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存储与容灾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80789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学分:4
计划学时:64
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
1.前言
1.1课程定位
《数据存储与容灾》课程是根据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的专业选修课。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网络存储技术基础知识,具备调试技能,提高网络存储各部件的组装、设置、日常维护、维修及管理系统安装等使用技术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处理能力。
本课程针对目前网络和信息安全产业实际,以及网络与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对数据存储技能的迫切需要,结合高职高专教学特点和多年“数据存储”课程教学改革成果,实现理实一体化的高效学习。
主要包含以下教学内容:数据存储环境、RAID 技术与应用、网络连接存储技术的应用、存储区域网络技术与应用、主机系统高可用技术与应用、数据备份技术与应用、存储安全与管理、数据容灾与应用等。
培养学生数据存储、备份、安全与管理的能力。
在学习了《计算机网络技术》、《Windows服务器配置与管理》、《Linux服务器配置与管理》课程后,理解了网络技术基本原理,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技术、熟练使用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基础上,重点学习网络存储技术,并为后续《云计算与存储技术》、《网络工程方案设计》课程学习奠定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1.2设计思路
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是课程与职业岗位相结合,采用工程项目导向教学,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并重。
课程设置的依据是服务于专业培养方案,以华三网院为依托,融入华三技术标准,校企共同开发课程。
本课程以构建学生信息化基础核心能力、为职业能力提供信息化工具为出发点、打破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重构教学做一体式的课程,以情境式案例为载体,逐步推进学生计算机基本能力的培养。
采用工程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和小组学习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设计安排8个学习模块。
活动设计的目的是强化真实环境下的项目实践,极力营造一个虚实结合,师生互动参与,小组协作竞争的教学实践氛围,使学生能够通过分析项目、设计项目方案、协作实施及开展相关评议说明等达到培养职业技术能力的目的。
同时,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团结协作和沟通表达等能力。
课程建议学时为64课时,理论32课时,实践32课时。
项目一数据存储环境与应用分配8课时,要求学生熟记SATA、SCSI硬盘接口和SAS、SSA、FCP技术。
项目二RAID技术与应用分配12课时,熟记熟识RAID各种级别,并能进行配置。
项目三网络连接存储技术的应用分配6课时,要求学生熟识存储分类、直连式存储DAS、网络接入存储NAS、存储区域网络SAN的基础知识,并能对DAS、NAS与SAN进行配置。
项目四存储区域网络技术与应用分配10课时,要求学生能配置直连式存储DAS、网络接入存储NAS、存储区域网络SAN。
项目五主机系统高可用技术与应用分配4课时,要求学生能配置主机系统高可用性。
项目六数据备份技术与应用分配10课时,要求学生能配置数据备份。
项目七存储安全与管理分配100课时,要求学生能熟识存储安全技术的原理。
项目八数据容灾与应用分配4课时,要求学生能熟识数据容灾原理。
2.课程目标
2.1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网络存储和虚拟化技术的基础知识。
通过实际项目及任务,典型案例分析与实战操作为手段,培养学生进行网络存储与虚拟化实现方案系统分析与实践实施的能力,实现高职院校学生的自主学习、工作以及完成综合任务的能力,对职业素质养成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2.2具体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
2.2.1能力目标
(1)能配置RAID1、RAID5。
(2)能连接网络存储,能使用iSCSI连接网络存储。
(3)能配置DAS、NAS、SAN。
(4)能配置存储备份。
(5)能配置容灾。
2.2.2 知识目标
(1)熟记SATA、SCSI硬盘接口和SAS、SSA、FCP技术。
(2)熟记熟识RAID各种级别故障分析及修复方法、阵列崩溃通用处理方案、阵列危机状
态下有无热备份盘的通用处理方案。
(3)熟识SCSI总线信号、总线的使用状态、同步传输与异步传输及SCSI命令描述等知识。
(4) 熟识存储分类、直连式存储DAS、网络接入存储NAS、存储区域网络SAN的基础知识,
并能对DAS、NAS与SAN进行分析和比较。
(5)熟识数据备份、数据复制、数据一致性、容灾方案评价指标、备份与拷贝、归档的区
别、备份的实现方式、LAN Free和Serverless备份。
2.2.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项目策划能力和沟通能力
(2)培养学生网络工程规范意识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和相互学习的意识
(4)鼓励学生发展个性,通过网络新技术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课程内容与要求
4.实施建议
4.1 教材选用和编写建议
选用武春岭主编,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数据存储与容灾》作为主教材。
该教材具有高职高专工学结合特色,实践性强、操作性强的优势。
选用《成就存储专家之路-存储从入门到精通》,作为参考教材,能够弥补《数据存储与容灾》主教材在理论知识方面的不足。
4.2教学建议
采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项目提出-项目分析-项目实施-项目评价-项目总结”的教学流程,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真实设备和虚拟设备教学环境,以演示法、小组讨论法和案例法等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实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结合理论课程定位特点及学生学情,建议灵活使用演示法、小组讨论法、案例法、任务驱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1、演示法,根据学习内容,利用真实设备或者虚拟环境,采用项目演示方式,让学生看到比较形象具体的操作过程。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小组讨论法,在课堂中穿插师生互动,在教师引导下,学士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实施项目,激发学士学习热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4.3教学考核评价建议
(1)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试课程,以对学生实际能力考核为出发点,完善课程考试考核方法。
采取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平时考核为形成性评价,主要包括课堂表现、作业,项目评价与阶段考核,其中项目评价按每个学习项目单独考评,最后进行综合评定的考核模式,项目评价由学生本人、教师、小组和组间进行评价,主要通过项目结果展示、现场操作(含现场提问)、上机报告,综合评价学生项目成绩。
期末考核为终结性评价,由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组成,实践操作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动手能力及各专项技能的掌握情况,涉及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技巧,并严格按企业(行业)标准进行考核,强化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
(2)考核要求具体说明:课程成绩中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各占50%。
其中平时考核=课堂表现(10%)+作业(10%)+项目评价(20%)+阶段考核(10%),期末考核=理论(10%)+实践(40%)。
4.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开展教材建设:包括与课程内容吻合的实训手册,并制作出相关的电子课件。
(2)利用网络教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手段,开展网络教学,课堂教学视频等资源的提供。
(3)建设工学结合教学资源:吸引社会力量参与课程建设,共同开发教学资源,丰富和完善职业岗位特色案例的建设。