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克华犯罪心理浅析
医学影像学2015级8班
李择适
目录
一、案情简介 (2)
二、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因素分析 (6)
三、犯罪心理形成的过程分析 (8)
四、犯罪心理的恶性转变 (9)
1
一、案情简介
1、周克华简介
周克华,男,苏湘渝系列持枪抢劫杀人案制造者,公安部A级通缉犯。
自“1·6南京枪击抢劫案”后,公安部明确:“1·6”南京枪击劫案,与此前湖南长沙、重庆发生的6起持枪抢劫杀人案,均系同一犯罪嫌疑人所为。
2012年8月10日,上午9点34分,此案犯在重庆沙坪坝区凤鸣山康居苑中国银行储蓄所门前实施枪击抢
2
劫,当时造成一死两伤。
后警方查证明确:案犯系周克华,男,1970年2月6日出生,汉族,初中文化,重庆市沙坪坝区井口镇二塘村人,身高1.67米,曾因贩卖枪支服刑。
2012年8月14日凌晨6时50分,周克华在重庆沙坪坝区童家桥一带被警方击毙。
2、案情简介
•重庆:2004年4月22日
中午12时左右,重庆市某酒店的出纳和会计两名女职工,到江北区五黄路分理处取款后,被持枪歹徒抢劫,歹徒开枪打死1人、打伤1人后逃逸,抢走现金7万元。
•重庆:2005年5月16日
上午9点35分左右,重庆沙坪坝区汉渝路一牛肉馆前发生一起持枪杀人抢劫案件。
犯罪嫌疑人尾随2名取款人员(系一对夫妇),开枪打死2名取款人员,在抢走2名取款人员的17万元现金后逃逸。
枪声惊动一过路男子,犯罪嫌疑人顺势向该男子射击将其打伤。
•重庆:2009年3月19日
2009年3月19日晚上7时42分许,位于重庆市高新区石桥铺的成都军区驻渝部队十七团营房门口,站岗的十八岁哨兵韩军良(音),被凶徒开枪杀死,他手中的自动步枪被抢
3
走,另一赶来查看的哨兵遇袭重伤。
行凶者事后在逃,警方把案件列作恐怖袭击,特种部队日以继夜,全城地毯式搜查缉凶。
•长沙:2009年10月14日
长沙市天心区南郊公园山坡上发生一起枪击案,遇害人李成寿身中6枪,身上20元钱未被抢。
[6]
•长沙:2009年12月4日
长沙市天心区芙蓉南路新姚路口发生一起持枪抢劫杀人案,犯罪嫌疑人持枪杀害从银行取款出来的郭某,抢走现金
4.5万元。
•长沙:2010年10月25日,10·25湖南长沙枪击案
在长沙市雨花区东二环一段220门前,嫌犯枪杀湖南环城经贸公司经理肖某,抢走其手提电脑一台。
公安机关根据分析,将该案与2009年长沙市系列枪击抢劫案并案侦查(南郊公园案、"12·04"芙蓉南路银行案)。
•长沙:2011年6月28日,6·28湖南长沙枪击案
天心区桂花坪黑梨路一基建工地附近,一名48岁的长沙市男子张某被一男子开枪击伤,致头部、腰部负伤。
伤者当时开了一辆雷克萨斯轿车,下车后中枪。
4
•南京:2012年1月6日,1·6南京枪击抢劫案
江苏省南京市下关区和燕路一农业银行发生持枪抢劫案。
一男性犯罪嫌疑人持枪打死某公司提款人,抢走19.99万元
现金后逃窜。
•重庆:2012年8月10日,8·10重庆枪击抢劫案
上午9时34分,重庆沙坪坝区凤鸣山康居苑中国银行储蓄所门前发生一起持枪抢劫杀人案。
嫌犯打死2人(重伤者廖德应于8月16日凌晨被确定为脑死亡,22日中午出现多器官衰竭,抢救无效死亡)、打伤1人,抢走死者浅黄色女式单
肩大挎包,逃离现场后,搭乘“摩的”逃逸。
•8.10重庆案发现场及后续工作
逃逸后,其在警方的搜捕过程中,大约就是8月10日中午1点左右,一位铁路警察身中三枪,2小时后才被发现在草丛中的尸体。
后经重庆警方证实这名铁警已经牺牲。
2004年以来,周克华在江苏、湖南、重庆等地多次作案,杀死杀伤多人,抢劫巨额现金。
案发后,公安部和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重庆市委书记张德江,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先后作出重要批示,要求采取一切措
5
施,尽快将犯罪嫌疑人缉拿归案。
与周克华相关的一系列案件震惊全国。
二、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因素分析
1、生理因素
周克华小的时候体弱多病,中考落榜后,周克华就去打工了。
他曾经想当兵,但是想当兵体检没通过。
为了克服自己体弱多病的体质,周克华开始以常年冷水澡、四季裸睡的方式寻求改变。
这一努力很快得到了回报。
他瘦弱的身体,开始“相当有劲”。
周克华长期用铁锹装沙,手臂肌肉很结实,况且他在沙场劳动时,经常在河边用小石子练射击,最关键的是他对各式各样的枪很有研究。
这也解释了周克华的枪法为什么这么准。
2、社会环境因素
从小被溺爱,家庭贫困
周克华的母亲嫁到周家时已是二婚了。
小时候父母对周克华很溺爱。
即使他犯了错,父母亲也不会教训他。
他们一家人也从来不跟亲戚朋友走动的。
因外来户等原因,周家在村内很低调,与邻里走动极少。
村内红白喜事,周家从不参与。
即便是周父结婚时,他也未邀请村邻,“连一桌酒席都没办”。
婚后,周正喜夫妇常年吵架,吵架主要因生活贫困。
在这样的环境下,周克华慢慢长大。
6
生活贫困,疲于奔波
18 岁左右,周克华开始和村里的大部分劳动力一样,去嘉陵江河边“上沙”( 采沙 ),获取每天 30 多元的报酬,这一干就是 10 多年。
后来,“上沙”的活被一位老板承包之后,周克华开始跟其二伯父家中的哥哥到重庆火车北站干活,负责装卸货。
在此期间,认识了女朋友并与其结婚生子。
再后来,周克华又干起了中巴车司机,而后,因一次超载事故,周克华被扣了车,丢了饭碗。
不久后,妻子也与他离婚。
直至上世纪 90 年代末,因为“说不清”的原因在武汉被抓。
3、心理因素
性格孤僻
小时候的周克华很老实,从不招惹别人,别人也不会欺负他。
其他的小朋友喜欢钓鱼、抓青蛙,但周克华看起来没什么爱好,总是独来独往,放学后一般就回到家中,自己玩自己的。
“他性格非常内向,” 63 岁的陈启厚老人说,因为他记得,见了面周克华从来不主动打招呼。
喜欢阅读侦探推理小说
据媒体报道,周克华从小就非常喜欢阅读那些侦探推理类小说,尤其是凶杀案小说。
他常常将自己幻想成小说中的角色。
“那
7
时候一天可赚十几元钱,他有了钱就马上去买这一类小说看,如果手头紧,他就上街租小说,都是侦探破案类的,他从来不看其他的书。
”另一位曾跟周克华一起装沙的工友说。
三、犯罪心理的形成过程分析
1985 年中学毕业,周克华未考上高中。
闲了一年后,16 岁的他来到了渝中区牛角沱江家友巴渝建筑公司打工。
也就在这一年的3 月,周克华因调戏妇女,被当时的江北县龙溪镇派出所治安拘留14 天。
大约 2000 年前后,周克华在武汉被查出非法持有枪支,周克华枪支被收缴时,曾经拒缴,并朝天开枪,而后又去警方处索要枪支,结果被判坐牢。
结婚次年夏,周克华远赴云南文山,购买了一支五四式手枪被抓。
最后由妻子缴纳罚款后方被释放。
抢劫、枪杀、蛰伏、再次作案,多起案件之后,周克华已经形成特有的犯罪节奏。
他习惯沿长江作案,喜欢选择地形复杂,交通便利,易于逃脱的城市。
在周克华一案中,他掠杀行为的强化物是金钱,还有作案成功带来的巨大满足感。
而就像成瘾行为一样,初期可能一点喜欢刺激的出现就能满足当事人,而时间长了需要更大更频繁的刺激才能激起当事人相同程度的满足。
对于周克华而言,作案的动机已经从之前的“为了钱而杀人”转变成了“为了杀人而杀人”。
8
四、犯罪心理的恶性转变
周克华是有控制错觉,虽然以前锒铛入狱过,但他本人会觉得那与自己的作案能力无关,并不是因为抢劫失误入狱,以后犯案自己也有能力甩掉警方追捕,因此不断犯案。
而不断加快的犯罪步伐可以看出周克华的心理变化。
一次次犯案的成功,让周克华的自我评价越来越高,对自己的作案能力也越来越自信。
一个人内心越膨胀,就越觉得自己能掌控一切,也就越敢冒险。
周克华作案准备前奏逐渐缩短,到被捕前夕甚至预谋连续作案,这是由于自大使得周克华控制感增强,从而对风险的估计降低,从而越发“放肆”。
之前周克华防范心理很强,甚是小心谨慎,比如他在不同地方的步态都不同,在南京驼着背,在重庆像个瘸子。
而在被捕前夕,他的照片随处可见,而他竟在没有太多乔装的情况下公然出入商场和电影院,狂妄之心可见一斑。
“南京的案件我们当时没有把他抓到,周克华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这让周克华麻痹大意,得意忘形。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