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热轧卷取机的张力控制_于长志
热轧卷取机的张力控制_于长志
[ !]
$" 控制系统的组成
卷取机为了满足 “ 恒张力卷取” 这一要求, 自 动控制系统由 12.*345 6 和 12.789:( ;*<(9:6:289 变频器组成。12.*345 6 是 0" 位工程设计系统参 / /
, 此时夹送辊的速度已经
作者简介: 于长志 ( !&-&=) , 男, 内蒙古包头人, 高级工程师, 现从事设备管理工作。
, 同时给
《 冶金自动化》 %##= 年 >%
$%% &’%
08!9:8";<)*
)*+ 56 7!+
式中, ! 为钢卷直径,& ( 为芯轴张力, ( 为芯轴的 减速比 ( % )弯 曲 力 矩。由 于 带 钢 弯 曲 后 的 应 力 作 用, 使得带钢的张力增加, 因此卷取机的力矩给定 值必须克服这一部分转矩。由于带钢钢种不同热 屈服强度不同, 因此弯曲力矩也不同。弯曲力矩 % ) 计算公式: % ) " )% *+ *+,& - ! 屈服强度。 (.) ) 为带钢厚度; * 为带钢宽度; + *+,& 为带钢热 式中,
[ !]
。由
于速度和转矩的计算使用了实测数据, 因此卷取 机设定值的计算过程是一个闭环控制过程。速度 设定计算和张力设定计算都涉及到带卷直径这一 变量, 带卷直径的测量是通过实测的芯轴转速来 进行计算的。其基本公式如下: ! " !# $ % "
# $& #
#
#
式中, ! 为带卷直径, !# 为芯轴直径, " 为带钢厚 度, $ 为芯轴实测转速。 卷取机自动控制系统通过有效的控制转矩, 快速准确地跟踪指令值, 满足系统提出的各种性 能指标, 包括卷取张力恒定。然而, 在实际的控制 中, 由于转速的变化很可能引起张力的波动, 实现 精确的转矩补偿是跟踪设定值的关键。在卷取机 张力控制中, 根据控制电机的参数, 在自动力矩控 制环节采用了有效的力矩补偿, 使得控制精度和 控制效果满足了系统的要求。系统力矩设定值计 算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 带钢张力力矩, 等于电机转矩。为了使带 钢在卷取过程中, 能够形成良好的卷形, 必须在带 钢上施加一定的张力, 张力力矩即是为了给带钢 施加张力而设定的力矩值。张力力矩公式: % ( " &( ( ( ! ’ %) ・ ! < ;・ (%)
+, ,- ,./ .0 01 12 2
图 $" 速度控制曲线
7 7 力矩控制曲线如图 6 所示。图中横坐标轴代 表带钢卷取的各个过程, 纵坐标轴分别是前向力 矩 ( 电动模式) 和后向力矩 ( 发电模式) 。 下面以从夹送辊加载开始到芯轴建立张力这 一段为例, 结合速度控制曲线和力矩控制曲线来 分析张力控制。带钢头部运行到夹送辊处时, 夹 送辊咬钢称为夹送辊加载, 由速度控制曲线可以 看出从夹送辊加载开始到 芯 轴 建 立 张 力 这 段 时 间, 夹送辊的速度控制器饱和到限幅值
[ /]
力矩控制曲线来实现的, 卷取机的卷取过程中主 要有两种控制方式, 即速度控制和张力控制, 这两 种控制方式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转换。卷取机控制 过程可分为 5 个部分。 (/) 自动控制系统读取二级机发送的数据、 操 作台输入的数据和经过实际测量值计算后的带卷 直径数据。 (6 ) 利用这些数据, 计算出电机应输出的速度 值和转矩值。 (5) 设定的速度值和转矩值经过调整后, 送到 传动系统来控制卷取机电机运行。 卷取过程中, 包含三个速度控制阶段, 即超前 速度、 同步速度和滞后速度。卷取机的夹送辊、 助 卷辊以及芯轴的速度依据卷取过程不同而分别配 置有超前系数和滞后系数, 超前系数和滞后系数 可以由操作人员根据具体的轧制情况进行设定和 调整。速度控制情况如图 / 所示。图中横坐标轴 代表同步速度, 横坐标轴上的刻度代表带钢卷取 的各个过程, 纵坐标轴分别是超前速度和滞后速 度, 而超前速度和滞后速度都是以同步速度为基 础。
#" 卷取机张力控制过程分析
卷取机的主要设备有: 输出辊道、 夹送辊、 助 卷辊、 芯轴, 为了完成带钢卷取, 控制系统必须控 制好相关设备的速度与力矩的实时自动切换, 也 就是说要实现变结构控制。卷取机的张力控制过 程有以下五个部分。 (!) 带钢头部穿出轧机末机架, 到达夹送辊之 前时, 主要是轧机末机架与输出辊道之间的张力 控制, 卷取机为速度控制运行方式, 为了防止带钢 头部跳动, 输出辊道以大于轧机末机架的超前速 度运行, 这样由于带钢前后有一定的速度差而产 生一个向前的张力, 同时夹送辊、 助卷辊、 芯轴均 以设定的超前速度运行。 (") 带钢头部运行到距夹送辊一定距离处时, 即夹送辊窗口, 主要是轧机末机架、 输出辊道与夹 送辊之间的张力控制 / / 收稿日期: "$$&=$,=", ・ %>%・
[ 5]
电流调节器输出参考值, 提供用于完成带钢卷取 的反向力矩参考值, 完成了由速度控制到力矩控 制的切换。芯轴在夹送辊加载时是以一个较低的 超前速度运行, 随着带钢进入芯轴、 芯轴膨胀, 最 终芯轴咬入带钢后并建立张力, 速度控制器调节 直至饱和, 同时给电流调节器输出参考值, 提供用 于完成带钢卷取的正向力矩参考值, 完成了由速 度控制到力矩控制的切换, 芯轴进入张力控制方 式, 此时速度控制器开环, 实现了变结构控制。 ・:98・
%" 典型卷取张力事故进行分析
%$ &" 带卷松卷 由于张力引起的松卷主要是指带卷的内、 外 圈松卷 ( 外圈松卷还有其它非张力原因) , 如图 . 中的 ( 1) 和 ( )) 所示。其中在层流冷却区域由于 张力调整不当, 如输出辊道速度超前率设定不合
!" 卷取机张力控制
!# $" 张力控制的实现 卷取机张力控制主要是依据速度控制曲线和
%& ’(
!
>(!?@A"BC+,
)& ! ( & *( *)& ! *)( ;",-IJ
,- ;" .0 <$ =2 %&
,- 56 ,- 3" !" .9 78 4 "# 4 "$ :
!" #$ %& ’(
)*
% % " , 3 &/ - &# $ ,[ ! - ! 9 *&/ - &# 2 ! 8 ! 3*6 ]
图 !" 力矩控制曲线
#$ !" 张力控制的理论基础 保证恒张力卷取带卷, 对卷取机动态性能控 制要求很高, 卷取机系统不仅要随时跟随轧机的 速度变化, 而且必须能够控制电动机的转矩随着 芯轴上带钢直径的变化而变化。考虑到卷径的变 化, 卷取机工艺上要求转矩作为参考值。卷取机 张力控制其基本思想是利用对卷径的各个测量值 和预设定的带钢张力来计算转矩的设定值
&%% ’% % (’% (&%% (&’% ($%% &’!"=> !" &’ !" !" &’ &’ &’12 !" !" #3 #$ #$ () #, . !" . !# () % *+ $% % *+ 4 /0
(.) 电机和机械损耗补偿的转矩 % / : % / " % 0(1(*2 $ , / - ’ ! (!) , / 为常数, - 为线速度, % 0(1(*2 为静摩擦转矩。 式中, 这部分转矩是由静摩擦转矩 % 0(1(*2 和滑动摩 擦转矩 , / - ’ ! 构成, 静摩擦转矩, 在调试时根据机 械参数随机找出一些位置实测其值, 然后根据变 化规律绘 出 曲 线, 在 系 统 中 根 据 曲 线 进 行 设 定。 而滑动摩擦转矩可以由上式进行动态控制。 加速力矩。在电机拖动系统启动和制动 (! ) 过程中, 电机需要克服负载力矩和加速力矩。对 于卷取机来说, 为了保持作用在带钢上的张力不 变, 需要消除加速力矩对张力的影响, 因此必须对 加速力矩进行计算, 然后作为总力矩给定的一部 分来控制力矩, 以实现张力恒定控制。卷取机加 减速时, 由于本身 .!% 将产生大的张力变化, 大的 (’) 过渡张力变动在产品质量上是不允许的, 因此要 进行修正。加速力矩计算公式: % * " % 34(45 *6+5(*1, $ % 24*, *6+5(*1, (7)
为超前速度, 因此, 为了使带钢更好的咬入芯轴进 行卷取, 芯轴的速度也要设定为超前速度, 并且要 稍大于夹送辊的速度。夹送辊咬钢加载后, 夹送
[ "] 辊由速度控制切换到力矩控制 , 使带钢以前向
张力穿过夹送辊。 (0) 芯轴建立张力, 主要是轧机末机架、 输出 辊道、 夹送辊与芯轴之间的张力控制, 夹送辊输出 后向张力以承担一部分卷取张力, 其方向与芯轴 相反。同时, 芯轴由速度控制切换到力矩控制, 通 过调节电机的输出转距设定值, 使带钢承受一定 的张力并以此张力进行卷取。由于带钢已经建立 张力, 为了防止划伤带钢表面, 助卷辊摆开远离带 钢。 (%) 带钢尾部离开轧机末机架, 主要是输出辊 道、 夹送辊与芯轴之间的张力控制, 此时由于带钢 尾部已经离开轧机末机架, 因此, 带钢尾部和芯轴 之间的张力要由速度差来提供, 这样才能保持良 好的卷型。夹送辊承担的后向张力增大, 同时芯 轴由力矩控制切换到速度控制, 以同步速度运转, 助卷辊摆回到设定位置来控制带卷尾部的卷形, 助卷辊与芯轴的距离由预 计 算 卷 径 的 大 小 来 决 定。 (,) 带钢尾部运行到夹送辊, 主要是夹送辊与 芯轴之间的张力控制, 夹送辊由力矩控制切换到 速度控制, 以滞后速度运转, 芯轴开始定位, 最终 带尾定位在 , 点钟位置, 芯轴卷取完毕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