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江省中考语文一模试卷一、积累应用1.(3分)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拼音正确的一项是()忆江南。
莺飞草长,桃花灼灼,满树的嫣然冲破冬的藩.篱,烟柳繁华的西子湖畔.,无数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历尽千年而不朽。
每一载.轮回的春风,吹红了桃花,吹绿了柳条,小桥、流水、人家,江南水乡的清秀,江南古镇的恬静,便成了这亘古的柔情。
多少人,即使一生起起跌跌,也离不开这旧曾谙.的风景。
A.pān pàn zài yīn B.fān bàn zǎi yīnC.fān pàn zǎi ān D.pān bàn zài ān2.(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领导只是征求我们的意见,最后的取诀权并不在我们手里。
/我们要有俯视一切的勇气。
/看客们的麻木不仁让我很心痛。
(摘自电视字幕)B.绿色交通,低碳出行。
/酒性发作不由人,醉酒开车祸害人。
/汽车维修,装潢美容。
(摘自广告牌)C.碧绿炒时蔬、怪味鸡丝、工保鸡丁/荷花芙蓉豆腐、锦绣炒面线、牛肉什锦干锅/八宝酥鸭、糖醋千张。
(摘自食堂菜单)D.假如你是一颗小草,就不要羡慕大树遮天蔽日。
/一年四季的忙碌仿佛在这一刻全部都烟销云散了。
(摘自学生作文)3.(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宋室南迁,在此建都,使中原文化在此沉淀..,与杭州原有文化相交融,重新打造出具有浓重北方韵味的特色江南文化。
B.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神舟号,在辽阔的宇宙空间,遨游了21小时10分,收集..了大量的珍贵科学的数据。
C.辩论会上,他高谈阔论....,出众的口才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来台下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D.随着网络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游戏层出不穷,许多学生沉溺其中,乐此不疲....,浪费了许多宝贵的青春时光。
4.(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省级特色小镇信息港正着力打造包括智慧健康谷、人工智能谷、智慧交通谷等多个智慧创新,开启了小镇发展的3.0时代。
B.作为央视当家花旦的节目主持人董卿,深受观众的喜欢,她常常引经据典,妙语连珠,拥有广泛的支持者,有很高的收视率。
C.为庆祝“三八”国际妇女劳动节,区商务局妇女联合会组织三十余位女性代表赴进化镇开展献爱心扶贫活动。
D.如果说环境是人物成长、诞生和活动的背景,那么小说的情节是展现人物斗争和发展过程的能够表现主题和人物性格的一系列生活事件。
5.(3分)古诗文名句默写。
(1)不义而富且贵,。
(《论语》)(2),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3)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4)选择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价值取向:舍生而取义者也,是孟子的选择;“人生自古谁无死,”,是文天祥的选择。
(5)“”,人们传诵此诗句,敬佩的是改革者高瞻远瞩的气象和从容笃定的自信;但是,超越困难,光凭勇气还不够,“”我们只有身处别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才能望见别人难以看到的风景。
(请选用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的诗句填写)6.(3分)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
(1)他们,传授我们知识;他们,告诉我们做人道理。
在惊慌无助时抚慰我们,在肆意张狂时告诫我们,在茫茫失落时鼓励我们。
师恩难忘,请写出初中阶段学过的写老师的文章,请写出两篇文章的题目。
(2)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总有很多相似。
同样是描写小人物的命运,清代的吴敬梓在长篇小说《》中,用辛辣的笔触,描写了小人物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寡廉鲜耻,追名逐利的一面;而法国作家莫泊桑,在《我的叔叔于勒》中,不仅写出了小人物的贪婪势力,同时也赋予了他们更多的无奈。
通过比较,我们更好地走进了人物。
(3)阅读下面文段,指出“我”的名字,并联系你阅读该名著的感悟,归纳选段中的“我”在作品中的性格特点。
“我回过头来听听。
我看见果子正在成熟的树木。
我听见夜莺在半里以外的树林里歌唱。
看不见什么邹东海的人影,也听不见任何人走近的脚步;可是那香味却越来越浓;我吓得赶紧逃走。
我从通灌木丛的小门走去,却看见先生正在走进来。
”“我一边听一边抽抽搭搭地哭了起来;我再也抑制不住我忍住的感情;我不得不屈服;剧烈的痛苦使我从头到脚都在哆嗦。
等我说出话来,那也只是表示一个强烈的愿望,说我但愿我从来没被生出来,但愿我从没来到桑菲尔德。
”7.(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横线上补写一段话,要求语意明确、语言得体。
100字以内。
在学校的食堂里面,总张贴了一些温馨警示语,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不要推不要挤,关心别人爱自己”等。
今天中午,作为值周班一员的你看到一位同学剩了很多饭要去倒掉,你会对这位同学说:“。
”二、现代文阅读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看护父亲的孩子[意]亚米契斯一个春雨绵绵的早晨。
一个满身泥水的乡下孩子,来到那不勒斯市一家著名的医院门口,递了一封信给看门人,说要找他入院不久的父亲。
看门人瞥了一眼信的大致内容,就叫了一个护士领孩子过去。
看着病人的样子,孩子哭起来。
病人很瘦,头发变白了,胡须变长了,肿胀的脸又青又暗,皮肤像要破裂似的发亮,眼睛变小了,嘴唇变厚了,全然不像父亲平日的模样。
呼吸很微弱,只有额头轮廓和眉毛还有点像父亲。
孩子叫着:“父亲!父亲!认得我吗?我是西西洛!母亲不能来,叫我来照顾你。
请看看我,跟我说句话吧!”病人看了孩子一会儿,又闭上眼睛。
“父亲!父亲!你怎么了?我是你的儿子西西洛啊!”正胡乱想着,有人用手轻轻拍他的肩膀,抬头一看,原来是医生。
“不要担心,他脸上发丹毒了。
虽然病情很厉害,但还有希望。
你要细心照顾他!你在这里真是再好不过了。
”从此,西西洛就细心照顾起父亲。
病人常常看着西西洛,好像不很清醒,不过注视他的时间慢慢变长了。
当西西洛用手帕捂着眼睛哭的时候,病人总是凝视着他。
有一次嘴唇微动,好像要说什么。
他昏睡之后清醒一点儿的时候,总是睁开眼睛寻找看护他的人。
西西洛自己也很高兴,把母亲,妹妹们的事情以及平时盼父亲回国的情形都说给他听,又用深情的话劝慰病人。
到了第五天,病人的病情忽然加重,护士送来的药和食品,只有西西洛喂他才肯吃。
下午四点钟西西洛依旧独自流泪,忽然听见屋外有脚步声,还有人说话:“护士小姐!再见!”这使西西洛跳了起来,激动地抑制住叫喊的冲动。
一个胳膊上缠着绷带的人走了进来。
西西洛站在那里,发出刺耳的尖叫﹣﹣“父亲”!那人回头一看,也叫起来:“西西洛!”箭似的跑到他身旁:“啊!西西洛,这是怎么回事?你认错人了!你母亲来信说你已经来到医院了,快把我担心死了!西西洛!怎么这样憔悴?我已经好了,母亲、孔赛德拉、小宝宝都好吗?我正要出院!天呀!竞有这样阴差阳错的事!”西西洛想说家里的情况,可说不出话来。
“走吧!我们今晚还能赶到家。
”父亲拉他走,可西西洛一动不动,却回头看着那病人。
病人也睁大眼睛注视着西西洛。
西西洛从心里流出这样的话来:“别急,父亲!请等一等!我现在不能回去。
我在这里住了5天,已经把他当作你了。
我那么爱他,你看他看我的眼神!他不能没有我。
父亲!请暂时让我留在这里吧!”父亲犹豫不决,看看儿子,又看看病人,问周围的人:“他是谁?”“跟你一样,也是个农村人,刚从国外做工回来,恰好跟你同一天住进医院。
进来的时候不省人事,话也不能说了。
家里人好像不在附近。
他准是把你的儿子当成自己的儿子了。
”病人仍看着西西洛。
“那么你留在这里吧,善良的孩子。
我先回去让你母亲放心。
这几块钱你当作零用。
再见!”父亲说完,吻了儿子的额头就走了。
西西洛回到病床旁边,病人似乎安心了,西西洛不离病人半步,病人也紧紧盯着西西洛,吃力地动着嘴唇想要说些什么,眼神也很和善,只是瞳孔渐渐缩小而且渐渐昏暗起来。
西西洛紧紧握住病人的手,病人睁开眼,看了看西西洛就闭上了。
“他去了!”西西洛叫着。
“回去吧,善良的孩子。
神会保佑你这样的人的,你将来会得到幸福的,快回去吧!”护士把窗台上养着的花取来一束交给西西洛:“没什么可送你的,请收下这花当作纪念吧!”“谢谢!”西西洛收下花,擦着眼泪。
“但是我要走远路,花会白白枯萎的。
”说完将花撒在病床四周,“把这花留下当作纪念吧!谢谢医生和护士小姐!谢谢大家!”又对着死者说:“再见!”忽然不知道该如何叫他,西西洛想了一下,就用几天来已经习惯的称呼说:“再见,父亲!”说着取出衣服包,打起精神,缓缓走出去。
外面天亮了。
(摘自《精品小说》,有删改)(1)小说中哪些内容暗示了西西洛照顾的病人不是自己的父亲?(2)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所反映的人物心理。
①有一次嘴唇微动..,好像要说什么。
②病人也紧紧盯着西西洛,吃力..地动着嘴唇想要说些什么。
(3)小说首尾都有一段精短的景物描写,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4)明明是西西洛认错了父亲,作品为什么还以“看护父亲的孩子”为题?请结合小说的情节及主题谈谈你的理解。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雷电究竟从哪里来?骆昌琴①雷电是大自然最惊心动魄的景象之一,特别是那些光华夺目、划破长空的闪电。
②世界各地平均每小时要下1800~2000场雷雨,每秒钟发出100次闪电。
在24小时内,有大约850万次闪电袭击地面。
有声有色的雷电并非虚张声势,它确实威力无穷。
1975年,一次强大的闪电袭击了津巴布韦乌姆塔利城附近的一座茅屋,一下子击毙21人。
在美国,平均每年被雷电直接击毙的人数超过125人,还有3万幢房屋和建筑物被摧毁。
雷电常常是伴随狂风、暴雨、冰雹而来,还会劈坏树木、造成火灾、干扰无线电通信等,对人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③那么雷电究竟从何而来?18世纪以前,流传着许多关于它的神话。
人们对雷电究竟从何而来还一无所知,连少数科学家都以为雷电是毒气在空中爆炸。
第一个揭穿雷电秘密的是美国著名学者本杰明•富兰克林。
1752年夏天,富兰克林准备了一只用木条和丝手帕做成的大风筝,在风筝顶端缚上一根细铁丝,并把它与放风筝的麻绳连在一起,绳末系了一段不导电的绸带,以便抓握,而在麻绳与绸带之间再系上一把铁钥匙。
当雷雨来临时,富兰克林带着小儿子奔向野外,顶着狂风暴雨把风筝送上高空云层。
一会儿,麻绳被淋湿,变成良导体,随着电光闪闪,雷声隆隆,风筝和绳索全都带了电,麻绳上原先披散的纤维都奇妙地直立起来。
富兰克林觉得手有点儿发麻,他兴奋地把手指挨近那把铁钥匙,立刻就有电火花向手指飞来。
这些现象与实验室中带电物体的性质完全相同,原来闪电不过是大气中的强烈放电现象!④其他各国也有不少人做了类似实验,俄国著名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和朋友利赫曼教授,各自把装在室外长铁杆的一端引进实验室内,制成“测雷机”,多次观察打雷时发出的电火花。
⑤闪电和雷鸣总是一起出现,但是打雷不一定就会下雨。
人们通常把能制造雷电和雷雨的乌云叫做雷雨云。
⑥通过大量探测,科学家知道:在雷雨云积极发展时,云体会开始带有大量电荷,而且总是在云体上部集中正电荷,云体下部集中负电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