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定编号:国审豆2011019品种名称:华夏9号选育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品种来源:桂早1号/巴西14号特征特性:生育期平均99天。
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
株高67.3厘米,主茎14.1节,有效分枝4.4个,底荚高度12.8厘米,单株有效荚数61.7个,单株粒数123.2粒,单株粒重18.3克,百粒重15.5克。
椭圆叶,白花,棕毛。
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微光,种脐淡褐色。
接种鉴定,抗花叶病毒病15号和18号株系。
粗蛋白质含量44.35%,粗脂肪含量18.08%。
产量表现:2008~2010年参加热带亚热带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83.6千克,比对照华夏1号增产6.6%。
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85.2千克,比对照华夏1号增产4.4%。
栽培技术要点:1.6月下旬至7月下旬播种,条播行距50厘米,株距10厘米,留单株苗;或穴播,穴距30厘米,每穴留2株苗。
2.每亩种植密度高肥力地块0.9万株,中等肥力地块1万株,低肥力地块1.2万株。
3.肥力高地块不需要施肥,肥力中等地块每亩施复合肥5~10千克,肥力低的地块每亩施农家肥500千克左右,复合肥5~10千克,磷肥10千克,钾肥10千克为基肥,切忌种子与化肥接触。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适宜在广东北部、中部、西南部和江西中部、湖南南部、福建、海南夏播种植,注意防治大豆黑潜蝇。
国审大豆新品种--交大133∙ 2011年11月02日14:18 农博网∙发表评论共有条评论∙审定编号:国审豆2011018品种名称:交大133选育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品种来源:台湾88/交选2号特征特性:生育期平均92天。
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
株高36.1厘米,主茎10.3节,有效分枝1.9个,单株有效荚数16.1个,多粒荚率71.7%,单株鲜荚重40.8克。
每500克标准荚数176个,荚长×荚宽为5.3×1.3厘米,标准荚率68.5%,百粒鲜重73.7克。
圆叶,白花,灰毛。
籽粒圆形,种皮绿色,有光,种脐淡褐色。
感官品质鉴定属香甜柔糯型。
接种鉴定,中感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感花叶病毒病7号株系。
产量表现:2009 ~2010年参加鲜食大豆春播组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鲜荚771.3千克,比对照平均增产4.9%。
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21.7千克,比对照浙鲜4号增产13.5%。
栽培技术要点:1.3月至4月上旬播种,条播行距40厘米,株距8~10厘米。
2.每亩种植密度,高肥力地块1.5万株,中等肥力地块1.8万株,低肥力地块2万株。
3.每亩施800~1000千克腐熟有机肥,氮磷钾三元复合肥8~10千克或磷酸二胺8~10千克作基肥,初花期每亩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2千克。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适宜在辽宁中南部、安徽沿江和江淮地区、北京、福建厦门、湖南长沙、广西南宁、云南昆明、四川成都平原和江苏、浙江、海南作鲜食大豆品种春播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1017品种名称:黔豆7号选育单位:贵州省油料研究所品种来源:8307/88-5027-2特征特性:生育期平均116天。
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
株高52.7厘米,主茎12.2节,有效分枝3.0个,底荚高度12.9厘米,单株有效荚数56.4个,单株粒数125.7粒,单株粒重18.3克,百粒重15.9克。
椭圆叶,紫花,棕毛。
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种脐褐色。
接种鉴定,中抗花叶病毒病3号和7号株系。
粗蛋白质含量41.93%,粗脂肪含量19.05%。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参加西南山区春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84.9千克,比对照滇86-5增产21.9%。
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58.4千克,比对照滇86-5增产15.8%。
栽培技术要点:1.4月上旬至5月上旬播种,条播行距40厘米。
2.每亩种植密度高肥力地块2.2万株,中等肥力地块2.5万株,低肥力地块3.0万株。
3.每亩施腐熟有机肥1500千克,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千克或磷酸二胺25千克作基肥,初花期每亩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5千克。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适宜在贵州、云南、湖北鄂西地区春播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1016品种名称:郑03-4选育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品种来源:郑99130/JN9816-03特征特性:生育期平均116天。
株型收敛,无限结荚习性。
株高84.0厘米,主茎18.9节,有效分枝1.7个,底荚高度13.6厘米,单株有效荚数47.2个,单株粒数97.8粒,单株粒重17.2克,百粒重19.2克。
椭圆叶,紫花,灰毛。
籽粒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种脐淡褐色。
接种鉴定,中抗花叶病毒病3号和7号株系。
粗蛋白质含量44.66%,粗脂肪含量20.26%。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参加长江流域夏大豆早中熟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86.2千克,比对照平均增产5.5%。
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98.4千克,比对照中豆8号增产12.1%。
栽培技术要点:1.5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条播行距40厘米。
2.每亩种植密度高肥力地块1.2万~1.4万株,中等肥力地块1.4万~1.5万株,低肥力地块1.5万~1.6万株。
3.每亩施腐熟有机肥500千克,氮磷钾三元复合肥20千克或磷酸二胺10千克作基肥,初花期每亩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5~10千克,同时叶面喷施0.1~0.2%磷酸二氢钾。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适宜在重庆、安徽黄山、湖北襄樊、陕西南部地区夏播种植。
国审大豆新品种--泛豆11∙ 2011年11月02日14:16 农博网∙发表评论共有条评论∙审定编号:国审豆2011015品种名称:泛豆11选育单位:河南黄泛区地神种业有限公司品种来源:06B5/泛W-32特征特性:生育期平均112天。
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
株高77.2厘米,主茎16.5节,有效分枝2.3个,底荚高度16.6厘米,单株有效荚数60.1个,单株粒数112.7粒,单株粒重19.6克,百粒重19.1克。
卵圆叶,紫花,灰毛。
籽粒圆形,种皮黄色,微光,种脐淡褐色。
接种鉴定,中抗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中感花叶病毒病7号株系。
粗蛋白质含量42.65%,粗脂肪含量21.85%。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参加长江流域夏大豆早中熟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97.0千克,比对照增产11.6%。
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91.7千克,比对照中豆8号增产8.4%。
栽培技术要点:1.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播种,条播行距50厘米(或宽窄行60∶40厘米),株距10厘米。
2.每亩种植密度高肥力地块1.0万株,中等肥力地块1.3万~1.5万株,低肥力地块1.6万~2.0万株。
3.每亩施腐熟有机肥1500 千克,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千克或磷酸二胺10 千克作基肥,初花期每亩追施10 千克氮磷钾三元复合肥,或花期低肥力田亩追尿素5千克。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适宜在重庆、湖北襄樊、安徽南部、江西北部、陕西南部地区夏播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1014品种名称:贡豆22选育单位:自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5(19)F1/贡444-1特征特性:生育期平均112 天。
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
株高49.7厘米,主茎10.5 节,有效分枝3.2个,底荚高度14.4厘米,单株有效荚数27.3个,单株粒数52.4粒,单株粒重11.7克,百粒重23.5克。
卵圆叶,白花,灰毛。
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微光,种脐淡褐色。
接种鉴定,中感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中抗叶病毒病7号株系。
粗蛋白质含量39.98%,粗脂肪含量21.82%。
产量表现:2009 ~2010年参加长江流域春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78.3千克,比对照湘春10号增产7.5%。
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69.9千克,比对照湘春10号增产4.7%。
栽培技术要点:1.3月上旬至4月下旬播种,条播行距40 厘米。
2.亩种植密度高肥力地块1.4万株,中等肥力地块1.67万株,低肥力地块2.0万株。
3.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千克,氮磷钾三元复合肥40千克或磷酸二胺20 千克作基肥,苗期清粪水或加尿素5千克,初花期每亩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6千克。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适宜在江西、浙江、重庆、江苏泰州、安徽铜陵、湖南北部、四川中南部地区春播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1013品种名称:南农38选育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品种来源:吉林30/通州豆特征特性:生育期平均113天。
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
株高56.2厘米,主茎11.7个节,有效分枝2.1个,底荚高度16.4厘米,单株有效荚数27.4个,单株粒数56.9粒,单株粒重11.5克,百粒重20.7克。
卵圆叶,白花,棕毛。
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种脐深褐色。
接种鉴定,中感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感花叶病毒病7号株系。
粗蛋白质含量41.71%,粗脂肪含量19.70%。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参加长江流域春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83.6千克,比对照平均增产10.7%。
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7.0千克,比对照湘春10号增产9.1%。
栽培技术要点:1.3月下旬至4月下旬播种,点播株距10厘米,行距45厘米,条播行距45厘米。
2.亩施钙镁磷肥30千克及人畜粪水1000~1500千克作底肥,红黄壤酸性土壤加施适量石灰,追肥在三叶期施用,亩施尿素4~5千克,氯化钾5~7千克。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适宜在浙江、江西、湖北武汉、重庆永川、四川中南部、江苏沿江地区春播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1012品种名称:中豆40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品种来源:鄂农W/早枝豆特征特性:生育期平均105天。
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
株高67.8厘米,主茎11.7节,有效分枝3.4个,底荚高度13.6厘米,单株有效荚数34.1个,单株粒数67.7粒,单株粒重13.1克,百粒重20.4克,椭圆叶,白花,灰毛。
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种脐淡褐色。
接种鉴定,抗花叶病毒病3号和7号株系。
粗蛋白质含量41.95%,粗脂肪含量21.61%。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参加长江流域春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86.4千克,比对照湘春10号增产9.4%。
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1.8千克,比对照湘春10号增产5.9%。
栽培技术要点:1.4月初播种,行距30~40 厘米,株距5~10厘米。
2.每亩种植密度,高肥力地块1.5万株,中等肥力地块1.7万株,低肥力地块2.0万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