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识中医针灸

认识中医针灸

中医有一种独特的医疗方式:针灸。

应该许多人听说过这个名称,却很少有人真正接受过针灸疗法,针灸属于一种我国的传统文化,却正在逐渐被大家遗忘。

所以本文为大家进行关于针灸的初步科普,希望大家都对针灸有一个了解,珍惜我国民族文化与科学的宝贵遗产。

什么是针灸?
针灸,其实是“针法”与“灸法”的统称。

“针法”是把针具按照中医理论的指导,以一定角度刺入人身体的“穴位”,并运用提插、捻转等手法对特定穴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的技法。

人的身体里共有361个穴位,这也是针法的理论基础。

“灸法”是指将灸草或灸柱在人体特定穴位上灼烧、熏烫,通过产生的热量刺激穴位,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的技法。

因为用来灼烧的灸草大部分是艾草,所以灸法又被称为艾灸。

针灸疗法的作用
针灸发现了人体各个部位之间的联系,建立了人体的经络系统,并且由此产生了一套调理人体以及治病的体系。

针灸的作用十分广泛,主要有以下几点。

1.针灸美容
针灸疗法可以祛痘、美容,通过分析每个人长痘的具体原因(比如脾胃不调、肺火、胃火等),指定每个人独一无二的针灸疗法,使人的经络变得通畅,起到美容祛痘的效果。

又因为针灸属于中医,是刺激性不强的温和调理法,所以对身体的副作用非常小,效果也十分自然。

2.针灸减肥
有些肥胖患者是天生肥胖,还有些肥胖是由内分泌紊乱造成,这就需要针灸出马帮助减肥了。

针灸减肥的原理是通过刺激经络腧穴,使下丘脑的垂体受到刺激,加快人体基础代谢率,促进脂肪的消耗。

这种刺激,不仅促进身体产热增加,还能同时调节内分泌,祛除人体内的邪气,调节和完善人体自身平衡。

3.针灸治病
针灸可以治疗的病症范围很广,小到感冒、腹泻,大到瘫痪、脑瘫。

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经承认并公布了43种针灸可以治疗的疾病,包括五大点:呼吸系统疾病、眼科疾病、口腔疾病、胃肠疾病和神经、肌肉、骨骼疾病。

如今针灸可以治疗的疾病高达800多种,其中三到四成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

这也从侧面证实了中医的科学性,体现了针灸作为文化遗产的价值。

针灸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针灸的治疗虽然比较的安全,但是做针灸时要是要注意的,那么中医针灸禁忌有哪些?针灸时7大注意事项,下面为你详细介绍。

针灸要注意的7点
1、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2、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3、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

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

4、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

5、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

6、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

7、针刺对某些病症确实有极好的疗效,但并非万能,特别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疗,应根据情况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发挥针灸的作用。

点击下方查看链接
中医脉诊正骨针灸培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