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基础》复习提纲和练习题第一章:重点知识:关联参考方向、吸收提供功率的计算、节点KCL和回路KVL方程的熟练灵活应用(广义节点的KCL、假想闭合回路的KVL)关联参考方向及对应的欧姆定律关联参考方向(U=RI)非关联参考方向(U=-RI)吸收和提供功率的计算P = UI(关联参考方向)P>0 吸收功率P = -UI P<0 提供功率1、求图示电路中所标的未知量U a=10V I b=-1A I c=1AI d=-1A U e=-10V I f=-1A2、求电流ii+ -u uA5)2(3=--=i3、图1-3电路中,已知i 1=4A ,i 2=7A ,i 4=10A ,i 5=-2A ,则i 3=__3A_, i 6=___9A__。
142536A i 1i 4i 3i 2i 5i 6BCA Dda bc 2A图1-3 图1-44、图1-4电路中,已知元件A 提供功率100W ,其它3个元件B 、C 、D 吸收功率分别为20W 、30W 和50W 。
则U ab =__50V__, U bc =__-40V____, U cd =__15V__, U da =___-25V_。
5、定向图和各支路电流如图1-5所示,求 i 1、i 2、i 3、i 4、i 5 。
6A4A2A2Ai 1i 2i 3i 4i 5(-6A 、4A 、2A 、2A 、-2A)图1-56、电路图如图1-6所示,求U cd 、U be (U cd = -9V U be = -11V )图1-67、电路图如图1-7所示,求电压 u(u =-15V ) 图1-75+-V+- ?=u -+V10-+V208、电路图如图1-8所示,已知Us 1=10V 、Us 2=4V 、Us 3=20V 、R 1=2 、R 2=4 、R 3=5 、求开路电压U ab 。
(-12V )图1-89、求图示电流i 和电压u-++-4V 5Vi =?3Ω-++4V 5V1A+-u =?3Ω10、图1-10电路中,电流I =__2A__,受控源吸收的功率为 P 吸收 =___-20W_。
+-+-I5I10V10Ω图1-1011、电路如图1-11所示,已知I 1=2 A ,I 3=-3 A ,U 1=10 V ,U 4=-5 V ,试计算各元件吸收的功率。
U a +-U S 1U S2S3-+R 1R 2R 3b+--+U ab ΩΩΩA3543=⇒=-i i V1275=+=u 图1-1112、电路如图1-12所示,求U x、I x和电压源电流、电流源电压。
图1-1213、求图1-13所示电路的U1,各元件功率。
图1-1314、求图示各电路中的U ab,设端口a、b均为开路。
15、求图示电路中的电压u和电流i,并求受控源吸收的功率。
第二章:重点掌握:电路分析的两种计算方法(网孔电流法和节点电压法) 要求:1、能够选择合适的变量(网孔电流或节点电压)按照规律正确列写方程组2、只含理想电源支路的处理方法3、含受控源支路的处理方法(1)网孔电流方程的规律性:(各网孔电流方向设为一致)自阻×本网孔电流-互阻×邻网孔电流=本网孔中电源电位升的代数和 说明:①自电阻总为正。
②当两个网孔电流流过相关支路方向相反时,互电阻取负号;否则为正号。
③当电压源电压升方向与该网孔电流方向一致时,取正号;反之取负号。
含理想电流源支路的处理方法:1)引入电流源电压,增加网孔电流和电流源电流的关系方程。
2)避开理想电流源支路取回路列写KVL 方程。
含受控源支路的处理方法:对含有受控电源支路的电路,可先把受控源看作独立电源按上述方法列方程,再将控制量用网孔电流表示。
233131)(U i R i R R -=-+3222U U i R -=0)(45354313=-+++i R i R R R i R 134535U U i R i R μ-=+-Si i i =-21124gU i i =-111i R U -=(2)节点电压方程的规律性:(选择合适的参考节点)有效自导×本节点电压-有效互导×邻节点电压=流入本节点电源电流代数和说明:①自电导,总为正;互电导,总为负。
②电流源支路电导为无效电导,不计入自导和互导。
③多电阻支路自导和互导应为该支路等效电导(将多个串联的电阻等效为一个电阻)。
④电压源正极性靠近本节点时取正,反之取负;电流源流入本节点取正,反之取负。
含无伴电压源支路的处理方法:1)增设电压源电流,增补节点电压与电压源电压间的关系。
2)选择合适的参考点(一般取无伴电压源的负极端作为参考点)。
含受控源支路的处理方法:对含有受控电源支路的电路,先把受控源看作独立电源列方程,再将控制量用节点电压表示。
例riun=133411242111)111(guiuRuRuRRR nnn+-=--++S15335342415)111(11RuguuRRRuRuRSnnn--=+++--2233Ruiuunn-=-=1、如图所示电路,已知R1= R2= R3= R4 =1Ω ,I S=1A,U S1=U S2=2V,求电流i1、i2的值。
(0.5A、1.5A)2、直流电路如图所示。
已知R1=2Ω , R2=1Ω , U S1=2V,U S2=2V , U S3=1V , 电流控制电流源I C S=2I。
求各独立电源和受控源的功率。
(3W、-2W、-0.5W、-2W)3、电路如图所示。
已知R1=R2=2Ω , U S1=1V , U S2=2V。
求各独立电源和受控源、-4W、2W)的功率。
(1W4、如图所示电路,已知R 1= R 5=1Ω ,R 2= R 4=2Ω ,R 3=3Ω ,I S =7A ,U S =7V ,求电流i 1、 i 2的值。
(2A 、0.5A )U s5、图示电路,求电压U 1。
6、求图示电路中的电流1I 和电压ab U 。
7、电路如图所示,用节点电压法求Ω4电阻的功率。
1ΩΩ5b318、用网孔分析法求电路中的i x。
9、电路如图示,求电流源的端电压u。
10、用网孔分析法求图示电路的网孔电流。
11、用节点分析法求图示电路中的u和i。
12、用节点分析法求电路中的u a、u b、u c(图中S代表西门子)。
13、电路如图所示,用网孔分析法求I A,并求受控源提供的功率P k。
14、用节点分析法求解图中的U1及受控源的功率。
第三章:重点掌握:线性电路比例性(齐次性)的应用(倒推法)、叠加定理 (1)、齐次性内容:在只有1个激励源的线性电路中,任何处的电压、电流响应与激励成正比。
线性电路中,所有激励(独立源)都增大(或减小)同样的倍数,则电路中响应(支路电压或电流)也增大(或减小)同样的倍数。
(2)、叠加定理:在线性电路中,任一支路的电流(或电压)可以看成是电路中每一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于电路时,在该支路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各激励源单独作用:不作用的独立电源置零(电压源短路、电流源开路)。
说明:①叠加定理只适用于线性电路②一个电源作用,其余电源置零 ③功率不能叠加④u, i 叠加时要注意各分量的参考方向⑤含受控源(线性)电路亦可用叠加,但受控源应始终保留1、已知R L =2Ω 、R 1=R 2=1 Ω、u s =51V 。
用倒推法求电流 i 。
(1.5A )2、用倒推法求电流I 5。
(2A)ΩI 5u3、4、图示线性网络N ,只含电阻。
若I S1=8 A ,I S2=12 A ,U x 为80 V ;若I S 1=-8 A ,I S2=4 A ,U x 为0。
求:I S1=I S2=20 A 时U x 是多少? (150V )5、电路如图3-5所示,用叠加定理求I x 。
6、电路如图3-6所示,用叠加定理求I x 。
图3-5 图3-67、用叠加定理求图示电路中的电压U =____4V__。
7Ω2Ω6Ω3Ω2AU+-+-A A V 31,2===R S S u i u 响应时当,4A 2A V ===R S S u i u 响应时当,,3?,===R S S u i u A V 响应时求3,4+U S1RN 0U RS第四章:重点掌握:置换定理、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戴维南等效电阻(端口输入电阻)的求法、一些等效变换规律和公式(电源等效互换)(1)置换定理:对于给定的任意一个电路,若某一支路电压为u k、电流为i k,那么这条支路就可以用一个电压等于u k的独立电压源,或者用一个电流等于i k的独立电流源,或用R=u k/i k的电阻来置换,置换后电路中全部电压和电流均保持原有值。
(2)戴维南定理:任何一个含源线性单口网络N,对外电路来说,总可以用一个电压源和电阻的串联组合来等效置换;此电压源的电压等于外电路断开时端口处的开路电压u oc,而电阻R0等于该网络中所有独立源为零时端口的输入电阻(或等效电阻R eq)。
(3)戴维南等效电阻的求法:等效电阻为将单口网络内部独立电源全部置零(电压源短路,电流源开路)后,所得无源单口网络的输入电阻。
常用下列方法计算:①当网络内部不含有受控源时独立源全部置零后可采用电阻串并联的方法计算等效电阻。
②外加电源法(加电压求电流或加电流求电压),独立源置零后外施激励源。
③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法(独立源不能置零)(4)、戴维南电路与诺顿电路的等效互换abRu ocuab+-在做电路的等效变化时,注意图中电压极性和电流流向的关系。
scociuR1、将图题2-4所示各电路简化为一个电压源-电阻串联组合。
2、利用电源等效变换化简各二端网络。
22VV+-8Ω+-4Ωab(a)3、求各电路的入端电阻R i。
4、求各电路的入端电阻R i (提示:设控制量等于1)。
5、求各二端网络的R i。
6、求图示电路的戴维南等效电路。
7、在下图电路中,ab 端口处的入端等效电阻 R in =_13 Ω__;R eq =_12 Ω__。
101066ΩΩΩΩ5ΩaR in8、画出图示电路的戴维南等效电路和诺顿等效电路。
1Aa4Ω4Ω2Ab-a22Vb+a2Ω1A b9、在下图电路中,ab 端口处的入端等效电阻 R ab =_3 Ω_;R eq =_3 Ω__。
ba1Ω3Ω1Ω5Ω+-I eqR Ω4Ω4Ω58I10、求图示二端网络的戴维南等效电路。
+ U -I- 2I +2Ω 2Ω 3Ω+ 4V -eqR Ω6Ω7.2Ω30Ω64Ω第六章:重点掌握:换路定理求动态元件储能的初始值(u C (0+)、i L (0+))、三要素法求一阶动态电路响应(1)换路定理:u C (0+) = u C (0-) i L (0+)= i L (0-)由换路前的电路(稳定状态:电容开路、电感短路),求出电容的开路电压u C (0-)和电感的短路电流i L (0-),然后利用换路定理得到u C (0+)、i L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