,倾斜度为0.2%-0.3%。
若无集油包则应向放油管一侧倾斜,安装时应先拆下玻璃管液面指示器,待安放妥当后再装上,若立式冷凝器放置在室外应搭设遮阳棚避免阳光直射,当有数台高压贮液器同处一个系统安装时,不论桶径大小,要求其顶端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2)低压循环桶:低压循环桶的安装要垂直,底面要水平且注意配管的连接,不要接错。
安放的位置除考虑隔热层厚度外,还要留有隔热层施工空间。
(3)螺杆压缩机组:螺杆压缩机组装时,放油管处应宽畅,以防放油时带出氨液难以及时处理而酿成事故,集油器的降压管接回汽管时,应离压缩机吸入口稍远些,避免降压回收油中制冷剂时,引起制冷压缩机湿冲程。
(五)系统的排污整个系统安装完成后,一般用0.6MPa的压缩空气进行系统吹污,排污口应该设置在管路、设备的最低处,排污总的原则是:污物吹除干净,系统内不含水分,不损伤阀门。
(六)系统的试压和检漏系统经排污后,应以压缩空气进行系统试压、检漏的工作。
当设计和设备技术文件无规系统定压后,经24小时允许降压压力0.03 MPa为合格。
在试压前,有些阀门和指示器不需要经过24小时的压力试验,如氨泵、浮球阀、浮球液位指示器等,可将有关控制阀关闭,以免时间过长,压力过高,使浮球损坏。
一般用0.8~1MPa的气压在短时间(1小时左右)内进行找漏即可。
检漏,一般用肥皂水涂在各连接处和焊缝处,肥皂水要有一定的浓度,不宜太稀,否则涂在检查部位上停留的时间太短,不宜发现泄漏。
涂肥皂水应边涂边仔细观察,看到有小到大的气泡,即可断定此处泄漏。
对焊接处检漏,应将焊渣除尽,否则,可能会发生因焊渣堵住气孔而一时查不出泄漏,而使用一段时间后,泄漏就产生了。
在观察泄漏部位比较困难的地方,可用小镜子照管壁背面等方法来检查。
检漏工作要仔细反复检查,且不可草率从事。
(七)系统抽空系统在排污和试压检漏后,应进行系统抽空,排除系统中的空气、水分和其它不凝性气体。
抽真空要分次进行,以使系统内压力平衡。
当抽真空至剩余压力小于5.33KPa(40mmHg)。
保持24小时,系统内升压不超过0.667KPa(5mmHg)为合格。
(八)制冷设备安装前的一般要求及注意事项(1)制冷设备到现场后,应加以检查和妥善保管。
对封口已敞开的应重新封口,防止污物进入,减少铁锈。
对放置过久的设备,安装前应检查内部是否有锈蚀和污物污染。
如果有必须把设备吊起,敲击容器壁,使铁锈污物等从大的连接管口处倒出,然后用0.6MPa的压缩空气进行单体排污,一般在三次以上,直到排净为止。
(2)对有玻璃管液面指示器的设备,在安装时,应将其拆下,在设备安装就位后重新装上。
(3)在设备安装搬运、起吊时应注意设备上的法兰、接口等部位不能碰撞,选择的起吊点及绳扣要注意位置。
2.2管道安装分项(一)管道安装的基本原则(1)回气管路排列在上,供液管路排列在下。
(2)保温管路排列在上,不保温管路排列在下,管之间距离不得小于300mm。
(3)小口径管路应尽量支承在大口径管路上方或吊挂在大口径管路下面,大口径管路靠墙安装,小口径管路排列在外面。
(4)不经常检修的管路排列在上,检查频繁的管路排列在下、在外面。
(5)高压管路靠墙安装,低压管路排列在外面。
(二)管道的布置(1)管道布置应统一安排,力求做到经济合理,适当照顾美观,考虑共用支架、吊点、孔洞,尽可能节省隔热保温工程的工作量。
(2)在同一标高上管道不应有平面交叉,以免形成汽囊和液囊,在绕过建筑物的梁时,也不允许形成上下弯。
(3)各种管道在支架、吊架上的排列应先安排低压管道,再安排高压管道;先安排大口径管道,再安排小口径管道;先安排主要管道,再安排次要管道;在管道重叠布置时,应该高温管道在低温管道上。
低温管道在支吊架上固定,要用经过防腐处理的木材做垫块,不应与型钢制作的支吊架直接接触。
(4)穿过冷库建筑围护结构时,管道应尽量合并穿墙孔洞;(5)库房内部的管道应吊在梁板上,不应在内衬墙上设吊架,所有吊点应在土建施工时予埋;(6)高压排汽管应牢牢固定,不得有震动现象,当其穿过砖墙时应设有套管,管道与套管之间留有10mm左右的空隙,并用石棉灰填实,以防震坏砖墙;(7)在冷间内多组冷却排管合用供液、回汽管时,应采取先进后出式。
(三)管道的除锈(1)输送制冷剂的管道内外壁必须彻底除锈,内壁须用钢丝刷除锈,往复数十次直至管内污物、铁锈等彻底消除后再用干净的白布擦净,然后用干燥压缩空气吹除管内锈粉和污物,直至管口处喷出的空气在白纸上无污物方为合格。
(2)除锈完毕后采取防锈防湿措施,两头封闭以免污物进入管内,待安装时使用,管道外壁除锈后即行刷红丹漆二道。
(四)管道的焊接(1)管壁厚度3mm以上可用电焊,焊接时需对管端加工或留有1~3 mm 的钝边及30~350的V型坡口,管道焊接应使焊后管道达到横平竖直,不能有弯曲、搭口现象;(2)为保证焊接质量,每一焊口的焊接次数最多不得超过两次,超过两次时应将焊口锯掉另换管子焊接,管子堵头用3倍于管壁厚度的A3钢板;(3)烧焊接头时,如另一端为丝口接头,则两端需保持150~200cm的间距,以免一端烧焊时,高热会影响另一端丝口上黄铅粉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