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在社会功能上,马克思主义哲学 突出了哲学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哲 学真正成为无产阶级和进步人类认识 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哲学把无产阶 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 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 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 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以实 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高度统 一。其科学性表现为它坚持彻底的唯 物主义立场和探求真理的求实态度, 革命性表现为它坚持对现实的辩证理 解和主体能动的创新精神以及哲学的 批判功能。
马哲学
普遍规律
科学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在理论内容上,它实现了唯物论 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 观的统一,形成了彻底的完备的现代 唯物主义哲学体系。
问题 哲学
近代唯物论
近代唯心论
马义哲学
世界本原
存在状态 历史观
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 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
辩证法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辩证法 辩证唯物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
一、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1、哲学、世界观、人生观 2、哲学的一般特点 3、哲学的基本问题 4、世界的存在状态问题
辩证法
辩证法
是主张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 展的世界观方法论,用联系、运动、 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古代朴素辩证法 辩证法 唯心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
一、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1、哲学、世界观、人生观 2、哲学的一般特点 3、哲学的基本问题
基本问题第一方面
基本问题第一方面题
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 本原,谁是第一性的问题。根据对这一 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 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流派。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 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 即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 和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物 主义。
理论来源
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
•发展和内在联系的思想
•对立统一的思想
•主观能动性的思想 •历史和逻辑统一的思想
理论来源
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
•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
?
存在
可知论
认为物质和意识具 有同一性,主张世界 是可以认识的。
凡以知,物之理也, 可以知,人之性也。
荀 子
不可知论
认为物质和意识不具有同 一性,否认思维认识世界或 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休谟 康德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
一、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1、哲学、世界观、人生观 2、哲学的一般特点 3、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1、哲学、世界观、人生观 2、哲学的一般特点 3、哲学的基本问题 4、世界的存在状态问题
辩证法 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
是主张世界静止不变和事物 孤立存在的世界观方法论,用孤 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飞鸟之景, 未尝动也。
公孙龙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 的世界观和 方法论
当代科技革命的挑战
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的挑战
当代社会变革的挑战
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
马克思主义哲学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挑战
当代社会变革的挑战
资本主义呈现表面繁荣
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的挑战
当代西方哲学和社会思潮的挑战
孔德
穆勒
罗素
维特根斯坦
科学主义思潮
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的挑战
当代西方哲学和社会思潮的挑战
叔本华
尼采
雅斯贝尔斯
1、马克思主义哲学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 核心的、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 系,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 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科学的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构 原则,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 心内容。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
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培根
霍布斯
洛克
狄德罗
爱尔维修
霍尔巴赫
拉美特里
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认为精神是世 界的本原,坚持精 神第一性;物质是 精神的产物或表现。
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物是感觉的复合 贝克莱
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即是宇宙
陆九渊
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既非旗动,亦非风动,仁者心动。 旗动! 风动!
一、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和本质特征
1、马克思主义哲学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在研究对象上,它为哲学找 到了永不枯竭的生命源泉,使哲 学真正成为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旧哲学 特殊规律 科学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发展的必然性
从挑战的客观性质来 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所遇 到的挑战是同一时代精神 发展过程中的挑战。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发展的必然性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来看,其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高度 统一的本质特征也决定了它具有适应 时代需要而不断发展的强大生命力。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本质特征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 的 世 界观 一、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和方法论
1、哲学、世界观、人生观
哲学
哲学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 的世界观。
理论化
世界观
系统化
哲学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 世界观和方 法论
一、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1、哲学、世界观、人生观
哲学 世界观
世界观
人们对于包 括自然界、社会 和人的精神世界 在内的整个世界 的总的看法和根 本观点。
一、时代主题的转换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的挑战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需要一个大发展 1、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发展的必然性 2、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
是指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 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它的经过实 践反复检验具有真理性的基本原理。 即:
坚持实践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19世纪末20世纪初 面对时代的前 进、革命的发展和 科学的进步,以列 宁为主要代表的俄 国共产党人,把马 克思主义及其哲学 推进到了列宁主义 阶段。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一、时代主题的转换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的挑战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精神 2、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的挑战
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的挑战
大卫.李嘉 图
亚当.斯 密
社会科学前提
法国复辟时期的历史理 论尤其是阶级斗争学说
梯叶里
基佐
社会科学前提
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圣西门 傅立叶 欧文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
一、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1、历史背景 2、科学前提 3、理论来源
理论来源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
认为物质是世界 的本原,坚持物质第 一性;精神是物质的 产物或表现。
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把“物质” 理解为自然界 中一种或几种 具体的物质形 态,如水、火、 气等。
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特别是机械唯物主义把“物质” 理解为当时所发现的物质结构的最 小层次——原子,把原子的某些物 理属性(如质量不变性、广延性、 不可入性和不可分性)当成一切物 质的共同属性。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
一、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1、历史背景 2、科学前提 3、理论来源 4、主观条件
主观条件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
勤奋学习和伟大实践
主观条件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
一、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和本质特征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 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第四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 义 和方法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 学的世界观和 方法论 一、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
然性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和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一、时代主题的转换与马克 思主义哲学面临的挑 战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 需要一个大发展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与现时代
一、时代主题的转换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的挑战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精神
19世纪70年代以后
面对时代主题的转 换,马克思、恩格斯适 应工人阶级合法斗争的 需要,对辩证唯物主义 自然观和历史观进行深 入系统的研究,进一步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 义哲学。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科 学的世界观和 一、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方法论
1、哲学、世界观、人生观
哲学 世界观 人生观
人生观
人们对人生目的和 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它是一定世界观在人生 问题上的表现。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哲 学
世 界 观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
一、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是指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立场、 观点、方法和基本原理的前提下,科学地反 映人类在实践领域和认识领域所取得的最新 成果,及时地回答和解决时代提出的重大问 题,从中得出新的结论,升华新的范畴,形 成新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