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主题: 数图形活动目标:1、指导学生协调合作。
2、能分析、归纳出解决方法。
活动过程: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二、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观察,并试着数一数:1、出示图形:2、提出问题:同学们,你知道上图中有几条线段吗?3、学生:试着数一数,找一找。
4、师、生:一齐一段一段地数。
三、引导归纳方法:师:引导学生再看图形,启发问:(1)、最长的有几段?最短的又有几段?板书:1、4(2)、从“1”到“4”中,中间跨了什么?(3)、得出总数:4+3+2+1=(4)、归纳出方法:数这样的图形时,我们就从最小段的总段数一直加到1=总数四、模仿提升练习:1、数出下图中有多少条线段?2、数出下图中有多少个角?五、谈学习体会:活动效果1、学生学习有较大的兴趣并且积极主动,同学之间相互讨论,协调合作。
2、能分析、归纳出解决方法。
活动主题找规律活动目标:1、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数与数之间的规律。
3、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周密性。
活动过程一、谈话引入:二、情境式出示下列题目: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数。
(1)、3,6,9,(),()(2)、180,155,131,108,(),()(3)、1,1,3,7,13,(),()以上各小题,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正确填写呢?从填写中你91发现了什么?三、引导学习:师:让生观察(1)题的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大多少?后面的都一样吗?生:前一个比后一个大3,即前一个+3=后一个师:(2)、(3)题又有什么规律?生讨论:得出(2)的是:相邻两数的差依次是25、24、23、22…得出(3)的是:相邻两数的差依次是0、2、4、6…四、兴趣尝试: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①1,3,9,,27,(),()②1,2,6,24,(),()③1,2,2,4,8,32,(),()④1,4,9,16,(),() 2、找出每组数的规律,再填数。
(1,4)(2,8)(3,12)(,)(,)五、谈话小结:这节兴趣课,你学到了什么?在你的生活中,学习数学中你对数有规律的发现?活动效果1、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数与数之间的规律。
3、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周密性。
六年级趣味数学社团教学设计活动主题加、减法的巧算活动目标 1、指导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合作探求。
2、能分析、归纳出解决方法。
活动过程一、出示一些加、减法习题,谈话激趣让学生练习解答: 726+202 384+199 824-498 543-204 二、情境引入巧算兴趣学习的指导:1、面对以上的习题,你有更好更快的算法吗?想一想,试着寻找快算方法。
2、师,启发思路:如725+202题中的两个加数,第二个加数202接近200,所以把202看成200+2,那么726+就看成726+200+2.这就是“少加要再加”。
726+202=726+200+2=926+2=928又如824 – 498题中,减数498接近500,就可以先减去500,与原题相比,多减了2,所以再加上2.这就是“多减就要加上”。
824-498=824-500+2=324+2=326 三、即时兴趣练习尝试:1、按刚才的两个方法,完成以上两题。
2、巧算下面的题目。
(学生上台展现)482+301 1258+797 826-697 999+98+97+9+7 329-283+171 4250-1347-253四、小组讨论其他巧算法:五、分享成功,谈体会。
活动效果1、学生学习有较大的兴趣并且积极主动,同学之间相互讨论,合作探求。
2、能分析、归纳出解决方法。
小学六年级“趣味数学”教案设计一、课时:16课时二、教学内容首先将小学五、六年级的课本重新和学生一起看一遍, 要求学生把各自课本带过来。
帮助学生复习, 分别安排2个课时。
其余主要用来讲板块知识。
留出3个课时专门帮助学生做题,每个课时保证每个年级每个班的学生做完一份试卷,总共3张试卷,每个年级安排3个单元的精讲, 3张试卷是3个单元的单元卷。
可以用做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思维,个人比较赞成做试卷,在班级开展,展开竞争,让同学对数学有兴趣,真正的趣味数学。
三、教学目标:分成板块知识,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同时注重对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用小游戏的形式教学,提高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习兴趣的培养。
四、教学重点:主要分成三大板块, 圆的基础知识, 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这样分成三个单元教, 每个单元3个课时。
五、教学难点:不同地区的教材不同,首先要了解学生们的教材,所以安排2课时熟悉教材,既帮助学生熟悉基础知识, 也摸清教材的版本。
还有最重要的是,学生是否能理解教学的内容,建议课后多问问学生的听课效果。
六、教学细节因为现在不了解当地数学书的版本, 对学生的基础情况不太了解, 所以, 建议在教案设计时不能只是设想如何教学,而是考虑学生的基础,临时备课,让学生理解数学的奥秘。
可以在课间与同学聊天, 了解哪些同学数学比较好,让他们民主发言, 建议如何教学。
趣味数学, 就是用日常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事贯穿到数学中, 让学生学会用扩散的思维去学习数学,真正达到趣味二字。
第一板块:圆的基础知识(3个课时)1、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封闭图形。
圆中心的一点叫圆心, 用以O 表示。
以某一点为圆心, 可以画无数个圆。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用字母r 表示。
连接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用字母 d 表示。
2、圆有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
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3、在同一个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直径是半径的2倍。
半径是直径的1/2.4、车轮为什么是圆的?答:因为圆心到圆上各点的距离相等, 所以圆在滚动时, 圆心在一条直线上运动,这样车轮运行才稳定。
5、圆的最长线段是直径,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半径。
6、在一个正方形里面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就是正方形的边长。
在一个长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最大的直径就是长方形的宽。
7、要求每个同学熟记关于圆的相关公式:d=2rS 圆=2R ∏^2C 圆=RD ∏=∏2第二板块:空间与图形(3个课时)【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总复习(四) :空间与图形二. 知识整理:1、图形的认识补充:(1)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3)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都是60°。
2、图形的测量周长:围成平面图形的线段长度之和叫做周长。
面积:图形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面积。
3、量与计量:常用单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1)长度单位:方法:从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用乘法。
用高级单位上的数乘进率, 从低级单位聚成高级单位,用除法,用低级单位上的数除进率。
4、图形的变换:我们学过的几种图形的变换方式:平移、旋转、给图形按一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画出和已知图形对称的图形(或画对称轴) 。
是轴对称图形的有:长方形(2条) 、正方形(4条) 、等腰三角形(1条) 、等边三角形(3条) 、等腰梯形(1条) 、圆(无数条) 、扇形(1条) 。
5、方向和位置:(1)用上、下、前、后、左、右表示物体相对的位置。
(2)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3)用方向、角度、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
第三板块:概率与统计(3个课时)1、概率可能性:①有些事情我们能确定他一定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必然事件;有些事情我们能肯定他一定不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都是确定的。
②有很多事情我们无法肯定他会不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不确定事件。
③一般来说,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概率:①人们通常用1(或100%)来表示必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用0来表示不可能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②游戏对双方公平是指双方获胜的可能性相同。
③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 记作P (必然事件) =1;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记作P (不可能事件) =0;如果A 为不确定事件,那么0〈P (A ) 〈1。
2、统计科学记数法: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1小于等于A 小于10, N 是正整数。
扇形统计图:①用圆表示总体,圆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
②扇形统计图中,每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等于该部分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与360度的比。
各类统计图的优劣:条形统计图:能清楚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近似数字和有效数字:①测量的结果都是近似的。
②利用四舍五入法取一个数的近似数时,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③对于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到的数位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平均数:对于N 个数X1, X2…XN ,我们把(X1+X2+…+XN) /N叫做这个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记为X (上边一横) 。
加权平均数:一组数据里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 因而, 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加一个权,这就是加权平均数。
中位数与众数:①N 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②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大的那个数据叫做这个组数据的众数。
③优劣:平均数:所有数据参加运算,能充分利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常用,但容易受极端值影响;中位数:计算简单,受极端值影响少,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的信息;众数:各个数据如果重复次数大致相等时,众数往往没有特别的意义。
调查:①为了一定的目的而对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称为普查,其中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而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②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 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 其中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
③抽样调查只考察总体中的一小部分个体, 因此他的优点是调查范围小, 节省时间, 人力, 物力和财力, 但其调查结果往往不如普查得到的结果准确。
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 抽样时要主要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频数与频率:①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为频数, 而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为频率。
②当收集的数据连续取值时,我们通常先将数据适当分组,然后再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