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像测井解释方法

成像测井解释方法


裂缝统计分析
某油田多井裂缝参数对比图 多井分析: 对比分析 区域上裂 缝分布规 律。
裂缝走向分布图
5、储层精细评价
划分裂缝储层
确定储集空间类型
评价储层级别
(三)构造分析
大比例尺的地层倾角解释
地层产状 断层 不整合面 小比例尺构造解释 小断层 地应力方向
主要结论
1:1824米处为一不整合界面,该界面之下为风化 溶蚀带. 2:溶蚀孔洞主要发育在不整合界面之下的20米 左右的范围内(1824—1843.8米). 3:高导裂缝主要分布再致密白云岩中(1845-1874 米) 4:高阻裂缝主要分布在纹层状泥质灰岩中(18741895米)
裂缝的图象显示
(二)裂缝、孔洞的成像测井解释
1.真、假裂缝的鉴别
(1)层界面与裂缝的鉴别
层界面常常是一组相互平行或接近平行
的高电导率异常,且异常宽度窄而均匀。但
裂缝由于总是与构造运动和溶蚀相伴生,因
而高电导异常一般既不平行,又不规则。
层 界 面 和 裂 缝 的 鉴 别
(二)裂缝、孔洞的成像测井解释
第一, 诱导缝排列
整齐,规律性强天然裂缝分布 不规则。
第二, 天然裂缝缝 面不太规则,缝宽变化较大; 诱导缝缝面形状较规则, 缝
宽变化小。
第三, 诱导缝径向 延伸不大,故深侧向电阻率下
降不很明显。
4)裂缝分类(按形态和导电性)
诱导缝 钻具诱导缝、压裂缝、应力释放缝 高阻(密度)缝 低阻(密度)缝
天然 裂缝
1、基本概念
(沉积)相: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 沉积岩(物)特征的综合。
沉积岩特征包括岩性特征(颜色、成分、
结构、构造、岩石类型及其组合)、古生物
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相标志
岩相:是一定沉积环境中形成的岩石或岩石 组合,它是沉积相的主要组成部分。
溶孔参数:尺寸(m m2)、密度(个/m)、面 孔率(10m2/m2)、次生孔隙度(%)、原生孔隙 度(%)等 。
LEAD平台 裂缝孔洞参数 定量评价成果
孔隙度谱分析
频带窄,非均质性弱
频带宽,非均质性强
不同孔径的百分比
孔隙度谱分析成果图
深度 F M I图象 孔隙频率分布 不同孔径的百分率 总孔隙度 次生孔隙度
参数,
解释内容:按照地质任务要求,以岩心标定为基础,
以裂缝解释为核心,进行岩性解释,构造分析和沉积 学研究等项工作。
(一)岩性解释与精细描述
依据不同岩性在电学、声学性质
的差异,以岩心刻度为基础,分析岩
石结构特征,划分岩性及薄层,进行
岩性的定性与定量描述。
典型岩性图例
1)砂泥岩及薄层
层状泥钙质砂岩
剪切缝 支状缝
高 角 度 网 状 缝
高 角 度 直 劈 缝
垂 直 裂 缝
3、溶蚀孔洞的鉴别
(1)溶蚀孔洞与黄铁矿斑块的鉴别 (2)溶蚀孔洞与井壁剥落、崩落的鉴别 (3)溶蚀孔洞与角砾间隙的区别
(4)溶蚀孔洞与低阻物质充填孔洞的鉴别
井 壁 岩 屑 剥 落
井壁崩落
角砾岩
被 低 阻 物 质 充 填 的 溶 蚀 孔 洞
4)裂缝分类(按成因)
主要类型:
塔里木油田在轮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地 层,将裂缝划分为两大类、八小类:
非构造缝:成岩收缩网状微裂缝、成岩缝 合线及风化缝
构造缝:方解石全充填与半充填张性裂缝、 泥质充填压扭裂缝、半充填微细裂缝及构造缝 合线
半充填的 水平缝
水平缝
半充填
低角度缝
斜交缝
半充填
剪切缝 斜交缝
1)钻井诱导裂缝的产生原因
(2)静水压力(重泥浆重力)过大。这些
裂缝具有与人工压裂作用相似的特征,伴
随着岩心筒上下震动也可能引起裂缝。这
些裂缝趋向于在具有不同岩石力学特性 (如杨氏模量或泊松比)在层界面处消失。
1)钻井诱导裂缝的产生原因 (3)扭应力/钻头旋度大。诱导的和天然的 裂缝可能会被增强。 (4)卸载。在地层突然被钻穿时,地层应力 将使岩石向钻开的空隙中推进或膨胀。 (5)地层当前应力。当地层水平应力具有各
小断层
(有层位移动)
小 型 正 断 层
2.天然裂缝与人工诱导裂缝的鉴别 1)钻井诱导裂缝的产生原因 钻井诱导裂缝产生的原因与天然裂缝产 生的原因相似,环境的应力场超过了岩石的 破裂梯度,裂缝起源是应力、孔隙压力和岩 石(岩性)作用的结果。
(1)钻头过荷。为了减小钻井时间,司钻常 对钻头施以过荷,由于钻柱的重力作用,在 钻头或取心钻头下可能产生裂缝。
且较规则,仅当构造运动强烈而发生柔性变 形才出现剧烈弯曲,但宽窄变化仍不会很大; 而裂缝则不然,其中总常有溶蚀孔洞串在一 起,使电导率异常宽窄变化较大。
切割层面的 高角度裂缝
(二)裂缝、孔洞的成像测井解释
1.真、假裂缝的鉴别
(4)断层面与裂缝的鉴别
断层面处总是有地层的错动,与裂 缝很容易鉴别。
1.真、假裂缝的鉴别
(2)缝合线与裂缝的鉴别 由于缝合线是压溶作用的结果,因而 一般平行于层界面,但两侧有近垂直的细 微的高电导异常,通常它们都不具渗透性; 天然裂缝则没有这些特征。
缝合线
(二)裂缝、孔洞的成像测井解释
1.真、假裂缝的鉴别
(3)泥质条带与裂缝的鉴别
泥质条带的高电导异常一般平行于层面
白云岩地层 中的溶洞
白 云 岩 溶 蚀 缝 洞
裂缝与溶洞
3、裂缝、孔洞的拾取与描述
1)裂缝拾取
拾取目的: 确定裂缝、层面、 断层产状、数量等 定量参数。 拾取原则: 根据图象分辨能 力,在小深度比例 (1:10)图象上, 控制正弦波线形态, 至少确定四个点。
2)裂缝描述
单条裂缝的重要特征: 类型(天然的或次生的,张开的或矿化的、充填的) 形态(角度、形状) 方向(倾向、延伸) 大小(宽度、长度、张开度)
多极阵列 声波资料
斯通利波 能量衰减
渗透率
裂缝统计分析
裂缝类型
后期构造裂缝, 主控裂缝
微细同生 柱状收缩缝
裂缝产状
单井分析: 统计分析 纵向上裂 缝发育段, 裂缝类型, 规模,延 伸方向。
构造缝分为 北倾和南倾, 两个子系统 交叉为裂缝 裂缝倾向 网络
裂缝走向
裂缝统计分析
单井纵 向裂缝 分布图
LEAD平台孔隙度谱分析成果图
4、裂缝分析
结合其他测井资料及钻井地质的显示,分析裂缝有 效性,划分有效的裂缝段。 统计分析裂缝分布特点,研究储集空间类型与构造、 层序、岩性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为区域地质 研究寻找有利的储集相带提供帮助。
裂缝有效性的评价 判断裂缝是否为有效裂缝,主要从三方 面进行判别,即裂缝的张开程度、径向延伸 和连通情况。 (1)从裂缝的张开程度来评价裂缝的有效性
垂直缝(90) 高角度缝(>75) 斜交裂缝(30~75) 低角度缝(5~30) 水平裂缝(5) 不规则缝(支状缝) 网状裂缝
பைடு நூலகம்
4)裂缝分类(按成因) 主要成因: (1)形成褶皱和断层的构造作用 (2)通过岩层弱面形成的差应力作用
(3)页岩和泥质砂岩由于失水引起的体积收缩
(4)火成岩在温度变化时的收缩 构造缝:剪切缝、张裂缝、张剪缝 成岩作用缝(非构造作用)
4)描述方式
定性描述:岩心描述的方式
1995.0-1996.2m,油斑灰岩, 孔洞发育,其中3个较大的洞, 一个垂直直径约20cm的洞发 育在1995.2m 90°方向上, 其下方发育3个垂直直径约5 -10cm的洞,而其上方见发 育5个斑点状的中小孔洞,底 部见1条斜交缝,半充填,产 状:56°/0°。
向异性,形成水平方向最大和最小的应力矢
量场时,就会产生诱导裂缝,且这些裂缝的
走向沿着当前最大水平应力方向。
地应力与诱导缝、井壁崩落
σz
σx σy
2)四种常见的诱导缝
钻具振动形成的诱导缝
重泥浆与地应力不平衡造成的压裂缝
地应力释放诱导缝
人工压裂缝(增产改造)
钻具振 动形成的 诱导缝
碎屑岩薄互层定量描述
描述方法之一:
1、岩心刻度,建立电导率(电阻率)相与岩性的对 应关系
2、确定净砂岩(纯岩性)的电导率(电阻率)截止 值。 3、静态图象数据处理(截止),获得净砂岩厚度曲 线。 4、统计净砂岩厚度,确定储层有效厚度。
(二)裂缝、孔洞的成像测井解释
裂缝、孔洞图像识别及裂缝拾取。 裂缝描述。包括提供发育井段、裂缝产状、数量、发 育方向等参数,裂缝形态、特征、分布特点、发育程 度等方面的描述,分析裂缝充填性质等项内容。 结合其他测井资料及钻井地质的显示,分析裂缝有效 性,划分有效的裂缝段。 分析裂缝分布规律,研究储集空间类型与构造、层序、 岩性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为区域地质研究寻找 有利的储集相带提供帮助。 储层精细评价。综合成像测井裂缝描述成果、常规测 井资料、核磁共振测井、多极子声波测井等资料,准 确划分储层,确定储层类型和储层级别。
1996.8-1997.6m,油迹灰质 白云岩。见4条裂缝,1条为 高角度缝,产状73°/220°, 一条斜交缝,1条水平缝和不 规则斜缝(长约0.4m),彼 此相交,呈网状。
定量描述:参数计算
斯伦贝谢公司用BORV I EW、FLIP、FRACV I EW、SPOT、POROSPECT等软件可以对FMI图像 数据定量分析计算,确定裂缝、溶孔的几何参数和地 质参数。 裂缝参数:开度(mm)、密度(个/m)、孔 隙度(%)、发育长度(m/m2)、水动力宽度等。
渗 透 性 砂 岩 中 的 钙 质 团 块
2、砾岩
砂砾岩
不 等 砾 小 砾 岩
巨 砾 岩
中 砾 岩
3)变质岩
4)煤层
地层描述(实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