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国审大豆品种

2019年国审大豆品种

2013年国审大豆品种审定编号:国审豆2013001品种名称:金源55号选育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品种来源:(黑交83-889/美丁)的F2代卫星搭载辐射选育特征特性:普通型早熟春大豆品种,北方春播生育期平均115天,比对照黑河43晚4天。

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

株高65.2厘米,主茎14.4节,有效分枝0.2个,底荚高度14.5厘米,单株有效荚数25.7个,单株粒数59.9粒,单株粒重11.2克,百粒重19.7克。

尖叶,白花,灰毛。

籽粒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种脐浅黄色。

接种鉴定,中抗花叶病毒病1号株系,感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中感灰斑病。

粗蛋白含量42.19%,粗脂肪含量19.60%。

产量表现:2010~2011年参加北方春大豆早熟组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85.6千克,比对照增产5.9%。

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85.8千克,比对照黑河43增产7.5%。

栽培技术要点:1.一般5月上中旬播种,条播行距15~30厘米。

2.亩种植密度,高肥力地块20000株,中等肥力地块23000株,低肥力地块25000株。

3.亩施腐熟有机肥100千克,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千克或磷酸二胺10千克作基肥,初花期亩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5千克。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下限和第四积温带、吉林东部山区、内蒙古兴安盟北部和新疆北部春播种植。

大豆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发病区慎用。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3002品种名称:吉育204选育单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品种来源:A3127 /吉育58特征特性:高油型中早熟春大豆品种,北方春播生育期平均118天,比对照绥农28晚1天。

株型收敛,亚有限结荚习性。

株高89.8厘米,主茎15.9节,有效分枝0.8个,底荚高度14.8厘米,单株有效荚数44个,单株粒数95.8粒,单株粒重17.4克,百粒重18.6克。

圆叶,紫花,棕毛。

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种脐黄色。

人工接种鉴定,中抗花叶病毒病1号株系,中感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中抗灰斑病。

粗蛋白含量39.41%,粗脂肪含量22.20%。

产量表现:2010~2011 年参加北方春大豆中早熟组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92.7千克,比对照增产4.7%。

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02.8千克,比对照绥农28增产4.7%。

栽培技术要点:1.一般5月上旬播种,垄距65厘米,双条播。

2.亩种植密度,高肥力地块14700株,中等肥力地块15300株,低肥力地块16000株。

3.亩施腐熟有机肥1300千克,磷酸二胺10千克做种肥。

4.注意防治大豆蚜虫和食心虫。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吉林东部山区春播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3003品种名称:龙豆5号选育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品种来源:黑农51/合01-1051特征特性:高油型中早熟春大豆品种,北方春播生育期平均119天,比对照绥农28晚2天。

株型收敛,亚有限结荚习性。

株高90.4厘米,主茎16.1节,有效分枝0.1个,底荚高度15.6厘米,单株有效荚数34.2个,单株粒数82.2粒,单株粒重15.0克,百粒重19.0克。

尖叶,白花,灰毛。

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有光,种脐黄色。

接种鉴定,中感花叶病毒病1号株系,感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中感灰斑病。

粗蛋白含量36.83%,粗脂肪含量22.48%。

产量表现:2010~2011年参加北方春大豆中早熟组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91.7千克,比对照增产4.2%。

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05.6千克,比对照绥农28增产6.2%。

栽培技术要点:1.一般5月上中旬播种,垄上双条精量点播。

2.亩种植密度,高肥力地块13500株,中等肥力地块15000株,低肥力地块17000株。

3.亩施腐熟有机肥1000千克,磷酸二胺心虫。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吉林省东部山区春播种植。

大豆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发病区慎用审定编号:国审豆2013004品种名称:东生9号选育单位: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品种来源:垦364/疆丰3349特征特性:高油型中早熟春大豆品种,北方春播生育期平均115天,比对照绥农28早2天。

株型收敛,无限结荚习性。

株高93.9厘米,主茎17.3节,有效分枝1.3个,底荚高度14.2厘米,单株有效荚数36.1个,单株粒数81.4粒,单株粒重15.3克,百粒重19.6克。

尖叶,白花,灰毛。

籽粒圆形,种皮黄色、无光,种脐黄色。

接种鉴定,中抗花叶病毒病1号株系,感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中抗灰斑病。

粗蛋白含量37.53%,粗脂肪含量22.87%。

产量表现:2010 ~2011年参加北方春大豆中早熟组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91.8千克,比对照增产3.3%。

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01.4千克,比对照绥农28增产4.0%。

栽培技术要点:1.一般5月上中旬播种,垄上双条精量点播。

2.亩种植密度,高肥力地块17000株,低肥力地块19000株。

3.亩施腐熟有机肥800千克,磷酸二铵10千克,钾肥3.3千克,尿心虫。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吉林省东部山区春播种植。

大豆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发病区慎用。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3005品种名称:垦农40选育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品种来源:垦鉴豆43/农大96305特征特性:高油型中早熟春大豆品种,北方春播生育期平均117天,与对照绥农28 相当。

株型收敛,亚有限结荚习性。

株高91.8厘米,主茎16.5节,有效分枝0.3个,底荚高度17.2厘米,单株有效荚数35.9个,单株粒数81.2粒,单株粒重15.1克,百粒重19.2克。

尖叶,紫花,灰毛。

籽粒圆形,种皮黄色、有光,种脐无色。

接种鉴定,中抗花叶病毒病1号株系,感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中抗灰斑病。

粗蛋白含量38.91%,粗脂肪含量21.89%。

产量表现:2010~2011年参加北方春大豆中早熟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86.9千克,比对照增产1.6%。

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00.2千克,比对照绥农28增产3.4%。

栽培技术要点:1.一般5月上旬或中旬播种,垄距65厘米或三垄栽培模式,垄上双条播。

2.亩种植密度,高肥力地块18000株,中等肥力地块20000株,低肥力地块22000株。

3.亩施腐熟有机肥1000千克或商品有机肥250~300千克,三元复合肥15千克或磷酸二胺10千克作基肥,尿素5千克、硫酸钾5千克;初花期亩追施三元复合肥10千克或尿素5~7千克或叶面喷肥1~2次。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高油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不含绥化)、吉林东部山区、内蒙古兴安盟中南部春播种植。

大豆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发病区慎用。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3006品种名称:吉育407选育单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品种来源:九交8866-12 /铁90035-17特征特性:高油型中熟春大豆品种,北方春播生育期平均 126天,比对照九农21晚1天。

株型收敛,亚有限结荚习性。

株高85.9厘米,主茎17.0节,有效分枝0.4个,底荚高度14.9厘米,单株有效荚数46个,单株粒数108.7粒,单株粒重17.7克,百粒重16.6克。

尖叶,白花,灰毛。

籽粒圆形,种皮黄色,种脐褐色。

人工接种鉴定,中抗花叶病毒病1号株系,感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中抗胞囊线虫病3号生理小种。

粗蛋白含量38.17%,粗脂肪含量22.59%。

产量表现:2010~2011 年参加北方春大豆中熟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96.8千克,比对照增产3.1%。

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00.9千克,比对照吉育86增产4.9%。

栽培技术要点:1.一般5月上旬播种,垄上双条精量点播。

2.亩种植密度,高肥力地块13300株,中等肥力地块 14000株,低肥力地块14600株。

3.亩施腐熟有机肥1300千克,磷酸二胺10千克做种肥。

4.注意防治大豆蚜虫和大豆食心虫。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适宜在吉林省中部、内蒙古赤峰、新疆石河子地区春播种植。

大豆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发病区慎用。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3007品种名称:铁豆62选育单位:铁岭市农业科学院品种来源:铁丰31号/哈94-4478特征特性:高油型晚熟春大豆品种,北方春播生育期平均127天,比对照铁丰31早1天。

株型收敛,亚有限结荚习性。

株高89.8厘米,主茎18.6节,有效分枝1.3个,底荚高度12.4厘米,单株有效荚数50.2个,单株粒数107.0粒,单株粒重21.5克,百粒重20.5克。

圆叶,紫花,灰毛。

籽粒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种脐黄色。

接种鉴定,抗花叶病毒病1号株系、3号株系,感胞囊线虫病3号生理小种。

粗蛋白含量37.58%,粗脂肪含量23.22%。

产量表现:2010~2011年参加北方春大豆晚熟组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221.3千克,比对照铁丰31增产2.3%。

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24.2千克,比铁丰31增产7.4%。

栽培技术要点:1.一般4月中旬至5月上旬播种,穴播,每穴留苗2株,穴距20厘米,行距60厘米。

2.亩种植密度,高肥力地块10000株,中等肥力地块11000株,低肥力地块13000株。

3.亩施腐熟有机肥施2000~3000千克,氮磷钾三元复合肥20千克或磷酸二胺10千克作基肥,初花期亩追施尿素2.5千克。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适宜在河北北部、辽宁中部、甘肃中部及陕西关中平原地区春播种植。

胞囊线虫病发病区慎用。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3008品种名称:中黄46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ti15176/ Century-2.3特征特性:普通型夏大豆品种,黄淮海夏播生育期平均104天,比对照品种冀豆12早1天。

株型收敛,亚有限结荚习性。

株高85.0厘米,主茎16.5节,有效分枝1.8个,底荚高度15.9厘米,单株有效荚数35.9个,单株粒数76.5粒,单株粒重18.0克,百粒重24.2克。

披针叶,白花,灰毛。

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有光,种脐褐色。

接种鉴定,中感花叶病毒病3号和7号株系,中感胞囊线虫病1号生理小种。

粗蛋白含量41.83%,粗脂肪含量21.48%。

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91.7千克,比对照增产5.7%。

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98.9千克,比对照冀豆12增产4.7%。

栽培技术要点:1.一般6月上中旬播种,条播行距40~50厘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