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系统工程第一章思考题
3
2
2
1
1
3
3
1
2
4
1
2
2
5
2
2
3
6
3
2
1
7
1
3
1
8
2
3
2
9
3
3
3
⑴指出按第几次试验的条件进行实际生产?
⑵进行计算分析,确定重点因素,指出每个因素较好的水平。
⑶画趋势图,指出有关因素的调整方向?
解:⑴第 8 次产量最高,所以应按第 8 次试验的条件进行生产。
⑵第一方面,计算每个因素各水平相应的试验结果之和。
1. 联系实际说明对系统概念的理解。 答: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 机整体。例如驰名中外的四川都江堰水利工程就是由“鱼嘴”岷江分洪工程,“飞 沙堰”分洪排水工程,“宝瓶口”引水工程三部分巧妙结合而成的一个整体工程, 该工程考虑了排沙,引水,防洪等诸多方面,而且各方面相互作用,相互依赖, 使工程兼有防洪,灌溉,漂木,行舟等功能,是一个符合系统思想的典型实例。
2. 举例说明在管理控制中如何达到智慧大成。 答:人机结合的智能系统,实质上是一个“人脑+电脑”的工作过程,人脑重在管理创新, 电脑重在管理效率,人脑与电脑形成一种同事关系,各自完成自己最擅长的任务,依靠合作 达到智慧大成。
5.根据 5-21 试验结果。
表 5-21 正交试验表
因素
A
B
C
试验号
1
1
1
是井然有序,有条不紊的。如果说一个公司没有等级性,层次模糊,每个 人都单干,这个公司必然倒闭 (3)动态平衡原则:系统不仅由内部各个要素制约,同时还受到有关外部 系统的约束,随着时间,环境及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变化而变化,管理创新 应随着对象系统的发展,而不时的修改控制方案。 (4)与时俱进原则:任何企业都应该跟着时代的步伐,无法做到与时俱进, 而只在墨守成规的企业必定会被淘汰。
出发,对系统的功能或有效度进行的全面衡量。他是在技术评价、经济评价、生态环境评价 等单项评价的基础上,对系统方案价值的大小进行综合评定。
2. 正确理解系统中价值的概念。 答:系统价值是指系统的运行效果或决策目标的实现程度。价值属性具有相对性和可分性两 方面的特性:因评价主体的不同,对价值属性的认识和评估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而系统的 价值属性也包括多方面的因素。
2.简述硬系统方法的内容及其适用范围。 答:硬系统方法是将系统工程的活动,分为前后紧密连接的 7 个阶段和 7 个步 骤,同时又考虑到完成各阶段和各步骤需要的各种专业知识,为解决规模较大, 结构复杂,涉及因素众多的大系统,提供的一个统一的思想方法。它的核心内容 是模型化和最优化,适用于工程项目任务明确,问题结构清楚,可以充分运用自 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有的项目甚至可以进行试验的问题等方 面。
4.韧系统方法有哪些特点?其逻辑程序主要包括那几个部分? 答:韧系统方法主要有三方面的特点:a.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b.前馈与反馈相结 合 c.规范与灵活相结合。
其逻辑程序主要包括三部分:a.管理定位 b.对半结构化,非结构化等不良结 构为主的管理问题的处理过程 c.对以结构良好的问题为主的解决过程。
3. 简述软系统方法的内容及其适用范围。 答:软系统方法首先对问题现状进行说明,其次搞清问题的关联因素,然后描述 概念模型, 再与现状进行比较,逐步得出满意的可行解,再对问题加以实施。 它的核心不是最优化,而是进行比较,强调找出满意的,可行的结果。适用于无 法确定“最优”的社会问题和科学问题以及有些只有通过概念模型或意识模型的 讨论和分析后才能得出满意的可行解的问题。
C 的效用
—5
0 6 13
21 30
解:①40000×20%-10000×80%=0 美元
②A:-5×80%+10×20%=-2
B: -5×80%+20×20%= 0 C: -5×80%+30×20%= 2 答:①该投资的期望货币收益是 0 美元。②A 的效用为—2,B 的效用为 0,C 的效用为 2, 所以 C 将投资这个企业,因为 C 的期望效用最大。 1. 举例说明管理优化控制的基本要点。 答:所谓优化控制就是在各种不同资源配置方案中,选择一种合适的方案,以最大限度的实 现管理目标的要求。根据优化控制的要求,管理的重点有事后算账、事中调整(反馈)转变 为与事先优化(前馈)相结合的前馈—反馈耦合控制系统,其基本要点有反馈、前馈和智能 控制。企业如果单纯采取反馈控制,待产品进入市场,了解到销售情况再反馈到经营决策部 门,时间就有点晚了,如果产品滞销,再追加生产,从投料到加工装配上市都需要时间,这 就有可能使产品在市场上脱销,如果产品滞销,就有可能使产品大量积压,使企业陷入困境, 因此企业必须反馈与前馈相结合,并进行智能控制,才能实现管理的彻底优化。
230
225
201
1 23 (A)
水平
产量 246
210 201
123 (B)
水平
产量 225 224 207
123
水平
(C)
从图中可以看出:因素 B 对产量影响程度较大,A 也较清楚,C 也有规律,都是随着水平 的增加,产量有增长趋势所以可以适当提高各因素水平。
1. 正确理解系统评价和系统综合评价的概念。
答:所谓系统评价就是综合评定系统的价值。具体地说,它是根据事先确定的系统决策目标,
通过资料的收集和提炼,利用综合评估模型,从技术和经济等方面,对系统各方案的价值属
性进行综合评定,从中选出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社会效益好的最佳满意方案。
系统综合评价是以系统思想为指导,统筹兼顾个子系统的局部要求,从系统的总体目标
8.层次分析法的分析步骤如何? 解:(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
(2)构造判断矩阵(以矩阵的形式来表达每一层次中各要素相对上层某要素的相 对重要性)
(3)一致性检验 (4)层次单排序(方根发和求和法) (5)层次总排序
9、设备购买方案综合评价 O,要求性能先进(U1),价格低(U2),便于维护(U3)。主要 型号为:A1,A2,A3 等,建立判断矩阵 O-U 和 U-A 如下,试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方案排序。 (R.I=0.58.)
因素 A:
水平 1:71+82+77=230 水平 2:71+69+85=225 水平 3:58+59+84=201 因素 B: 水平 1:71+71+58=200
水平 2:82+69+59=210 水平 3:77+85+84=246
产量
71 71 58 82 69 59 77 85 84
因素 C: 水平 1:71+59+77=207 水平 2:58+82+85=225 水平 3:71+69+84=224 所以因素 A 中水平 1 是较好水平、因素 B 中水平 3 是较好水平、因素 C 中水平 2 是较 好水平。 第二方面,计算各因素的极差: 因素 A:R=230-201=29 因素 B:R=246-200=46 因素 C:R=225-207=18 因素 B 极差最大,所以为重点因素。 ⑶产量
M1=1×1/2×1/3=1/6 M2=2×1×1/2=1 M3=3×2×1=6 2.计算 Mk 的 3 次方根
____
M1=0.55
____
M2=1
____
M3=1.817
3.归一化处理得特征值 Wk
____
∑Mj=0.55+1+1.817=3.367
W1=0.55÷3.367=0.1632
W2=1÷3.367=0.2967
3 简述管理系统分析基本工作的思路。
答:a.规范化→灵活化研究。 b.程序化→耦合化研究。 c.模型化→集成化研究。 d.最优化→满意化研究。
4.在管理系统分析中,如何确定系统目标?
答:首先要界定问题,把问题的实质和范围准确地加以说明,全面考虑各方面的 需要和可能,在需要方面除了考虑本单位的需要以外,还要考虑有关单位的 需要,在可能方面,要考虑客观环境是否允许及本单位的条件是否可能。其 次为使目标明确,就要对目标进行落实,即目标必须具体化,并对问题进行 横向分析和纵向分析,然后纠正偏差,确保目标的顺利实现。
益是多少?②如果个体 A、B 和 C 的效用如表 4-10 所示,每个人的方案期望效用是多少, 那个人将投资这个企业,为什么?
表 4-10 个体 A、B 和 C 的效用
货币/美元 —10000 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A 的效用 —5
04
7
9
10
B 的效用
—5
0 5 10
15 20
5.试述大成智慧学的核心及其基本结构。 答:大成智慧学的核心是科学与哲学的结合。其将人的智慧分为量智和性智,将 大成智慧教育思维结构分为知识层,情感层和智慧层三个层次。
1.系统分析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答:系统分析是对一个系统内的基本问题,用系统观点思维推理,在确定和不确
定的条件下,探索可能采取的方案,通过分析对比,为达到预期目标选出最 优方案的一种辅助决策的方法。 2.联系实际说明管理系统分析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1)整体优化原则:这个原则要求我们在设计管理系统基本架构的时候要有 整体观,正确处理好局部和全局的关系。例如盲人摸象,每个人只是从自己 的局部角度处理问题,而忽略了整体,得到错误的结论。 (2)协调有序原则:系统的任何联系都是按照一定等级和层次进行的,都
O-U
U1
U2
U3
U1
1
1/2
1/3
U2
2
1
1/2
U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