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塔城的冬季寒冷漫长,普通的温室不适宜越冬生产。
经众多学者专家多方考察,结合塔城气候特点,设计了符合塔城当地的冬暖型日光节能温室,选择试种了DR ₁草莓。
经过一季的生产,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并且畸形果过多,但总体来看,本季的实验生产取得了成功且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通过自2010年11初至2011 年4月中旬,在改良后的冬暖型日光节能温室内种植了DR ₁草莓,实践了定植技术、植株调整、授粉技术、温湿度控制、水肥控制、病虫害控制等方面的生产技术,总结了这套比较完善的栽培技术,希望对塔城当地进行温室草莓越冬生产有所帮助。
关键词草莓越冬生产塔城地处东经80°16′~87°21′,北纬43°25′~47°15′之间,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炎热。
年均气温6,年均降水291,极端最低温度达-39℃,平均无霜期135天,年有效积温2800~3000,塔城的土壤基本是中钙土、草甸中钙土,其土层深厚。
塔城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其恶劣的冬季气候条件,限制了果蔬生产的发展,导致塔城冬季温室处于闲置状态。
经过实地考查研究发现,塔城冬季虽然漫长寒冷,但其光照时间长且光质优良。
根据这一特性,专门针对塔城地区设计了冬暖型日光节能温室,该温室冬季最低温度为3℃,大大提高了温室越冬生产的可能性。
2010年11月至2011年4月中旬,在改良后的温室种植了DR₁草莓,通过采用科学合理的定制技术、管理技术及采收技术进行管理,取得了冬季在塔城首次种植草莓成功。
1.定植技术1.1温室结构温室长85m,宽8m,高3.8m,后墙与山墙一体化压制而成,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其种植空间大,可做多用型日光温室,专门为塔城冬季生产设计。
1.2品种的选择塔城的冬季寒冷漫长,针对这一特性,选择了耐寒性好、品质优、产量高的DR ₁号草莓进行种植,定植时间选择在11月初定植。
1.3定植前的准备清理棚内的石块,将棚内的种植面修整平坦。
把腐熟好的3㎡鸡粪均匀的撒在棚里,做好草莓生长的底肥。
采取高垄栽培,畦底宽80㎝、面宽60㎝、深20㎝、高20㎝,畦南北走向。
整地做畦后,灌一次水,适当的镇压,使土壤沉实,避免在定植后浇水时畦面高低不平,影响草莓生长。
1.4定植选择根系发达、白根多,具有5~7片展开叶,叶柄粗短无病虫害的壮苗。
在阴雨天或晴天下午定植,每畦栽两行,株行距20㎝×20㎝。
栽植时达到“深不埋心,浅不露根”【1】。
栽的过深浅根茎外露不易发新根,栽植过深易造成苗心淤泥、腐烂。
要注意栽植方向,茎的弓背朝向畦面的两侧结果时花序伸向两侧通风透光,减轻病害提高果实品质和便于采摘。
定植后要及时浇水浇透,浇水后如果出现露根或淤心以及不符合花序预定伸出方向的植株,及时进行调整或重新栽植,漏栽的要及时进行补栽。
2.定植后的日常管理2.1铺滴灌带在定植水浇后进行铺滴灌带,每畦两根。
2.2铺膜在草莓缓好苗后对畦进行铺膜,铺膜时对准苗心开一小口,将茎叶轻轻的扶出膜外避免伤苗。
将植株周围的开膜口用土盖住压实。
开洞口时尽量小一些,以增加保温效果和减少洞口长出杂草的作用。
铺膜具有提高地温、保持土壤湿度、减少棚内温度和防草的作用。
2.3植株的调整2.3.1摘除匍匐茎匍匐茎会大量消耗母株营养,抽伸的匍匐茎要及时摘除,集中养分供植株生长,促进花芽分化。
在开花结果时把所有的匍匐茎摘除,节约养分供植株开花结果,增加单果重和产量。
2.3.2疏花疏果DR ₁是四季草莓可一年四季开花结果,只要温度条件适合可在一年内不断抽伸花序,不断的开花结果。
每株草莓一般有2~3花序,每个花序着生3~30朵花。
高级次的花序开的晚,往往不孕而成为无效花,有的即使能形成果实,也由于果实太小,无采收价值而成为无效果。
所以,在开花前的花蕾分离期最迟不能晚于第一朵花开放的时间,把高级次的花蕾适量疏除,可使养分集中,保证留下的花朵着果整齐,果个增大,果实品质提高,并且成熟期集中,节约采收用工【2】。
蔬果是在幼果青色时期,及时疏趣畸形果和病果。
蔬果是疏花蕾的补充,可使果型整齐,提高果实商品率。
2.3.3去老叶草莓在一年当叶片不断更新。
当生长季节发现植株下部叶片成水平着生,并开始变黄,叶柄基部也开始变色时,说明老叶已失去光合作用的功能【3】,要从叶柄基部去除,特别越冬老叶,常有病原体寄生,在长出新叶后要及早把它除去,并可将植株生长弱的侧芽及时疏去,以利于通风透光,加速植株生长。
发现病叶,应把它摘除。
2.4温度、湿度的调节草莓不同生长时期的要求为:现雷前,白天温度保持在25℃~30℃,夜间温度保持在10℃~15℃;现蕾期,白天温度保持在25℃~28℃,夜间保持在8℃~12℃;开花期,白天温度保持在22℃~25℃夜间保持在8℃~10℃.开花期若遇-2℃以下低温,会使雄蕊花药变黑,雌蕊柱头变白,严重影响授粉受精。
果实膨大和成熟期【4】,白天保持在20℃~25℃,夜间保持在6℃~8℃。
此期温度过高,会使果实着色快、成熟早,但果个小,品质差。
采果期,白天温度保持在20℃~23℃,夜间保持在5℃~7℃。
在温度过高时,要及时放风,在放风时,不能一次打开,避免伤害植株;在温度过低时,要进行加温。
使温度保持在适宜范围内。
温室内的的湿度比室外高,当空气湿度在40%~50%时,草莓花粉发芽率最高;当空气相对湿度达80%以上时,花粉不能正常散开,因此,草莓在不同生育时期对空气湿度的要求不同【4】,在现蕾期空气湿度为60%~80%,开花期为30%~50%,果实成熟期为60%~70%。
湿度的调节要结合温度的管理加以放风,来降低温室内的温度。
2.5土肥水的管理草莓是浅根性植物,根系主要分布在20㎝以上的表层土壤中,极少数根系可达40㎝以下土层,表层土壤的结构、质地及理化特性对草莓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影响极大【5】。
草莓最适栽植在疏松、肥沃、通气良好、保肥保水能力强的中性或弱酸性沙壤土中生长。
草莓在不同的生育时期对水分的要求不同,花芽分化时期,土壤水分保持在60%~65%为宜,有利于花芽的分化;开花期应满足水分供应不低于土壤含水量的70%,此时缺水会影响花朵的开放和授粉受精过程;果实膨大时期,土壤的含水量不低于80%,此时缺水果个变小,质量变差;浆果成熟期,土壤的含水量保持在70%为宜,可促进果实着色,提高品质。
在冬季每七天滴水施肥一次,浇水的时间根据温室内的状况而定,在阴雨天时可适当的少滴或退后滴,在草莓盛果时期适量的加大肥水量,在草莓生长的前期主要是以施氮肥为主,在结果期以施钾肥为主。
2.6.草莓畸形果得发生与防治2.6.1草莓畸形果发生的原因2.6.1.1温、湿度过大温度和湿度是影响草莓畸形果发生的主要因素。
在晴天的中午,日照充足,棚内的温度可达35℃,过高的温度会造成草莓授粉不良,形成畸形果、小型果。
草莓花期遇连续阴雨或空气湿度过大,导致花药开裂受阻,花粉传播不良,影响雌蕊柱头受粉【6】;花期温度低于0℃亦会影响授粉受精。
此外,低温和阴雨伴随的光照不足造成花粉发育不良,发芽率低下,从而影响授精受粉和果实发育。
温室覆盖膜上的水滴滴在花器的柱头上也会影响花粉的授粉受精,导致畸果形成。
2.6.1.2光照不足在冬季的阴雨天或雾天,室外的温度过低,无法起棉帘,造成温室内的光照不足,影响草莓的授粉受精与果实的发育,形成畸形果。
2.6.1.3病虫害的危害及用药不当草莓栽培过程中发生的灰霉病、褐斑病、白粉虱均会导致光合作用及养分代谢受阻,导致不同程度的畸形果的发生。
而不当的用药防治非但达不到有效控制病虫危害的目的,相反会对草莓产生毒副作用,致使花粉发育受损,花粉发芽率降低,从而大大增加畸形果发生【7】,尤以农药浓度过大和花期、小果期用药影响最为严重,致使畸形果和无效果的增多、坐果率降低,果品小而品质差。
2.6.1.4施肥不当在草莓种植前,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或在草莓的前期施用氮肥过多造成浓度过大,引起肥害,造成烧茎叶、烧花、脱果的现象。
2.6.2草莓畸形果的防治2.6.2.1合理调控温室内的温、湿度在温室内的温度过低时,及时的进行加温,保持温室内的温度。
在选择棚膜时,要选择长寿无滴膜,以减少水滴浸湿柱头。
在遇连阴雨天时,沟内垫稻草等秸秆物,进行吸收温室内的水分,降低湿度。
2.6.2.2合理放养蜜蜂放蜂传粉是促进授粉受精,防控草莓畸形果形成的有效措施。
在花期前三天将蜂箱放置于棚内向阳处,蜂箱底围铺麦草以增加箱内温度,促使蜜蜂在低温条件下提高采粉力,温室内放两箱蜜蜂授粉,辅以蔗糖水(1∶1)作为蜜蜂的补充营养,在草莓喷施药物时,要将蜂箱关好移出棚外。
2.6.2.3合理防病免药害在保证无病壮苗移栽的基础上,加强农业措施管理为主,尽量不用农药或控制使用农药。
在开花前应根除温室内的病虫害,一要时常注意打老叶、脚黄叶、病叶和清除病株、杂草等。
二是采用闭棚提温法和敞棚膜通风换气降温法,以恶化或破坏病害的生存环境条件【8】。
三是必要用药时,选择开花数较少的时期和药害较小的药剂,且避开花粉开放时间施药。
尽量使用烟薰剂和粉尘法施药防病虫。
2.6.2.4合理施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根据作物需肥规律行科学追肥,补充速效性肥料,以弥补土壤中养分的亏缺和植株生长的需要,一般每次施三元复合肥(15-15-15)225kg/hm2左右为宜,冲施肥液浓度掌握在0.4%~0.6%。
同时,适量加入腐熟人粪尿,或腐熟饼粕浸泡液更佳。
追肥最好做到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速效肥与缓效肥结合、根浇与根外喷施结合,并掌握以“少吃多餐”为原则,忌一次性浓度过大、剂量过多。
2.7病虫害的防治草莓的病害防治一般在花期不采取药物防治,多采取去除病害部位,避免打药所产生的大量畸形果。
2.7.1灰霉病灰霉病是温室草莓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草莓的果实、蕾、花以及花梗和果柄均可受害。
果实受害后,果面上初期形成水渍状、淡褐色斑点,随病斑的扩大,果实迅速变软。
病果上产生大量灰白色的霉层,青果受害后,在天气干燥时,病果失水干腐,呈褐色浆果。
叶片及叶柄受害后,病斑无定形,褐色,潮湿时长出灰白色霉层【4】。
灰霉病在整个越冬生产中都有发生,常在阴雨天造成的高湿弱光下发生大面积发生,在发生后要及时的去除病叶、病果和喷施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腐霉利烟熏剂进行防治。
2.7.2褐斑病褐斑病是草莓生产中常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和浆果也可受害。
叶片受害多从叶缘开始侵染,初期叶面出现紫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展为大小不等的近圆形成V形斑。
病斑中部灰白,边缘紫红色,斑上一般有明显轮纹。
后期病斑可发展至叶片1/4~1/2大小,致使叶片枯萎,植株死亡。
叶柄受害,产生黑色病斑,周围红色,椭圆形成凹陷。
浆果多在成熟期受害,病部褐色软腐,略凹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