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西安板块

大西安板块

在2010年6月12日召开的“大西安总体规划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国际论坛”上,“大西安”规划讨论稿——《大西安总体规划空间发展战略研究》首次亮相。

规划讨论稿提出,在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实施的大背景下,西安面临千载难逢的好机遇,也迎接着前所未有的大挑战——10年时间里,西安要建为面积800平方公里、人口1000万以上的国际化大都市,形成整个国家经济战略化的平衡点、区域协调化的带动点、华夏历史文化的传承点。

在我国国家区域总体战略当中,西部大开发无疑居于首要地位、基础地位和特殊地位。

规划讨论稿认为,中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区域发展战略的平衡点,西安则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心之一。

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对于西部的引领辐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通过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可以使西安的发展从地方布局上升到国家布局,提升了西安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还开辟了西安发展的广阔空间。

使西安获得了包括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综合保税区、增开国际航班,以及财税、金融、土地、环保、统筹城乡等一系列国家政策支持,为使西安有优势进一步获得国家重大项目、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大西安总体规划的目标未来大西安将打造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国家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以及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将逐步建设成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富有东方历史人文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世界文化之都。

规划变现实惠及千百万市民“站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新高度,制定科学的城市发展规划成为当务之需。

”在会上,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孙清云说,作为西安未来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大西安总体规划制定完成后,将偕同咸阳一起抓好实施,努力使规划的内容变成现实,让西安、咸阳两市的千百万市民共享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成果。

咸阳市委书记千军昌称,在建设大西安进程中,咸阳和西安一样责无旁贷,将自觉把咸阳的发展放在国际化大都市的背景下进行,和西安一道建设国际化大都市。

“自觉服从大西安规划,主动做好城市配套对接。

”大西安跨越西安、渭南、咸阳大西安的规划范围将包括西安市整个行政辖区,渭南市富平县,咸阳市秦都、渭城、泾阳、三原“两区两县”,面积12009平方公里。

其中主城区范围北至泾阳、高陵北交界,南至潏河,西至涝河入渭口及秦都、兴平交界,东至灞桥区东界,面积1280平方公里。

按照该设想,咸阳市秦都、渭城以及泾阳、三原“两区两县”都在大西安范围内,其中,咸阳和兴平交界以东的约95平方公里的区域在未来也将成为大西安的主城区。

2008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复西安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时隔一年,2009年6月,国务院批准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在国家战略层面上提出2020年西安建设成为800平方公里、1000万人口以上的国际化大都市。

用10年达到国际化大都市指标在国际上,国际化大都市有一些主要的评判指标,在打造大西安的过程中,西安也将向这些指标奋进。

西安市规划局局长和红星表示,到2020年,也就是说,还需10年,西安的目标指标大部分将达到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准。

其中,城市规模是国际化大都市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

到2020年,大西安的城市人口将达到800万-1000万人,到规划期末的2030年,大西安的城市规模将达到1329平方公里,总人口达1200万人,进入国际化大都市之列。

在经济实力方面,2020年西安人均生产总值目标数据将达到10000美元,基本上达到国际化大都市的10000-12000美元的标准。

在国际交流方面,国际化大都市要求一半以上的世界500强企业设立分支机构,外国金融机构数量100家以上,外籍人口比例5%-20%。

目前西安跨国公司进驻数量还不到100家,外国金融机构数量6家,外籍人口比例只有0.08%,2020年目标数据跨国公司200家以上,外国金融机构、外籍人口都需大幅度增加。

轨道交通方面,国际化大都市标准为轨道交通客运比重将不少于50%,目前,西安2020年的目标数据为占比达到25%,未来10年肯定是西安轨道交通大建设期。

大西安辐射8个大城市大西安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分为以下四个层次,分别为:第一层次大西安都市圈辐射范围区域范围:成都、重庆、武汉、郑州、太原、包头、银川、兰州。

区域铁路交通:一横:陇海铁路线;一纵:包柳铁路线(包西线-西康线-康渝线);十辐射:郑西客运专线、西兰客运专线、大西客运专线、西成客运专线、大渝客运专线、西武客运专线、西银线、宁西线、侯西线、西平线。

第二层次大西安都市圈范围区域范围:西安、咸阳、杨凌、富平、扶风、黄陵、铜川、渭南、华阴、柞水。

第三层次大西安规划范围包括西安市整个行政辖区、渭南富平县城及咸阳市秦都、渭城、泾阳、三原“两区两县”,涉及用地共12009平方公里。

至规划期末,建设用地共1329平方公里,总人口1200万人。

第四层次大西安主城区规划范围北至泾阳、高陵北交界,南至潏河,西至涝河入渭口及秦都、兴平交界,东至灞桥区东界。

涉及用地共1280平方公里。

生态体系规划针对区域生态环境脆弱的现象,形成以秦岭北麓、渭河干支流、湿地和北塬南坡为骨干,以自然保护区、林地、大遗址为基本要素的“一廊、两带、多水系”的区域生态体系。

构筑“生态基质——绿色廊道——绿地斑块”相互叠加的复合生态绿地系统格局。

从城市形态结构出发,确定“四环八带多廊道”的绿化主骨架。

城市远景为加强规划的现实指导作用,规划期限以《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省政府《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相关内容为参照,确定规划时限为2009-2030年,远景规划为2030-2050年。

城市的远景发展是规划期内发展的继承与延续,形成一城多心、山水同构、组团发展的体系结构。

规划布局继承和发扬城市既有的特色和优势,改善城市环境,保证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一城:大西安核心城市(主城区)十二个副中心城市:包括阎良、临潼、户县、周至、蓝田、泾阳、三原、富平、兴平、武功、礼泉、乾县,以主导产业打造50-150万人口规模的副中心城市。

发展方向:以“陇海经济发展带”、“省域经济增长轴”为依托的发展导向。

大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阶段目标2020 人均GDP10000美元2030 人均GDP13000美元2050 人均GDP20000美元西咸新区正式诞生根据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为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陕西省政府决定设立西咸新区,确定范围为西安和咸阳两市接合部,以渭河为中轴线,西起规划中的西咸环线,东至泾渭交汇口,东西横贯50公里、南北扩展5~10公里的整体板块。

2011年6月13日,“西咸新区规划”新闻发布会正式举行,它标志着第四个国家级新区已经诞生。

准第四个副省级新区西咸新区将成为中国继浦东新区、滨海新区、两江新区之后的第四个副省级新区。

西咸新区仍是一个概念上的新区。

其具体由西安沣渭新区、咸阳沣渭新区、咸阳泾渭新区3个拥有管委会的开发区实体组成。

西咸新区规划区总面积882平方公里,西起茂陵及涝河入渭口,东至包茂高速,北至规划中的西咸环线,南至京昆高速,涉及西安、咸阳两市7个区县、23个乡镇和街办。

按照发展战略定位,西咸新区未来将成为西咸国际化大都市的主城功能新区和生态田园新城,最终打造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家级新区。

十年内,新区的人口规模将达到150万人。

陕西省委、省政府把西咸新区作为再造大西安的破题之笔,举全省之力建设西咸新区,坚持高起点定位、大手笔谋划、全方位推进,将把西咸新区建设成为历史文化一脉相连、高端产业集群化发展、人居环境适宜优美、城乡统筹社会和谐、基础设施完备、公共服务均等、服务全国联通世界的城市特色功能新区,成为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重庆两江之后的又一个国家级新区。

地理位置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发展战略规划总面积为9036平方公里,现状总人口965万人,到2020年总人口1280万人。

其主城区范围北至泾阳、高陵北交界,南至潏河,西至涝河入渭口及秦都、兴平交界,东至灞桥区东界,总面积1280平方公里。

西咸新区将成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支撑区,把西咸两市联接为有机的整体。

渭河将是未来西安的城中河和中心绿带。

按照方案要求,经过5~10年的开发建设,西咸新区将成为大西安的都市核心区,形成西安大都市圈之中渭河百里生态景观长廊横贯东西、秦汉历史文化景区一脉相连、现代制造和生物产业集群化发展、人居环境适宜优美的城市特色功能区,形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在西部具有强大积聚和辐射带动功能的一体化开发示范区。

行政区划沣渭新区沣渭新区位于渭河以南,老西宝公路以北,东接西安市西三环,西接规划中的西咸绕城新线位,规划总面积195平方公里。

该区域是西咸两市中心城区距离最近的接合部,也是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向西拓展的重点区块,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

重点打造城市特色功能区和生物产业聚集区两大功能区,建设西咸都市圈人居环境最为适宜优美的新型都市商务中心和西部地区重要的生物及环保产业基地。

力争到2020年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

●城市特色功能区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集聚功能为重点,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智能电器、微电子制造等高技术产业和总部经济、物流配送、住宅产业等现代服务业,打造沣河“大水大绿”生态景观,力争到2020年生产总值达到700亿元。

●生物和环保产业聚集区依托大型骨干企业,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环保节能和精细化工产业,建设西部地区重要的生物和环保产业基地,力争到2020年生产总值达到300亿元。

泾渭新区泾渭新区位于渭河以北,西咸北环线以南,西到老咸宋公路,东至西咸分界线,规划总面积305平方公里。

该区中间地带为五陵塬保护区,四周有较大的开发建设空间。

将重点按照空港产业园、历史文化聚集区、现代产业聚集区三大功能区进行打造,建成西部最大的临空产业园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秦汉历史文化集聚区和西部地区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

力争到2020年生产总值达到500亿元,旅游总收入达到70亿元。

●咸阳空港产业园该区是西北最大的航空货运集散地,是我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物流园区之一。

以临空产业为主导,重点发展航空物流、大型飞机改装及维修、航空服务和运输等产业,到2020年生产总值将达到100亿元,人口达到20万人,建成西部最大的临空产业园区和国际知名的航空产业城。

●五陵塬历史文化聚集区坚持保护优先,着力打造精品景点景区,重点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生态田园观光等产业,建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秦汉历史文化集聚区和生态宜居新区。

力争到2020年旅游总收入达到70亿元。

——现代产业集聚区。

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积极发展机械加工、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现代制造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加工等生态产业,适度发展风力发电设备、太阳能发电设备等新兴产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